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博 >

《大秦赋》中秦军使用的兵刃 竟藏着这么多秘密……

来源:西安发布 作者:许山 郑可昕 索菡 时间:2020-12-15

战国晚期,秦国一家独大。秦王嬴政揽政于手,主国于秦,一统六国,创立不世之霸业。历史题材电视剧《大秦赋》所讲述的,正是始皇帝嬴政从幼年质赵到壮年扫六合、并天下近四十年的战国风云、雄浑史诗。

图片

14日

《大秦赋》官方账号放出上面这张图

一方面强调了大秦军队精良的装备

另一方面也展示出了

《大秦赋》在场景布置

和道具服装上的匠心制作

该剧现今能够大受观众赞赏和欢迎,离不开细节高度还原史实,为全剧带来荧屏上少见的“高级感”。“不失于历史的真实,但又唯美。”这是《大秦赋》美术总监霍廷霄的总结。

那么,小伙伴们知道吗?

当时的秦国是靠着怎样的武器

所向披靡,一统天下吗?

图中展示的这些兵刃

又在诉说着什么?

就让小布来为大家揭秘吧

利剑出鞘 刃寒如风

上世纪70年代,秦始皇陵兵马俑被世人发现,伴随它们出土的,还有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的19把青铜剑,这些宝剑锋利到能轻松一划,便可割破17张纸。历经两千载岁月而不朽的青铜剑,也让人们对秦朝武器的铸造工艺深深好奇。科研人员还用游标卡尺对其测量,发现每一把剑的棱面误差都不足一根头发丝。

随后,工作人员还特意通过各种高科技仪器测量后发现,秦人早在两千年前便使用铬盐氧化保护技术,以至于这些剑的剑身并未因岁月而腐朽。

图片

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剑原本大概只有三十公分长度,但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青铜剑也越变越长。春秋时期,秦剑的长度已经达到了50~60cm左右;到了战国晚期,一些剑的长度已经超过了70cm,最长长达76cm。

我们知道,剑术的第一要诀是"刺",通过"刺",剑主才能刺杀敌人,穿透敌军的铠甲,至于其他劈砍和划拉等技巧,只能重创敌人。所以秦剑对铜和锡的完美配合,不仅使得秦剑历经漫长岁月而不朽,还可以保证秦剑比其他六国剑长最多30cm。所以本就血性的秦兵配上坚韧的宝剑,焉有不胜之理!

箭雨蔽空 威响如怒

而秦国另外一件利器,就是秦弩。《释名》所释:“弩者,怒也,含其声势威响如怒,故以名其弩也”。弩在兵马俑坑大量地发现,但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弩木均已腐朽,但从完整的弩遗迹仍然可以复原出当初的秦弩。

图片

弩能储能并延时;望山用于瞄准,极大提高射击的准度。复原之后,秦弩的拉力能够达到45公斤,射程范围70米远,这种弩箭主要被用来对付北方的匈奴人,秦国没有那么强大的骑兵,步兵很难抵御,但是这种秦弩,却能扭转秦军的劣势。

物勒工名 万兵如一

事实上,无论是青铜剑刃,还是弓弩,其背后都隐藏一个重大的事实:秦国的兵刃生产,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标准化。而这,才是秦军战无不胜的真正法宝。

《大秦赋》的一场戏中,吕不韦带着秦王政与李斯、王绾等百官去察勘自己为秦国积攒下的“家业”——粮仓、武库等,其中专门展现了刻有“吕不韦”名字的戈、矛、戟等,这些兵器代表了战国晚期秦国兵器加工制造的严格与标准化。

图片

《秦律十八种·上律》明确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在秦俑坑中出土的所有同类器物都是如此。如兵器中的铜弩,各个弩机上的同一部件都可以互换。又如青铜镞的头部是三棱形的,三个面和三个棱被加工成抛物线,基本相等。对镞的三个面放大20倍,发现同一个镞的三个面误差小于0.15毫米,不同镞的误差,小于0.2毫米,这样的精度标准在那个年代,是非常惊人的。

图片

与法律相配套的是推行“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奖罚办法,要求兵器上都要刻上制作年代、机构、督造者以及具体制作者的名字,这样工匠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肯定。

现已出土的“三年相邦吕不韦矛”“五年相邦吕不韦戈”等实物珍藏于各博物馆中,还有“秦王政七年造铜戟”出土于兵马俑坑,戈、矛分体联装,上面刻有铭文“七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告,丞义,工兢。”由此可见,秦国兵器加工的严格以及标准化,责任到人,精良有序。剧中的道具也真实体现了这一点。而正是因为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秦王朝把当时最为纯熟的青铜制造技术运用到兵器生产上,才使统一六国战争有了足够的武器保障,并创造出兵器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图片

如今,秦时的兵刃

已经与秦军甲胄、兵马俑等

一起深藏于博物院当中

让我们通过《大秦赋》

去感受两千年前秦帝国的风采

和古代中国曾经的骄傲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许山 郑可昕 索菡丨资料来源:2020年国家宝藏日历 中国国家地理网 冷热军事史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