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亦官亦儒 守望文坛—贾连友新著《当代文坛名家纪实》赏读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赵万宏 时间:2020-06-05

贾连友先生的纪实文学新著《当代文坛名家纪实》(以下简称《纪实》),收入了叙写当代文学、文化界15位著名作家和学者的文章和访谈录。按年龄降序排列,这些巨擘名家是:石英、郭荣章、费秉勋、雷抒雁、陈忠实、叶广芩、莫伸、沈奇、贾平凹、和谷、方英文、王彬、朱鸿、王若冰、哈辉。其中,关于郭荣章、莫伸、王彬、哈辉的书写是以文化访谈录的形式进入纪实系列的,石英等其他11人则以传记体裁呈现给读者。在作者的笔下,15位当代文坛名家的生平事迹、成就轶事以及他们与作者彼此真诚的友谊,犹如绚烂夺目的星河闪耀在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的穹空里。

微信图片_20200605130524.png

通读《纪实》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史料性

《纪实》通过作者对他所熟悉的当代文坛名家生平事迹和文学艺术成就的记述,通过对名家们人生和艺术经历的观察、思考与评价,通过穿插大量翔实的资料、图片、轶闻趣事、以及对第三方关系人的旁征博引,使该书具备了研究中国当代文化(包括文学)或区域文化、文学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如同通过一部《世说新语》就可窥见汉魏两晋时期的谈玄之风和道家思想对士人阶层乃至整个社会风尚所产生的影响。尽管如陈忠实、贾平凹、叶广芩、莫伸、方英文等绝大多数名家,他们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而被评论家正在或者已经进行了充分深入的研究,但贾连友先生从地方文化官员和文友的视角对他们的特别书写,必然具有另一番风景。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贾连友先生的《纪实》是一部具有证史之实、纠史之偏、补史之阙的重要文献。

二、知识性

贾连友先生是一位作家和市级宣传文化单位的负责人,出于工作职责和文化情怀,使他与文学文化界的名宿硕儒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友谊。《纪实》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认识价值,比如《莫伸:从文学创作到影视艺术》一文,实际上是可以看作一篇高质量的文学理论文章的。著名作家莫伸侃侃而谈的主要内容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而这些有关创作论的话题正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课的知识范畴;《郭荣章:行走在秦蜀古道上》通过对40多年致力于石门石刻研究的权威专家郭荣章先生的访谈,向读者介绍了《石门十三品》和《石门石刻大全》177品的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了解举世闻名的汉中石门摩崖石刻的历史文化意义和书法研究价值;《王若冰:秦岭赤子》中,有很多关于秦岭人文地理知识的介绍,如果说对于知识阶层读者而言,这些内容只是基于常识描述的话,那么“汉江是中国内陆最古老的一条河流,比长江、黄河早诞生7亿年。这一重大历史论点,经过王若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撰文介绍,在《环球人文地理》杂志被重磅推出”就真可谓“鲜为人知”了。

三、可读性

纪实文学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两大属性,前者指向非虚构,后者提供可读性。细读《贾平凹:从“穷极物理”到“静水深流”》,可感受到作者在与小说名家的交往和友谊中,受益良多,具有较强的讲故事能力。在《叶广芩:与天地神灵的会意》中,连友先生为我们讲述了女作家叶广芩极具神秘色彩的“三次机缘”。机缘一是《青木川》中的主人公、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枪毙的魏辅唐“似乎认准了要请叶广芩来写他的人生兴衰和千秋功罪。”1980年代,叶广芩在写另一部小说时,出于情节的需要,在陕西地图上找最容易出土匪的偏僻所在,结果她找到了位于陕甘川交界的一个名叫“青木川”的地方,于是青木川最早就出现在叶广芩的小说中。直到20年后的2001年,她在贾连友先生的陪同下第一次踏入青木川,却发现这里真有一个半绅半匪的魏辅唐,她实在太喜欢这个人物了,遂有了创作长篇小说《青木川》的决定;机缘二是叶广芩梦中惊现魏辅唐。梦境中的青木川酒楼上,一位身穿白绸褂的黑脸胖子,正坐在她不远的地方喝酒。梦醒后叶广芩向一位曾给魏辅唐当过少校参谋主任的徐种德老人一打听,原来梦中那人的长相装束竟然与死去的魏辅唐几乎一模一样;机缘三是叶广芩巧遇被魏辅唐魂灵护佑的家人。五十多年没回过娘家的魏辅唐的大女儿魏树金,竟然在2008年大地震的前两天,带着孙儿孙女离开后来变成一片瓦砾的震中川北青川县姚渡镇,突然回到青木川,并与叶广芩离奇相遇。这些神秘诡谲的灵异情节虽然被连友先生写得不动声色,但却看得我后脊梁上直冒冷气。

接下来,作者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叶广芩与蛇的故事。叶广芩在周至县挂职的时候,一天,她正坐在楼观台下一棵大树下吃晚饭,突然一条断了尾巴的乌梢蛇啪一声掉到她面前,厨师正要捉了去炖汤却被叶广芩阻止并放生,此后连续两天都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方,这条蛇又从高处掉下,她又是连续两次执意将蛇放生。这之后叶广芩就开始写秦岭动物的故事,因为她觉得冥冥之中蛇的魂灵在给她某种谕示。

在《朱鸿:行在地上,思向云端》一文中,连友先生还给我们讲述了著名散文家朱鸿为了写作历史文化散文而实地考察渭河时突遭劫匪劫掠的惊险故事。故事中有形象、有对话、还有心理描写,生动逼真,现场感很强,作家朱鸿冷静沉着、机智应对的性格形象如在目前。

类似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在书中还有很多,它们为作品平添了阅读趣味,从而增加了这部纪实文学著作的可读性。

《纪实》在艺术表现上也是可圈可点

一、述论结合的写作特色

纪实类体裁的写作,很容易陷入记流水账式的事实罗列和材料堆积,从而使作品因缺失了作者的思想光芒而失去睿智和深度。读贾连友先生的《纪实》给人的感觉不是这样,他不仅以丰富的材料图文并茂地叙写当代文坛大家们的生活经历、文学成就和创作过程,而且特别注重对他们的创作感悟、文学主张和观点的评介与分享。尤为可贵的是,他深谙并秉持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思想,用大量的笔墨对名家们的思想、艺术和言行事迹进行了深入精辟的评论,观点独到,切中肯綮,从而使《纪实》呈现出明显的评传特色。比如在《方英文:博雅通达文与书》中,他在全面介绍方英文所取得的文学成就的同时,认为方先生的创作“从社会的、历史的、哲学的、美学的角度去深度思考,去努力探索,写出人类的困窘和无奈”“在表达生活与生命体验上,方英文善于把握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性尺度”“方英文的创作更偏重于表达文学中永恒的人性,他总是赋予笔下万事万物人的性灵”“善于在细节上从人性角度去着笔,充满性灵地写作,看万事万物,皆有因果,一花一木,都有生命”。其实类似的精彩点评在整部《纪实》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它已成为贾氏纪实文学的话语模式和结构特色,这反映着贾连友先生深刻睿智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深厚扎实的文学理论素养。

二、简洁生动的人物描写

纪实文学也罢,人物传记也罢,都涉及一个文学性的问题,而成功的人物形象刻画是实现作品文学性的核心手段之一。连友先生的人物描写真可谓大象无形,举重若轻,他常常貌似漫不经心,却能准确地抓住人物特点,通过廖廖数笔,甚至一笔而过,就象简笔画一样,只需几笔简单的涂抹,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便生动地出现在你的眼前。《郭荣章:行走在秦蜀古道上》是一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访谈录,整个访谈过程都是在一问一答的对话中展开和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该怎样表现受访者的形象特点呢?原来,连友是通过准确记录郭荣章老先生接受访谈的情态细节来实现的,具体说来就是郭老的“三笑”。第一次,当郭老被问及石门民谣中“金银万万五”的真假时,作者提示读者郭老答话前先是“大笑”;第二次,当作者问及耄耋高龄的郭老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郭老的笑变成了“朗朗大笑”;第三次,当作者表示要真实报道郭荣章先生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时,郭老是“笑着叮嘱”,说不要过誉他一介草根老头。

几年前,我曾经在出席一次研讨会的活动现场有幸面晤郭荣章先生,并且有机会与老人当面攀谈。郭老戴着助听器,始终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开口讲话前总是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其实人在谈话过程中的情态举止是十分丰富的,而连友却准确抓住了郭荣章三次“笑”的特点,既忠实地记录了采访细节,又生动表现了郭荣章乐观、豁达、和善的性格特点。

陈忠实看上去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他朴实、直率,有着一张清癯的脸和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贾连友在《陈忠实:诠释文学创作的成功秘笈》中,准确地抓住了陈忠实目光的特征,当他提出想请忠实先生为他写点“鼓励的话时”,“他用如炬的目光微笑着看我,略作沉思,粗实的大手拧开钢笔帽……”;在描写陈忠实的球迷形象时,连友着重写其朴实、直率的一面:“他一边观看(电视足球比赛),一边吃饭。到比赛精彩处,先生手舞足蹈,大声喝彩。”寥寥几笔就将陈忠实身上那种普通人的率真性格写得活灵活现。

贾平凹的性格特征是内向沉稳,不苟言笑。在《贾平凹:从“穷极物理”到“静水深流”》一文中,连友用两个“缓缓”来刻画平凹的形象:当“我”邀请平凹先生最近到汉中看看时,“他(平凹)用缓缓的关中话说:想去哩,就是忙,走不出去”;在留坝宾馆的客房里,“我”与平凹有一次长时间的交流,“平凹老师一边抽着烟,一边缓缓地聊起自己正在写作的长篇小说《秦腔》。”这种写法,准确地抓住了平凹性格的核心特征,使平凹的形象跃然纸上。

甘肃作家王若冰个子不高而敦实。在《王若冰:秦岭赤子》中,连友这样描写王若冰的外型:“第一感觉是奇人异相,五短身材,圆胖敦实,眼大而鼓,操一口混合着陇南天水与西秦宝鸡的口音。”王若冰为写作大秦岭而长年探行考察秦岭山地,连友就写他“敦实的身影,犹如一只背着行囊的大熊猫,缓慢而敏捷地穿行在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秦岭深处……”

三、晓畅流利的语言风格

连友长期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他视野开阔,涉猎广泛,博闻强识,积淀丰厚,有诗歌、散文、纪实文学、小说等散见于《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报告文学》等报刊,编著有《汉中历代名家名篇精选》等多部地方文化书籍,可见他有着良好的理论修养和很高的文字水平。我在细心通读《纪实》过程中,发现整部近22万字的作品,在语言运用上十分精准,词法句法相当规范,几乎没有发现语法错误,细节的完美足见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俗的语言文字能力。尤其是访谈著名作家莫伸和著名学者郭荣章两篇,前者长达33个页码,字数大约在两万以上,后者18个页码,少说也有一万字,但整个访谈文本逻辑严密而清晰,文字典雅而流畅。可见,在后期修订中,作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在语言表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力求精准得体,才达到如此晓畅流利又极具条理化和思辨色彩的美文效果。

(作者简介:赵万宏,陕西理工大学校评副研究员,汉中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曾为本校历史系学生讲授专业辅修课《中国古代文学(先秦-唐宋)》,主讲《陆游与汉中》专题讲座,应聘为汉中老年大学学员讲授《宋词赏析与柳永专题》,有近百篇学术论文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发表于纸媒或网络。)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