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演艺 >

买高额保险、换3次宾馆 他们如何在武汉拍摄纪录片?

来源:中新网 作者: 时间:2020-03-05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4日电(袁秀月)1月23日,武汉全面“封城”。也就是那天,导演张悦决定去武汉拍摄纪录片。最近,他们的作品《在武汉》上线,播放量超过200万,B站评分9.9分。

然而成为一个逆行者并不容易,尽管出发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张悦甚至还给团队成员买了高额保险,但拍摄仍遇到了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

他们如何在武汉拍摄纪录片?中新网记者采访了导演张悦。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武汉》海报

“封城”后决定去武汉,花10天筹备物资

“封城”当天,张悦在家里就坐不住了。这是属于资深媒体人的冲劲儿,他曾在多家媒体担任过记者、主编等职位,后来投身短视频内容创业。做记者时,他曾参与过汶川地震、水灾、洪灾等一线报道,对突发性的新闻报道并不陌生。

不过,张悦并非冒险型人格,当他决定去武汉后,又花了十天时间去准备。首先是筹备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还有部分药品,这些要满足两个月的拍摄需求。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武汉》总导演张悦。片方供图

其次要联络各种资源,纪录片是团队作战,平台的支持和拍摄的支持非常重要。1月28日,张悦做出策划案,向几个平台传递了合作诉求,B站是第一家反馈的。第二天,B站就立项并参与了物资筹备工作。B站工作人员透露,团队进入武汉拍摄后,无人机曾经损坏,他们桥接了大疆传媒进行协拍,还征集了飞手。而车辆通行以及住宿问题,B站也予以远程协助。

更重要的是人,拍摄团队的成员大多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报名后,张悦跟每个人都单独聊过,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真实想法。“坦白讲每个人都是怕的。”张悦说,最后大家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要去武汉。

“我们不打无把握之仗。”在张悦看来,科学常识、专业的防护措施以及严谨的外拍操作可以避免大部分的危险。除了物资准备,他还专门请来了老同事林楚方来给团队成员培训,林楚方曾在非典时期进入地坛医院进行报道,对于疫情采访和防护有第一手的经验。而为防万一,他还给每位小伙伴都买了高额保险。

点击进入下一页

拍摄团队在工作。片方供图

在武汉拍摄处处难:出行不便 换过3次宾馆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2月3日,第一批拍摄团队进入武汉。张悦称,那时候疫情还不容乐观,医疗资源的供给也相对失衡。他们到武汉的前两周,很大一部分精力都不在拍摄上,而是做了很多援助工作,包括通过各种渠道反馈求助信息,他们的一些物资也分配给了需要救助的人。

拍摄工作也进行得很困难。张悦形容,“衣食住行任何一方面、任何一个细节,可能都会把你置于一个极度的困境中。”比如出行,张悦好不容易托朋友找了两辆车,但出去都需要通行证,很多地方他们去不了。

有时还会遇见突发情况。前几天,张悦要去武汉天河机场旁的宾馆见一个调研对象,结果遇见交通管控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最后因为没有批文和记者证,张悦只能原路返回。再比如住宿,因为住的宾馆不断被“征用”,他们前后换了3家宾馆。

点击进入下一页

拍摄团队在工作。片方供图

在拍摄上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纪录片通常是“拿时间换故事”,拍摄周期和制作周期都较长。但《在武汉》是一个制播高度同步的系列纪录片,预告片里只有前三集的内容,现在他们还在前方拍摄。

“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跟时间赛跑,特别紧张。”张悦说,有时他睡觉的时间压缩到四五个小时,在外拍摄的团队成员则更辛苦,为此他定了个要求,一旦觉得疲劳就马上停下休息。

“安全是第一位。”张悦说,每两周他会带团队成员去做一次咽拭子的核酸检测,前几天的结果显示大家都是阴性,他一直悬着的心暂时落了地。“其实也是对我们的拍摄对象负责。”张悦说,在采访邀约或调研过程中,他们也会主动出示检测报告,让对方安心。

点击进入下一页

拍摄团队在工作。片方供图

片中志愿者仍坚持在一线

李少云是张悦在武汉的第一个拍摄对象,她是一名单亲妈妈,因为带着年幼的女儿开夜班出租车而走进了公众视野。2018年,在张悦担任制片人的纪录片《生活万岁》中,李少云也是主角之一,她还是周迅主演的短片《女儿》的原型。

然而2020年初,一场疫情改变了武汉人的生活轨迹,当张悦再次见到李少云时,她正忙着为武汉志愿者车队协调信息。

点击进入下一页

视频截图

武汉志愿者车队,便成了纪录片第一期的主角。他们开车运送物资、接送医护人员,在“封城”的武汉充当着“摆渡人”的角色。

片中有一幕打动很多人,志愿者丹丹因出现疑似症状暂停工作,志愿者“大象”去给她送药品和菜,她连下楼去拿都已经变得很困难。“大象”远远看着她,眼泪“唰”就落了下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视频截图

张悦对中新网记者说,他们拍摄完之后,丹丹才有机会去医院做检查,她病得不轻,但所幸并没有患上新冠肺炎,目前正在康复之中。而其他的志愿者,也都坚持在一线。不久前张悦还见过“大象”,他给拍摄团队送来了两箱水果和一箱牛奶。

“我很钦佩他,非常了不起的一个志愿者。”张悦说,“大象”的车队中有两名志愿者疑似感染,之后他就把接送医护人员的工作停了,整个车队转做运送救援物资。但他自己还在坚持接送医护人员,送水果的那天晚上,“大象”还要去接两个医护人员上下班。

点击进入下一页

视频截图

记录普通人的真实故事

在武汉的一个月,除了志愿者,张悦和团队还拍了很多不同职业的逆行者,此外还在三家医院的隔离病区完成了拍摄。大多时刻,张悦都保持着克制的态度。只有一个瞬间他没绷住,那是审预告片时,四川医生黄维孤身驰援武汉,出发前他问儿子:“你是让爸爸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迎难而上还是懦夫?”儿子说迎难而上,说完黄维转身就走了。

看到这一幕,张悦想到了自己刚上二年级的儿子。“其实我们不是要拍如何高大上的英雄”,在张悦看来,《在武汉》要记录的是身处这座城市的普通人,他们真实的故事和情感。

点击进入下一页

拍摄团队在工作。片方供图

“武汉铆起”、“民胞物与,念兹在兹”,这是他最喜欢的两句话。前者表达了武汉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差点成为片名,后者则代表着这部纪录片想表达的所有东西。疫情会消失,但记忆不会。

“我尽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多地呈现武汉真实的一面。 ”张悦说,他也希望他们的作品能留下,形成某种记忆。


编辑:高思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