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第29届书博会 >

龙一:从画眉到青花瓷,看到丝绸之路在生活中的意义

来源:海外网 作者:编辑 时间:2019-07-31


海外网7月27日电 7月27日至30日,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陕西西安举行,同时,“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也一并开启。著名作家、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龙一出席“丝路文化共创共享”主题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龙一用跨国贸易在世界生活史中的小例子,解释了丝绸之路在世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龙一认为,从骡子黛的输入到青花瓷的输出,代表了丝绸之路长时间贸易交流的往复式的实质,是一种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创造性艺术的结果,是一种审美的成功。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个非常小的研究,从画眉到青花瓷。

我当年研究中国古代生活史,我认为中国古代女性画眉,应该是可以成为一个专门的历史研究脉络,到唐代突然之间画眉的文化爆发。为什么呢?与丝绸之路的交流相关。女性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最关心两个美的重点,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是口唇和眉眼,但哪个第一、哪个第二至今有争论。我们现在研究丝绸之路的交流沟通,像音乐、舞蹈、烹调、食品、服饰、造纸、印刷、图书、天文数学,各种各样科学的、生活的,有大有小的交流文化。双方两千多来的互相渗透,互相贸易,相互之间影响,已经进入到了一种循环状态,而不是单纯的输出与输入,我们可以研究输出与输入,但实际上我们的输出有可能会又输入回来,又再输入回去,这才是我们丝绸之路长时间贸易交流真正的、往复式的实质。

当年古代的妇女用什么画眉呢?有一个朋友曾经跟我开玩笑,说中国有著名的五蓝,就是可以制成靛青的五种植物,用这些跟其他的颜料混合以后画眉。我说这是不对的,如果用靛青植物的颜料来画眉,洗脸的时候会发现很难洗掉,所以画眉在当时中国历史上,生活贫困的妇女用木炭条描画一下,中等收入者用一种叫做煤石,这实际上是一种性质比较软的煤矸石,这方面的出土文物很多,做成笔的形状研磨一下蘸上水可以画,但是效果不是非常的出色。最高级的我们第一次画眉被网络小说和电视剧误读的,是从波斯传播入到西安的一种画眉的化妆品骡子黛,也是一种矿物质,易洗而且眉目分清,这种骡子黛非常珍贵,它的颜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黛色,是青中泛蓝的颜色,中国人画眉要根据自己黑色的眉毛进行美化,所以骡子黛的传入,而它的主要颜料据说是产自阿富汗地区的一种矿物质,里面含有氧化锰的一种锰铁矿石。这种矿石经过煅烧之后,加工之后形成的一种类似于唐代墨丸的形状,蘸上水后一磨就可以画眉,这是中国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第一次成品化妆品。大家要记住,之前是由每一位妇女自己加工她的矿石,加工颜料,而真正的成品化妆品输出,而且作为极其昂贵的奢侈品输出,骡子黛有先导性的作用,这是波斯地区传到中国昂贵的奢侈品的成品化妆品,这样使我们唐代的画眉文化时尚从都城沿着运河向全国各地传播,从皇家一直向下传播到文人,一直到最贫困者,虽然普通妇女阶层也用不起,但是她可以学习画眉的形状。所以今天从唐代的绘画、壁画可以看到,在唐代200多年的时间,画眉的文化流行是一种爆炸式的。唐代之后骡子黛断绝了,我认为这是一个谜。我认为是由于西亚的战争或者宫廷战争,手艺失传,一直到今天各种各样的古代文物都有流传,唯独骡子黛没有找到实物。虽然骡子黛没有了,但是黛这种青中泛蓝的颜色,成为我们历史文化中的一种重要颜色,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这种痕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时尚颜色和时尚色彩,古代的时尚流行,丝绸之路有着很丰富的内容和很丰富的文化。

骡子黛没有留下来,但黛色却流传了下来,青花瓷经过海陆运到欧洲之后,这种黛青色的色彩,个人认为对于欧洲游着一种非商业化的诱惑力,当时和非常古老又非常昂贵的一种颜料群青的颜色相近,价格比黄金还要昂贵,这个颜色之所以在欧洲既流行又高贵,因为是画圣母玛丽亚画像的时候必定要用的。如果委托人很富裕,给画家的钱多,可能给圣母玛丽亚画上群青上的袍子,如果没有那么多钱,可能画一点点装饰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有群青色,而我们青花瓷的颜色恰恰与这种颜色是相关相近的,我认为青花瓷初期进入欧洲的时候,有那么一个小小的误解,既惊叹于我们瓷器的精美和工艺的复杂高妙,同时黛青色这种颜色具有某种神性、崇高和圣母玛丽亚的崇拜,于是乎,青花瓷从最高级的知识分子,最有地位的教士和贵族,成为欧洲和西亚的世上。今天我们到伊斯坦布尔、到各国的各种博物馆,可以看到巨大的中国瓷器收藏,其中青花瓷的收藏占很主要的一部分。

所以从骡子黛的输入到青花瓷的输出,我们看到跨国贸易在世界生活当中很小的一个例子,也看到丝绸之路在生活当中的意义。无论是骡子黛还是青花瓷,都是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创造性艺术的结果,是一种审美的成功。

(龙一,1961年生于天津,祖籍河北省盐山县。著名作家、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地球省》、《烹调爱情》、《借枪》等,小说集《潜伏》、《刺客》、《恭贺新禧》等,和小说理论专著《小说技术》等。现为。小说《潜伏》、《借枪》、《代号》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播出。)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