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 >

西岳华山何壮哉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周吉灵 时间:2020-12-30

6b4543041767b4caae54b3cc59ed795e_img_42_206_576_287.png

被誉为“华夏之根”的华山矗立在黄河、渭河与北洛河交汇处,一山拔地而起,突出地平线,气势非凡。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华山广十里,高五千仞,一石也。”华山是由一块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7.5公里,高出地平面2000多米的巨大整体花岗岩构成,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有诗云:“莲花峰耀华夏根,千古一石定山河。”
  华山古称“西岳”,又名“太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称谓。
  相传大禹治水时,黄河出龙门,流到潼关,被南边的华山、北边中条山紧紧相连环堵,河水受阻不能通过,造成山西、关中大片土地被淹。此时,有位叫巨灵的神仙来帮忙,将两山掰开,但是华山却被掰成一高一低两个山,高的叫太华山,低的叫少华山。这也是李白诗作中“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的来历,留下了华山仙掌的美丽传说。
  华山的演化可追溯到1.2亿年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华山记》谓:“山顶池中,生千叶莲,服之羽化,因名华山。”山上现存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华山“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华山又称“莲花山”。《山海经》说它“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它奇拔峻秀,气象万千,古称“西京王气所在”,是一块休养生息的风水宝地。《尚书》载周武王讨伐商纣之后,就“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而它的高不可攀、神奇莫测,古人更视其为与天界相通的门户、飞升仙境路径,是一座神仙居住往来的仙山。
  早在20万年前的大荔早期智人,就在华山下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一万年前“禹门洞穴堆积”证明现代人已能走出山谷,“平上而居之”的昌盛时代,他们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八千年前的华县老官台和七千年的大荔沙苑细石器文化遗址,二千七百年前的韩城梁代村两周青铜器文化遗址,遍布黄河西岸,给西岳华山增添了厚重。
  华山名字的来源很多,但与华山山峰像一朵莲花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华山属秦岭东段,东临潼关,西望长安,南依秦岭,北靠黄渭,古称太华山,又称西岳华山。由中玉女、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北五云五个山峰组成,似太上老君五指仙掌。远望主峰状如金元宝,与周边环绕小山形似莲荷;西峰翠云宫前又有倒扣莲花花瓣石,古称“花山”,又因近临黄河是华夏发源地,人们口音传唱等,故称“华山”。
  “华夏”一词最早可追溯至传说中的炎黄两帝时期。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两族以及部分九黎族最先生活在华山和夏水(今汉水)一带,自称“华夏”,有时也单称“华”或“夏”。但“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尚书正义》亦曰:“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而在《左传·定公十年》则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古人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文化繁荣与礼仪道德兴盛为夏。后来把华山之南称为华阳,把华山以北称作华阴,将汉水称作夏水,原本华夏是处在华山以南汉水流域炎帝部落的代名词,后来炎黄相融,华夏一词盖源于此。可见,“华夏”一词的本义既有疆界、文明礼仪、华采与美丽的含义,又是展示服饰华美,统合炎黄血统、礼仪文化和中华疆土的有机结合。
  炎、黄两族在夏水和华山一带居住过程中,两者联盟战胜蚩尤,后经过多次分分合合,最终结成联盟,并逐步东移,定居河南、山东一带,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原土地。他们认为四方之中,又属华夏之族,所以把中原称为“中华”。由于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不断融合,华夏族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他们与东方的夷族、南迁的九黎族以及苗族、蛮族等,在经济文化上交流融合,中原文化逐渐扩展到各地,“中华”二字就成了代表整个中国铿锵有力的代名词。
  所以,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清末民国学者顾炎武说:“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
  现代著名学者叶舒宪则说:“华山五峰如仙掌,中华之表乃华山。”
  登上华山你会觉得天圆地方乾坤大,中华气象何壮哉!
  华山,一个民族的象征,拔地而起,如秦岭的脊梁,挺立在华夏大地上,昂扬在世界的东方,是秦岭最华彩的乐章。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