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评论 >

相伴民法典 共创美好生活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谢莹 时间:2021-05-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5月28日迎来颁布一周年。日前,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国法学会联合印发《“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方案》,进一步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促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促进人民高品质生活,培育全社会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它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民法典处处体现出以民为本,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诉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利益,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人民性”,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编撰理念。这里面,涵盖了公民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认同,众多的条款都凸显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最大化保障。可以说,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正是民法典最大的亮点之一。
  纵观民法典草案条文,不难发现:不管是大到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还是小到高空抛物、“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霸座、手机APP收集信息、孩子给游戏大额充值、小区电梯广告收益等等问题,民法典有直接回应。为了保护人民权利,民法典可谓用心良苦。包罗万象的民法典,力求守护每一位公民的合法权益。
  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法治的根本使命之一。民法典聚焦的都是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应享有的公平正义。在民法典的保障下,不论男女老少,还是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等等方面,人们都可以在公平正义当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民法典,是国家立法走向完善、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民法典凸显了民事法律规范质的飞越,标志着公民私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得到了高度尊重和充分保护,其通过的背后,更蕴含着为民造福、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意义。
  孟德斯鸠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通过民法典,是国家立法走向完善、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翻开民法典,我们不仅能看到它无微不至的全方位呵护,更能在每一个民事权利保障里,清晰可辨那些浓缩其上的关于国家治理的宏伟构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心系群众所思、情系群众所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时刻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政策制定从人民利益出发,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谋发展,为保障人民利益而不断奋斗。人民至上,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要时刻关注一切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勿以事小而不为,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民法总则的制定为民法典编纂树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人民至上的理念注定民法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民法典颁布一周年,反响巨大,意义深远。让我们以民法典颁布一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相伴民法典,共创美好生活!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