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栏 > 书法艺术 >

赵孟頫《游天冠山诗》碑刻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 时间:2021-03-22

986b870ab1fc4974ab7d523237834e75.jpg

《游天冠山诗》,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刻,竖方型,圆首方趺,通高158厘米,宽69厘米。分七栏刻,每栏20行,每行1至6字不等,草书。赵孟頫撰并书,文徵明跋,卜世刻,邓霖上石。碑阴附刻《五岳真形图》。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六展室东侧。《西安碑林全集》有著录。碑林藏石编号:945号。
  赵孟頫(1254原1322年),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号“文敏”。元代书画家、诗人。他善篆、隶、真、行、草诸体,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云:“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其楷书世称“赵体”。
  赵孟頫《游天冠山诗》书法艺术:
  第一,元代有复古主义思潮,赵孟頫是复古主义代表。他的书法作品古意盎然,精熟笔法,又功夫极深,位列楷书“四大家”。到了元代,书法已开始衰落。政治上,宋代遗民想复国已无望,他们只能在文化上追求复国梦。所以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南宋遗民在文化上兴起了复古主义。
  第二,此碑书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此碑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有古人的笔法、字法、章法,结字平和,用笔精到,书写极其娴熟。传说他可以日书万字,也是赵孟頫书法功夫的体现。
  第三,赵体字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后世有人却对赵体字颇有非议。其原因有二:其一,因人废字。赵孟頫是宋宗室,元灭宋,他却做了元代官,为元朝统治者服务,与朱耷〔八大山人〕相比缺少气节,后人不喜欢其为人,也就不喜欢其字;其二,赵体由于过于娴熟,生涩不够,今人看来赵体字有些甜俗。太过完美,使人缺少想象的空间,这也是今人不喜欢赵体字的另一个原因。
   摘编自王冰《西安碑林名帖书法艺术赏析》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