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非遗 >

三原的西关老龙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吴树民 时间:2020-08-12



“筒子龙”流传在陕西关中三原县城西关和鲁桥镇等大小灌区。因以西关东村、西关西村等村为代表,故名“西关老龙”。 
  西关老龙具有浓郁的秦风秦韵的地方特色,分为“鱼龙变化”和“龙游天下”两个乐章。在震天动地的锣鼓声中,先由四人各举一盏角灯上场,立于场地四角,此为定场。另有两人举着龙门置于场中。然后四人各擎两盏鱼仔灯,从龙门鱼贯而出,摆出“天下太平”四个大字。鱼仔灯上绘云纹,又称“云朵灯”。四盏鱼仔灯在场中上下飘翻,忽聚忽散,如同鱼仔入水,任意往来,悠然自得。一个放烟火者,站在场中,左手执已捏成暗火的黄表纸。待鱼仔灯的表演即将结束之时,将黄表纸吹着成明火,右手向火焰上抛出一把松香粉末,当即形成一股浓烈的烟火。鱼仔灯迅即散向四角,从龙门下钻出四尾大鱼,表示鱼仔已经成鱼。鱼灯时而上下飞跃,时而穿梭追逐,似在大海中破浪遨游,最后聚会场中。放烟火者在中间再放一把烟火,鱼灯即散向四角。随即一尾龙头鱼尾的鳌游出龙门,意为鱼已变成鳌,只见鳌破浪腾跃,嬉戏畅游,穿梭追逐。片刻,鳌游回龙门,放烟火者在龙门口又放一把烟火,此时,鳌已变成一条巨龙,在龙门内外探头三次,称“龙门三显”。龙跃出龙门后,一位身着武士服、头扎英雄巾的青年连翻筋头,手执上镶龙珠六尺长的引龙杖,引导巨龙起舞,动作和造型有“拜四方”“四门花”“朝天一炷香”“单钻”“双钻”“龙盘门”“金龙缠玉柱”“珍珠倒卷帘”等程式。在做“朝天一炷香”时,再放烟火,一股几丈高的冲天火光,映出了整条巨龙的形象,也映红了半个天空。鱼仔灯、鱼灯、鳌灯群星拱月似的围着巨龙旋转起舞,巨龙龙头高昂,盘成一团,龙尾高高翘起,似欲奋力腾空,让人浮想联翩,惊叹不已。 
  西关老龙以一面鼓、十余副铙锣为伴奏,演奏时根据龙舞程式和动作的变化,铙锣随鼓点的轻重缓急,变换力度与速度,与舞者默契配合,浑然一体,使整个龙舞显得声威相济,气势恢宏。 
  西关老龙在当地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渊源。传说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微服私访到三原,只见烈日炎炎,清河断流,百姓双眉紧锁,嘴唇干裂,望天长叹,心中十分忧虑。他走进龙桥镇清河岸边一画铺,中堂挂有一幅龙图,那龙腾云驾雾,活灵活现,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眼仁。李世民问画匠:“此龙为何不画眼仁?”画匠道:“凡人点睛的话,此龙恐怕只能一辈子在纸上了,如天子提笔点睛,就能化为真龙。”李世民暗喜:“愿翔龙得睛仁复生,布云施雨,安抚天下黎民百姓,固我社稷江山。”便提笔饱蘸浓墨为画龙点上了眼仁。瞬间,那龙金光四射,张牙舞爪,破画腾空而去,霎时,浓云翻滚,雷鸣电闪,甘霖普降。此后,三原百姓为了得到龙的庇佑,年年风调雨顺,每年正月都要举办老龙古会,舞龙之前,必然邀请权威人士或德高望重老者为龙点睛。 
  西关老龙的表演,故事精彩,寓意深刻,舞姿雄浑,技巧讲究,气氛热烈,场面壮观,特色鲜明,既继承了秦汉遗风,又形成了民间乡土艺术特色,充分展现了秦人质朴、憨实、粗犷、豪迈的性格特点,更富有神奇色彩和艺术魅力,非常耐人寻味,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今已成为三原春节、元宵佳节的社火活动之首。 
  西关老龙是三原民间艺术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龙文化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关老龙得到了三原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万元进行支持保护;先后参加了黄帝陵祭祖,陕西省迎亚运会等活动的表演,在陕西省第二届艺术节暨世界旅游日上获得了特等奖。由三原老艺人制作的巨龙道具,被原国家文化部艺术档案库收藏,三原老龙也被专家誉为“活的出土文物”和“活的化石”。2017年春节前夕,被央视7套、11套专栏节目遴选为庙会活动内容之一,来三原县拍摄后,于2017年春节多次播出。 
  于右任创建的三原县民治小学,充分利用地处“西关老龙”传承地的独到优势,积极创造条件,组建舞龙社团,聘请民间老艺人定期来校授课指导,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培育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2016年以来,学校舞龙队先后受邀参加中央2套、7套、11套等节目录制,受到广泛好评。 
  2018年4月,由三原县民治小学66名学生组成的“三原老龙”表演队,应邀参加“2018咸阳渭河国际风筝节暨民俗体育嘉年华”开幕式表演,引发各方人士的极大兴趣。大家对孩子们的精彩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咸阳电视台专门就此到民治小学采访录像,拍摄孩子们日常训练场景,向全市介绍了该校以社团活动为契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与经验。上上下下,交口赞誉:咱们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关老龙”,后继有人了……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