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65篇论文涉批量造假 为何都是在数学领域?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天定 时间:2020-07-03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近日,德国科学新闻网站ForBetterScience上发布的消息称,中国数学领域涉嫌论文批量造假。根据其梳理,目前共有65篇论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别来自中国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 
  国际媒体爆出中国学者批量性学术造假,这并不是新鲜话题了。不过,像以前披露出来的几起重大学术造假事件,绝大多数都在医学生化材料等领域,尤其医学领域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造假重灾区。但是与以往有很大差别的是,本次被曝光的65篇论文,却全都在数学领域。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观念,认为数学与生化环材等学科不同,数学不需要大量重复实验,证明和计算过程就摆在那,所以造假很难不被发现,公式造假即使能绕过评审,也会很快被同行发现。因此,数学往往被认为是一个不大可能造假的领域。 
  显然,这次媒体爆出的消息刷新了人们的既有认识,也给学术界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如果学术风气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利益诱惑面前,学术腐败之风会不断弥漫扩散,从文科到理工科、从普通地方院校到全国知名高校、从国内走向国外,不会有哪个领域、哪个角落能够幸免。 
  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化成为中国许多高校的既定发展战略,国际发表成为各高校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在许多时候,举凡项目、职称、获奖等评审,如果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成果,都已经是基本的门槛,而很多高校为了提升国际发表数量,每年都会斥巨资奖励。这一系列举措,一方面当然会大大鼓励中国学者国际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但另一方面,无疑加剧了学术腐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风险。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当然有必要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尽管和我国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相比,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高速成长相比,这些学术造假事件,只是日月之蚀。但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在国际学术界屡屡曝出来自我国一些学者的学术造假丑闻,确实损害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因此,打击学术腐败,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过程中必须正视的国际责任。 
  有必要指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科研院所学风建设,重拳打击学术腐败,有效地遏制了学术造假之风的扩张。而在中国高校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一些学者造假歪风在走出国门,而国际学术界一些不良风气也在影响国内。 
  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环境中,学术领域的反腐,就应该加强国际间合作,一方面,需要国内各高校加强国际学术规范的引进与教育,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与国际学术共同体,包括像科学新闻网站ForBetterScience这类国际学术新闻网站多种形式的合作。 
  学术腐败是国际学术界共同的敌人,国际学术共同体对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学术造假现象的揭露和批评,有利于中国高校克服与国际学术界由于国别、语言等形成的信息不对称,也能降低中国高校发现学术造假的成本。因此,对中国学术风气的建设,是一种正向的建设性力量,只有通过充分全面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铲除学术腐败造成的障碍,高速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