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头条 >

致敬!陕西最可爱的人!

来源:陕西都市快报 作者: 时间:2021-07-20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图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以及“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广泛宣传我省“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德,在全省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奉献,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凝聚精神力量。

图片

本期《三秦楷模发布厅》主题为——致敬“七一勋章”获得者和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

本期《三秦楷模发布厅》讲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淑珍、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周建玲、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的先进事迹。

“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

图片

2021年6月29日,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授予29名同志,来自我省榆林市的“治沙英雄”石光银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光荣地接受了这份崇高的荣誉,这也是对石光银一生奋斗的褒奖和肯定。

图片

1952年,石光银出生在定边县海子梁乡的圪垯套村,这里常年风沙肆虐,土地贫瘠。连绵不断的沙丘,一望无际的荒漠,疯狂地席卷着农田和屋舍,是村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1967年,石光银担任了圪垯套生产小队长,上任不久,他就想方设法弄来树苗,带领着乡亲们在沙地上植树,一干就是三年,奇迹般地种活了1.4万亩树木,这是海子梁的第一片沙漠绿洲。

1984年,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理荒沙荒山,石光银毅然辞掉了海子梁乡农场场长的“铁饭碗”, 承包了乡3000亩的荒沙地,成为榆林承包治沙第一人。

图片

头上是火辣的烈日,脚下是滚烫的黄沙,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成的棚子。风吹、日晒、沙烤,大家的脸都被晒得黝黑,嘴上燎起了火泡,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谁也没有说过一句苦,喊过一声累。可大自然并没有给予他们多一份的同情,十多次6级以上的大风将他们千辛万苦栽的6000多亩林木毁于一旦,而当他们强忍着悲痛,第二年又辛苦了一个春天后,却又逢天旱雨水少,树苗只成活了两成。

图片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石光银意识到,治沙不能蛮干,还要讲科学。石光银马不停蹄奔波了十多天,跑遍了横山,靖边,榆林的一些沙区,走访了许多在治沙中有经验的老人,终于取到了“真经”。

1988年春,石光银带领着大伙儿采用新学来的“障蔽治沙法”,就是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撒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就这样,石光银带领着乡亲们在6000亩的沙地上搭设了长达800余公里的沙障,当年树苗的成活率达到了九成以上,狼窝沙造林终于成功了。

图片

如今,年近古稀的石光银依然没有停下植树造林的脚步,他的身影在故乡的这片土地上忙碌着。他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带领乡亲们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扭转了“因沙致穷”的千年困局。石光银说,这条路他会一直走下去,因为“生命不惜,治沙不止”,这是他对党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淑珍

在秦岭深处的商南县,有一位耄耋老人,一位奋斗了一辈子的老党员,她扎根秦岭六十年,把致富的希望带给深山里的乡亲。如今,乡亲们都会亲切的叫她一声“茶奶奶,她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淑珍。

图片

1961年,大学毕业的张淑珍,与爱人焦永才一起,放弃了省里的工作,主动要求派往“祖国最需要的艰苦地区”。坐上拖拉机,两个年轻人在秦岭里颠簸了一天半,终于到了山大沟深的商南县林业站。

这片葱郁的大山,看似生机勃勃,却是一片贫瘠之地。怎么才能改变现状,让乡亲们富起来?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的热忱,张淑珍大胆地扛着锄头上了山,她先后给山上引种桉树、油茶,种桑、养蚕,但没有一次成功,荒凉的大山,一次次将她的希望打破。

图片

1967年,张淑珍再次点种茶籽。为了观察茶苗生长,她索性在苗圃里打地铺,遇到雨雪天气,就住在茶山上的窝棚里,饿了就啃随身带的干粮,根据茶苗的长势,反复调整土壤、水分、酸碱度等指标,披星戴月,经冬历春,3年后,她悉心培育的苗圃真的长出了茶叶,她的努力没有白费,深山小城里,“南茶北移”的大幕,正徐徐开启。

1971年,商南县第一个茶园正式开建,在村里的动员会上,老乡们纷纷响应。张淑珍又开设了学习班,点种、采摘、杀青、炒干,手把手教导每个环节。转眼又是3年,茶坊村采茶达到了500斤,张淑珍和百姓一起,在北纬33°创造了奇迹。短短几年,商南建成茶场36个,茶园2万余亩。

图片

截止2020年,商南县共建茶园25万亩,年产茶叶3000吨,产值达9亿元。上茶山、进茶场,研究茶叶新技术,今年已经85岁的张淑珍,依旧没有休息,无数个清晨与黄昏,耄耋之年的她仍旧挽起裤腿,手脚并用爬上田埂,身后微风中摇曳茶叶,静静讲述着茶奶奶的传奇故事,她仿佛为茶而生,像一粒茶种种在了商洛山,在秦岭深处,一扎一辈子。这是一代共产党人扎根基层,奉献一生的故事。

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周建玲

在西安市莲湖区劳动一坊社区,党支部书记周建玲刚刚从北京领奖归来,天安门前挂着勋章留念的她精神极了。

图片

周建玲服务管理的劳动一坊社区,是个典型的单位家属院,虽说面积不大,但46栋居民楼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式单元楼,一万三千多位居民中,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

图片

周建玲总是来来回回穿梭在小区里,常常走得脚磨出泡,有一次摔伤了腿,她还忍痛一瘸一拐的继续奔波。她每天都习惯提早一个小时上班,经常到夜里十二点才下班回家。她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感染、带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短短四个月,她就让劳动一坊社区焕然一新,成了全街办综合考评的第一名,而社区里的居民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周建玲也总是第一个雪中送炭。

为了让社区的退休职工能够老有所为, 2018年,周建玲创建了社区第一支萤火虫志愿者服务队,联合党员群众,展开社区夜间安全巡逻。这些平均年龄68岁的老党员,穿上红马甲,握着手电筒,犹如夜色中的萤火,让人温暖,让人安心!而对他们来说,这,更是一种光荣和责任!

图片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坚持社区基层工作二十年,51岁的周建玲先后获得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平安卫士等多项荣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她又获得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荣誉,这份闪耀的荣誉和群众的口碑,是对她最好的肯定,而居民的幸福生活就是她永远的、执着的追求!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法士特

图片

在陕西有这样一个名号响亮的企业,他的各项经营指标连续十八年名列中国齿轮行业第一,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十五年稳居世界第一,这就是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

法士特集团党委书记 严鉴铂:“法士特现在有上万名职工,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60%,经过50年的发展,我感受到我们法士特人把党的光荣传统在一代一代的向下传承,顽强拼搏、从不服输、比如我们有一个研究院,现在有1千多人,他们日夜奋战在各自的岗位,高质量完成卡脖子技术的研发。”

图片

法士特“三高试验队”就是这样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年轻人,每年一半时间都在全国高寒、高温、高原等极限环境下奔波。截止目前,法士特“三高试验队”已经圆满完成了1000多项任务,他们在极端环境试验下采集、标定了上万个数据。他们为中国商用车传动领域新品研发建立起了独一无二的庞大数据库。

图片

法士特集团现有党员1836人,基层党总支部两个、党支部72个。在法士特集团党委的领导下,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拼搏和奋斗,在各自的岗位推动着中国汽车装备制造业前进的车轮,不断加速前行。他们用共产党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带领着身边的同事和战友攻坚克难,锐意前行,走在“陕西制造”队伍的最前列!

图片

本期《三秦楷模发布厅》邀请陕西省播音主持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包志坚;

图片

全国演播艺术家、陕西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海茵担任楷模事迹讲述人;

图片

邀请著名话剧演员苏国涛担任楷模精神阐释人。

图片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