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第29届书博会 >

第十二届读者大会(实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编辑 时间:2019-08-01

时间:2019年7月27日星期六

地点:西安市曲江会议中心大礼堂

背景: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

主持人:首先请允许我们向大家介绍光临今天第十二届读者大会的嘉宾们。他们是: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先生;

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刘晓凯先生;

陕西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一兵;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程宁博先生;

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明非先生;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黄志坚先生;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岩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先生;

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赵季平先生;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先生;

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家春先生;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先生;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常新港先生;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女士;

著名汉学家,土耳其翻译家吉来先生;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伍剑先生、史雷先生;

还有其他来自国家新闻出版署、陕西省、西安市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领导,以及文化界人士和各代表团参会代表。

在这里一并用最热烈的掌声对大家的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热烈欢迎。让我们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有人说,书的生命要靠阅读来激活。那么读者大会无疑就是激活阅读的平台,读者大会已经走过了11年,今天是第12届,今天创作者、读者、出版人齐聚一堂,一起共襄盛世,同享书香。今天的读者大会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以阅读的活种点亮智慧的明灯,不断去推广全民阅读,去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向伟大的祖国献礼。

接下来用要用一个非常特别的启动仪式来开启第12届读者大会,接下来有请启动嘉宾邬书林副理事长、刘晓凯局长、牛一兵部长、程宁博局长、徐明非副市长、黄志坚总经理、李岩副总经理一起上台,为我们共同开启第十二届读者大会!

接下来有请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刘晓凯局长上台为大会致辞。

推动全民阅读,加快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

刘晓凯:邬书林理事长、各位尊敬的老师,先生们、各位读者朋友: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长安情似火,曲江满书香。时隔第21年,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于西安重逢,第12届读者大会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闻名的古都隆重举办。我代表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向读者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

读者大会自创办以来,秉承读者至上,享受阅读理念,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议题覆盖文化改革发展。12年来,共邀请国内著名作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100余位,围绕文化领域最具挑战性、启发性的话题,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以其精彩的思想碰撞、文化交流和理论探索,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巩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己任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要求、新期待方面,扩迷雾,指道路,明思路,探新路,成为每年书博会的亮丽风景线,也成为广大读者连接期待的思想和文化盛宴成为社会各界参与全民阅读的高质量文化平台。在此,也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精心创办读者大会,并且不懈深耕全民阅读沃土的中国出版集团表示由衷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的全局出发,站在统揽推进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全民阅读工作指引了方向,明确了要求,倡导全民阅读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多年来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连续6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彰显了出版发行战线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全社会正在不断地掀起阅读新热潮,一个又一个新构想被激发,一项又一项新举措被尝试,党的创新著作发行量屡创新高,群众性阅读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成为现象级话题,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增添融合发展新机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7年知青岁月等优秀出版物,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经典永流传等热点视频节目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也涌起了新一轮热度的热潮,一系列高质量、精彩文化传统的出版,高水平阅读推广活动的举办,不同的阅读平台的搭建,随着宣传思想工作的总阵地更坚强,总渠道更壮大,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宣传思想战线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问题,在新形势下做好全民阅读工作的总纲领、总追求,出版发行战线要高扬新时代思想旗帜,发挥好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深化和拓展全民阅读的思想深度,实践广度,以文化人、文育人,以文培源,把建设书香中国的任务落实落小。加快学习型社会培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出版发行人的力量。推动全民阅读,加快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这既是人民文化新时代新要求的必然,也是促进出版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个人要成长进步、事业发展,需要阅读,国家要繁荣昌盛成就伟业需要阅读,民族要屹立不倒实现复兴需要阅读。这是时代向我们出版发行战线提出的一个严峻发展课题,形势比人强,岁月催人老,要在新一轮阅读推进和创新变革中,赢得主动,利于桥头,对我们全行业来说就是要深入贯彻发展理念,深化出版供给侧改革,坚持把阅读高质量平台的搭建,文化资源服务业态的创新,作为我们根本的发展要求,以阅读精品建设和精品阅读的活动,来回报社会,奉献人民。

我们坚信,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体力行,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推进,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每一位读者朋友的倾心相助和热情参与,书香中国一定会芬芳四溢,读者大会一定会常伴常青,祝第12届读者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掌声有请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牛一兵登台致辞。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持之以恒为人民出好书

牛一兵: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尊敬的各位科学家、作家、艺术家老师、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仲夏7月,绚烂夏花,我们以书为友,因书结缘,共聚古城长安,共襄读者大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政府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陕西表示衷心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我们保持思想活力,让我们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作为全国书博会一张亮丽的名片,读者大会一路走来拥书而前,不断汇集读者群体,凝聚阅读力量,营造书香氛围,对于深化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届大会以“礼赞新中国,全民享阅读为主题,,搭载在华夏文明古都的根基上,徜徉在汉唐盛世气韵的热土里,激荡在各位大家的思想交流智慧碰撞中,必定延续魅力,更具风采。

华夏民族之摇篮,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独树一帜,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地,红色革命文化的胜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圣地,民间文化的腹地。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一系列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重大部署,全民阅读在我省蓬勃开展。以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代表的文学陕军用手中的笔扛起文化自信,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做出了贡献。读者大会是千千万万读者的节日,是读书人的荣光和进光,希望阅读能成为大家的精神追求,生活方式,在阅读中获取知识经验,历练人格修养,增强本领技能,真正使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希望大家在阅读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5000年文化的历史渊源,独特创造和思想精髓,推动传统文化创作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希望广大出版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持之以恒为人民出好书,为广大读者不断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能携手并进,心手相连,共同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贡献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祝本届读者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黄志坚先生上台致辞。

 

读书是文化文明传承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黄志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读者朋友,在丝绸之路起点、历史文化名名城,在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在这个既古老又现代的城市西安,我们迎来了第12届都会打折,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读者大会是在中宣部的指导下,由中国出版集团倡导发起,以读者至上,享受阅读为宗旨,多年来与全国书博会相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超过1万多名读者参与过我们的现场活动,数十万读者通过线上参与其中,在这期间,我们共捐建了读者之家70个,捐赠图书30多万次,读者大会已成为图书人的嘉年华。

12年来,历届读者大会都是名家云集、名贤举之,特别荣幸的是这一次欧阳先生、薛其坤先生、贾平凹先生、赵季平先生等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冒着暑热到会,与大家分享读书的乐趣,也让我们深受感动。

各位朋友、各位书友,图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个社会的文明,很大程度就蕴藏在图书典籍之中,读书是文化文明传承的重要路径,也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生长在古老长安城的北宋张载,年轻时家里只有几亩田,勉强维持生存,但他认为贫苦可以炼人意志,读书可以长人精神,以书为伴,以书为乐,终成一代大师,写下了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而继绝学,为万世而开太平。”

朋友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是中国出版业的国家队伍,旗下拥有21家出版机构,包括成立122年的商务印书馆,成立107年的中国书屋,成立81年的三联书店等老品牌、老字号,也包括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与我们共和国同龄的一批出版社,以及一批随着改革开放成长成立的出版机构,如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等,新时代的中国出版集团将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开辟创新,也推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服务。这次书博会我们带来了5000多种优秀的作品,供大家选购、阅读。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出版集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高质量的文化工具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让我们共同在读书中舒缓心灵,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这个环节是我们读者大会一直保留的的经典环节。中国出版集团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每一年的读者大会都会向大会所办地进行一些捐赠图书的活动,比如向儿童福利院、图书馆、农家书屋、大中小学社区、部队捐赠图书。

11年来捐赠的数目很惊人,总共捐建了读者之家80余家,图书的码洋达到800余万元,可谓成果丰硕,我们下面通过一个短片看看读者之家捐建所走过的11年的历程。

[短片]

主持人:随着影片的结束,读者之家的大门将再次打开,今天出版集团准备了40万码洋的图书要向来自西安市的10家单位捐建读者之家图书馆,接下来掌声有请受捐单位西安市图书馆、西安市笑洪书队、西安建工集团,西安市碑林区福英社区,西安市盲哑学校,新城区团委青春驿站,西安高新区镇街文化阅读中心,西安医学院,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先锋小学以及西安高新第三小学的代表上台。

同时有请: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东方出版社中心、现代教育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华文出版社10家出版单位领导上台捐赠。

主持人:掌声感谢捐赠单位,谢谢你们的爱心,非常感谢。在陕西关中有一句方言是这样说的,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今天大家戏剧火热美丽的陕西,怎能不听上一首火辣辣的秦腔。下面就欣赏西安市秦腔剧院易俗社为大家带来的秦腔。

访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薛其坤

主持人:现在我们掌声有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先生上场。

欧阳院士,提到您的名字大家马上会联想到的就是探月了。您说我们要到月球背面去,探索月球不为人知的历史。而薛其坤院士作为著名材料物理学家,也被广大的科技读者与科学迷熟知。今天难得您二位同台啊,我们决定增加一个小小的环节:请您二位各自问对方一个对方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薛其坤:为什么月球探测成为世界各国的航天热点?

欧阳自远: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我们人类超越地球、跨出地球的门槛,也是我们人类,月球是我们要了解整个宇宙的第一步。第二,我感到月球大量的事实证明,月球探测是代表我们人类科技创新进步的巨大动力,月球上的资源环境将会对地球资源有非常大的作用,另外我们要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月球研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所以一切要从月球开始研究。

我始终有一个问题,你研究的领域太高尚了,我想知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以为人类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薛其坤:首先是一个关于量子的全新科学的效应,它描述在是在一个微观世界,如果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它用到现实生活例如电脑,一旦用上我们的运行速度更快,显然对未来的6G、7G等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主持人:我其实也是糊里糊涂。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说是如果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最后产生的成果可能将44亿次超级巨型的计算机,家将来可以变成像平板那么大,我们将来的手机内存可以提高上千倍。

接下来请欧阳院士给我们分享,您一直都在说探月,一直说我们要看月球的背面,我们现在只是看到月球的背面。可是很多网友担心,月球的背面有外星人,您看看我们如果人类探索月球背面,把外星人给招惹了,人类有可能陷入危机和灭亡。

欧阳自远:国家宣布探测月球背面时,很多人都来问我到哪儿去干什么呢,干吗非要去。包括很多外星人的传说,我今天上午那半个小时的简短报告里都有解释。当我们中国宣布探测到月球背面的时候,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说不要惹外星人,究竟你们为什么非要跑到月球背面。我想说,月球背面绝对没有任何外星人。今天主要想说中国探月工程的几个阶段,第一步我们只能是无人探测,第二部是载人登月,第四步就是在月球建立工作站。

第一阶段分成三部分,分为“绕球探测”、第二部“落月探测”、第三次是“采样返回”,。“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承担的绕月探测,我们要做一定要比别人做得好,还有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我们探测的月球的成分,探测月球表面土壤,探测要月球上的氦-3,估算下来大概在一百万到五百万吨之间。这个百万吨级的数量听起来比地球上亿吨级的煤和石油要少得多,但是只需运回一百吨的氦-3就足以解决全人类一整年的能源需求。如果这个数据是准确的,那么月球上的氦-3足以解决人类未来上万年的能源需求,这是中国人干出来的。“嫦娥二号”用了四天半到达月球。另外接着,2013年发射了嫦娥三号,我们落在正面,嫦娥四号被派遣到背面。嫦娥三号非常完美,嫦娥三号的科学目标是巡天、观地、测月。嫦娥三号落地的位置,我们请求命名为“广寒宫”。现在月亮上有一个真正的广寒宫。广寒宫外面有很多撞击坑,以中国古代的二十八星宿命名。

“嫦娥四号”紧接着发射,是人类第一次走在月球背面,我们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呢?是宇宙有很多新的信息我们地球得不到。这次我们得到了人类从来没有获得到我的的长波的信息,我们了解的月球只有41亿年,但是月球存在45亿年,我们的办法就是去月球的背面。我们就可以把月球的历史完整地得到。另外我们跟欧洲合作,制造了三台仪器,我们要探测月球背面的环境。“嫦娥四号”已经拥有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最好的数据了。天河外面有三个大的撞击坑,我们把牛郎和织女命名在。

所以这样的话,我们现在还在继续工作,我们会得到更多的数据,供全世界的科学家共享。

我们今年要到月球上采集样品,今年我们要实现这个计划,还要去探测火星、小行星。我们有了这些基础,2019年我们要完成不载人的月球探测、我们将要建立月球基地,让中国国旗飘扬。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木星与木星卫星的探测、太阳系行星际穿越探测。我们一定能够飞得更远,我们首先要庆祝我们第一个100年,我们一定能够事先我们伟大的达到第二个100年的时候,我们建设一个伟大的强国。尤其是我们的小朋友,要培养探索思维,科技创造未来。

主持人:讲的真是太精彩了。11年科普讲座,平均每年,11年听讲座的人已经有36亿人了。而欧阳院士今年已经84岁了。说实话,越是真正的大家,越是讲的课通俗明白。接下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物理学家薛其坤,讲的是另外的研究。

薛其坤:首先我非常荣幸来到古城西安,和读者进行交流,刚才欧阳先生做了中国探月方面非常精彩的报告,我今天没有准备这方面的精彩内容,我以后多花一点时间给大家做一些科普方面的只知识。我们做的都是非常微小的事业我们是研究在材料中、微观世界、电子是怎么运作的?在电脑、实际上就像人类对月球理解也是非常少的,我带的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关于电子的微观世界运动的全新,就是0到1的发现,这是我们中国在量子科学、量子物理做到了世界的最高端。因为电子太小,量子又非常深奥,所以我不能用几分钟来讲诉。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我是60年长大在山东省的沂蒙山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对新中国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恢复高考第四年,走进济南的山东大学,后来2国家给我们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2000年以后,我们回到国内,带着团队对国家的科学研究奋斗的。

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读书,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上学。虽然条件简陋,但我仍在国家恢复高考以后上了大学,在大学努力读书的期间就励志考研究生,考了3次。就是通过这种反复的锻炼我把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专业基础知识打造得非常牢固。改革开放又给我们创造了走向世界的机会,在日本这8年读书和研究是我生活的两个部分,回国以后我组建了自己的团队,虽然做实验的机会少了,但是仍在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能力。因此我的成长的经历就是一个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作为一个科学家读书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精神想要更强大,除了读专业、我这里透露一个小秘密,在日本期间尽管工作非常繁忙,我在生活有是711,就是在紧张的做实验、读科学知识和文献的过程中,我还会读文学作品,当年带的就是贾平凹的《废都》,如果年轻人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更有贡献的人,成为让别人尊重的人,就是要读书,读更多的书,读好书。把所有的时间省下来,用最大的可能去读书。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复兴伟大的实现,需要我们全民素质的提高。我想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建议我们应该多读书。为了创造生活的幸福,精神上的幸福。都要读书。天天读书、天天学习。我用这点体会献给在座的朋友,谢谢大家。

主持人: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理科生,但是喜欢读文学。您最喜欢的是《礼记·大学》,为什么喜欢?

薛其坤:做好管理的工作,我觉得读此书会有非常大的启发。

主持人:您能朗读一一下吗?

薛其坤:我参加中央的《朗读者》就读的这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散文朗诵《写给母亲》

主持人:下面是散文朗诵《写给母亲》。

刘远: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

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

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

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

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访谈:作家贾平凹作曲家赵季平

主持人:这篇作品是贾平凹老师的著作。下面有请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老师。有请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赵季平老师。我们现场考一下现场对贾老师的熟悉程度,现场有没有人读过贾老师的作品?赵老师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我念几首电视剧名字,看看你们熟悉不熟悉是谁写的?看看观众朋友们能不能猜出来歌名讲一些电视剧名字,让观众猜出编曲。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已经深深印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赵老师,我想请问您是如何创作出《好汉歌》等等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的?

想问两位这样的一些问题,先问贾老师,您的家乡对您究竟意味着什么?

贾平凹:刚才刘远在朗诵这篇文章时,虽然是我写的,我也落泪了。当然对于一个作家来讲,今天把我和赵季平一起请上来。我刚刚听了两位科学家的讲座,才觉得人家真的是干大事的。给我感受的最深的是思维那么开阔,但是同时为人又特别地真诚、单纯。

现在说一下家乡对我的意义,我自己也是从乡村来的,我的根在那里,我在那个地方生活了19年,从初中一年级就毕业了,后来在农村在5年,后来偶然的机会把我推荐上大学,一开始推荐的专业是造飞机的。我想这肯定不行,后来就要求改动,就把我改动到西北大学。在改革开放以后,那个时候我就进入文坛了,一开始也不知道如何写作,当时还有点小名气,见啥写啥,我成为写作的流寇主义。这个时候我又想起了老家,后来3年期间写回了好多才老家,写了很多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从此我的故乡就是我的文学的根据地,从那以后自己一直就坚持写这些家乡的事情。因为在小时候想脱离家乡,当时认为西安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但是真正到西安市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又特别怀念故乡。实际上站在大城市的角度才能更加读懂故乡,再回到故乡去观察世界才会有一个更全面的看法。

主持人:故乡是根,深深扎在泥土里。所以大家才能读到这些作品。刚才放的这个伴奏是《生命的河》,我好像又回到多年以前了。我想问问赵老师,您写的这么多大家熟悉的曲,尤其是《好汉歌》,但是它不是陕西的曲子,您是怎么写出来的?

赵季平:音乐和文学不一样,和我们刚才两位科学讲的不一样,他们在那个领域中,那种艰难的探索令人肃然起敬,音乐需要海阔天空的想象,当然音乐中间也有数学。你讲到《水浒传》,它是四大名著梁山的情景,所以创作要到生活中去,要向民族民间学习,我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就到梁山运城去采风,一般人觉得采风就是听歌、听歌音乐。但实际上是要观察地貌、要看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听他们的语言,要向他们的生活状态学习。刚才我就听薛教授,他一上去说话,我觉得有点河南的,最后是沂蒙山区的。这个《好汉歌》他原来不是这个调子,“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这一句唱法里面就含有当地的一些方言。这种流传很古,你首先要有老百姓的口音,你写的梁山不能用广东话唱。当时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我希望能加一些这种民间小调在里面。当时刘欢唱的时候,他结合了民间的戏曲,艺术就是结合起前面没有的东西。

主持人:贾老师您喜欢赵老师的曲吗?

贾平凹:我不是都会唱,但是《好汉歌》我会。

主持人:我下面问的想请两位都回答,在创作中如何面对和时代的关系?

贾平凹:每个人都无法逃脱他所生活的时代,有的人可以关起门来写,有的可以说给后人写。总的来说一个作家无法逃脱这个时代,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这样的作家必然产生这样的作品。这就跟陕西长的葱苗就这么高,就一块地方产一个。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必然产生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家的作品。我自己理解这句话是这样,我作为一个作家来说一定要以最大的热情,关注这个时代,然后体验这个时代,再研究这个时代,思考这个时代。这是首先这第一点。第二点你才能对这个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要充分理解,特别熟悉;只有熟悉以后你才可能面对这个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你才能有你独特的思考和表达。这是我自己的体会,所以我在我书房里写过,自己对自己的勉励,面对生活,要有机警之心了,你才能掌握这个社会。第二:从事写作,要生出寂寞之感,并保持对社会、对笔墨产生新鲜感,你这个人才不会枯竭。每次开会、采风我都要去中国最好的地方,了解一下中国最先进、最时尚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你的视野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个全球的视野在这个时代就没有办法写作,再一个要去最贫困、偏远的地方。你如果常年呆在山上海、深圳,你觉得中国却是是盛世一片,如果你去了偏远的地方看了以后,又会特别失望。一个地方不可能全面把握目前的状况。对一个作家,极大热情地投入到这个时代,然后体检它、理解它、研究它、,然后以独特的、最大的真诚来表达它。

赵季平:对音乐家来讲,时代性,我前不久在杭州他们国际音乐节上,有一台交响音乐会,上半场是我的几部协奏曲,下半场有我儿子的。记者问我们两代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这实际上提出一个不同年龄在它的世界音乐的表现手段、内涵的问题。对我来讲,我们在这个时代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精心创作,用自己的心灵写出好的音乐,我们讲写出好的音乐,用中国自己的话和世界对话。我们好多作品严格讲,它体现的是中国独特的音乐。我觉得中国的作曲家应该一代一代地让自己的作品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

主持人:我相信按照两位说的,扎根生活,把作品用非常真诚的最大的热情表达出来。我们谢谢两位。

在当代的陕西文艺界,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璀璨巨星。那就是中国人物画泰斗,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刘文西先生。下面进行缅怀刘文西的活动。

刘文西坚持以人民为艺术的创作导向,创作了一大批伟大作品

王家春: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共享分享刘文西的艺术理念。

今天在坐的各位和刘文西先生都有关系,可以说我们每位读者身上此时此刻都收藏着刘文西先生的作品。在新中国美术师七十年的历程上,风光无限,但是有这么一座高峰出现在我们西北的黄土高原上,他就是我们黄土画派的创始人——刘文西。在2019年的7月7日,那一天我坐在火车上要到杭州出差,刚下火车,听到了一个噩耗,我就马上从火车站赶到飞机上,连夜赶回西安,刘文西先生与我们永别了。

在全国的艺术界、教育界,大家非常悲痛。不仅我们西安美术学院失去了一位大师,我们中国美术界、我们广大艺术爱好者心中的那位穿着灰色衣服的老刘走了。我有5次陪同刘文西先生去农村、山区去写生、体验生活。可以说,只是我见过到唯一的一位80多岁的老人,每天八点半出去,十几个小时与人民交朋友。应该是在70年前,少年刘文西在上海读书,有一本书刘文西保存了70年,在美术学院校庆70年的时候,刘文西拿了出来,他说这是毛主席在延安座谈文艺的讲话。

今年4月份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和刘文西对话,他说,当我少年的时候看到毛主席的讲话,我突然发现画画不是小事,不是个人的事,原来我的艺术责任重大。作为一个艺术家,把他的艺术和家国情怀结合起来时,刘文西先生可以说始终不渝地坚持艺术源于生活,坚持以人民为艺术的创作导向,创作了一大批讴歌领袖、人民、社会、时代的伟大艺术作品。他24岁的时候创作了成名作,他创作了《黄土地上的人民》。70年来上百次到陕北,他把陕西人民的喜怒哀乐,把陕西人民那种不怕困难的决心用笔表现出来。刘文西笔下的人物每一个都来自于生活。他的对后人学艺术的教诲,一点一滴、一点一滴都给我们道来。我想这是我们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文献。作为西安美术学院,能有这样一个院长,我们感到骄傲。作为新中国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大师,我作为艺术界的一员我也感到骄傲。

在政治上他是“两个扎根”、深入生活、讴歌人民,引领艺术为人民创作的理念新高度。我相信刘文西先生坚守“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这是我们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充分汲取的艺术营养。

唐诗里的长安

主持人:没有哪一座城市可以像长安一样,千百年来在诗歌辞赋里被千百万次地吟唱,唯有长安,只有长安。

长安的山、长安的水、长安的柔情、长安的霸气和长安的厚重,都被写进了唐诗宋词平仄相间的韵律中。熟读唐诗,你就熟悉了长安,熟悉了长安,你就熟悉了长安的山山水水、春花秋月。

唐诗里的长安,有着繁华盛世的气魄,有着举世瞩目的风采。“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读到这样的诗句,你可以看出长安的霸气、长安的豪爽和长安盛世太平时海纳百川的胸怀。长安,唯有长安,才可以以如此宽容与博大的胸襟,在一千三百多前就接纳了三百多个国家的使者、商人和留学生。

小家碧玉的长安从“天街小雨润如酥”到“长安水边多丽人”,委婉的笔锋转瞬之间描绘出诗意温情的长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小家碧玉的长安,是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长安,也是文人墨客们心中向往的长安。

唐诗里的长安,是多情的长安,多情的灞桥垂柳,多情的咸阳古渡,留下了多少离人伤心的眼泪。渭河北岸,有多少人辞官远行,有多少人奉命远征,这里便是送别的码头。折一段柳枝送君行,这一别西出阳关,前路渺渺;这一别,壮士去国,生死难料。“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诗里的长安,有着山水相依的明朗,有着冰心玉壶的清爽,更有着诗情画意的曼妙,唐诗给长安厚重的历史添上了浓浓的诗意。或许长安会因了唐诗而被后来人牢牢记住,或许唐诗也是因了长安而更加丰润饱满。徜徉在唐诗平仄有序的韵律中,长安在我们的眼里越发的灵动起来。

长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长安;长安,“绝胜烟柳满皇都”的长安 ;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长安!

这就是唐诗里的长安,是我梦回故园的长安,是我魂魄相依的长安。

我在唐诗的字里行间再次读懂了你,长安。

学者辛德勇汉学家吉来邂逅历史、探寻文化

主持人:在今天的传统文化主题环节,我们邀请到了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先生以及从土耳其远道而来的80后著名汉学家吉来先生,请他们与大家共同分享他们在书中邂逅历史、探寻文化的心路历程。掌声有请他们。

辛德勇:非常高兴回到,古都西安,我曾在这里学习生活。如何将研究成果和生活结合起来,那在这里我从个人角度,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想法和做法。社会公众对历史知识的关怀,很大程度上经常上会聚焦一些重大考古发现,还有在社会上失传很久的文献又重新出现。这些都引发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思考。同时又会产生一些疑问。在我们这里,在西安、在陕西,社会公众这样的疑问会更加迫切和强烈,1972年的春天,我大学毕业后来到西安,在陕西师范大学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我西安我整整生活了10年,我们大家对历史的思索和疑问对我带来研究、思索历史问题。同时也带来严峻的考验,他考验我们每位历史学家,是不是能及时回应社会需求,是否有能力以合适的形式提供给大家。我做了一些工作有一些思考,我围绕重大的考古发现做了一些研究。今天在这里在和我们陕西父老乡亲面前,我刚刚出了一本书探讨了秦始皇和他创建的大秦帝国的基本历史问题。比如秦始皇到底是姓嬴、赵还是其他?比如说秦始皇的儿子他继位后是用阴谋登上帝位的吗?还是尊重秦始皇的遗嘱上位的?还有宦官赵高是否像说的那样篡位?我们以研究知识专业的能力,提供一个深入的、不同于以往的地,尽可能给予一个深入的研究。希望这些社会观众、公众能接受、理解,这些努力就是要回答,我刚才提到的问题,我们一个专业的历史工作者,怎样使历史研究回归于社会,给社会大众提供一些必要的历史读物。

主持人:他的汉语是说得特别地道,我想考一下。他语言方面真是有天赋,他直接把《孙子兵法》翻译成土耳其语,已经印了14版。

吉来:今天我非常高兴来到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土耳其是丝绸之路的终点站。我也生活在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城市,我是一个汉学家,也是一个翻译家,我最近把中国重要的文学作品、古代、现代、当今代的作品翻译成土耳其语。目前《孙子兵法》可能是最成功的。可能你们就想一个问题,《孙子兵法》为什么在土耳其受欢迎,因为这是第一次将汉语翻译成土耳其语,第二,可能是翻译的质量比较高,我们但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第三个原因可能是我们合作的是土耳其最有名气的出版社,是将东西方著作翻译成土耳其语。目前《庄子》也在翻译当中,也有《红楼梦》可能一两年就翻译成土耳其语。我个人的目标剩下的时间,就把中国的主要的经典翻译成土耳其语,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任务。因为把中国作为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所以中国的智慧、杰作翻译成土耳其语,把中国介绍给土耳其读者,将土耳其文化带进来。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后,土耳其对中国的了解需求大大增加。

儿童文学作家讲述童年故事

主持人:谢谢您的分享。接下来的少儿主题环节,我们邀请到了几位儿童文学作家,讲述他们独具特色的童年故事,分享故乡的风土人情。有请汤素兰、常新港、伍剑、史雷上台为大家分享。

北方大地上的歌

常新港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孩子们在成长。不同的地域影响着他们,不同的境遇历练着他们,千千万万个独特的故事,交汇成“中国大地上的孩子”。

在东北,哈尔滨,一九四五年的冬天。对普通男孩子马树来说,那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冬天。

天特别的冷,冷到冻眼珠子。这个叫马树的男孩子,用他十二岁的纯真眼睛,看见了很多事情,也用心记录了那段历史。

因为一窝小猫的归属和争执,马树认识了犹太男孩鲁塔,得知了犹太人流亡到哈尔滨的辛酸经历。

因为一块烤地瓜,马树认识了俄罗斯男孩维卡一家。他和一位正直的中国校长,一起守护住了这家落魄的俄罗斯人最后珍视的钢琴。

在松花江开江的日子,对作曲走火入魔的老维卡坐在顺江而下的冰排上,将自己一挥而就的曲谱扬向江中。是马树和维卡跳入江中,用一条围巾,把老维卡救到岸上,美丽的俄罗斯女孩薇拉,拥抱了勇敢的马树。在那一刻,中国男孩子马树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美好的种子。

在哈尔滨光复的那天,马树的妈妈生下弟弟。但是,有一天,马树发现妈妈怀里竟然又多了一个妹妹。他问,这个妹妹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说,那是一个日本遗孤。

那个冬天很冷,但马树没觉得冷,因为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新的生活,温暖着他。一个国家的温暖,一个家庭的温暖,来自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我是作家常新港,《寒风暖鸽》是我写给当代孩子的一部北方之歌。在哈尔滨的孩子,在东北大地上的孩子,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名族,我们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

今天,当你走过哈尔滨中央大街的索菲亚教堂,看到天空的和平鸽时,希望六十年前抗日的枪炮声,苏联坦克的挺近声,哈尔滨人民夹道欢迎解放军的欢呼声,会回响在你的耳畔。让你在那段寒冷的历史中,更加懂得和平的暖意,人间的暖意。

飞翔的鸽子

史雷

《将军胡同》和《正阳门下》的故事发生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北平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里,有两个男孩,一个叫大宝,一个叫二宝。

大宝出生在北平,但是“七七事变”爆发了,父母需要赶赴昆明,大宝只能与父母分离,留在北平生活。还好他有图将军的陪伴,在斗蛐蛐、听蝈蝈、养金鱼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然而平静的生活笼罩着战争的阴影。在寻找魏老头、石唐山和跟随图将军猎獾的过程中,大宝平静的童年生活一次又一次被打破。魏老头、石唐山和图将军相继离去,他们的遭遇让大宝变得更加坚强,也让他的心里升腾起保家卫国的激昂。

二宝出生在昆明,从小就渴望回到北平,渴望见到在北平的姥爷、姥姥、大舅、二舅还有哥哥大宝。抗战结束后,当他随父母回到北平,一出火车站,看到正阳门的时候,看到了他曾经想象过无数次的场景,一群鸽子在蓝天上翱翔。

二宝终于见到了北平的亲人,一家人也终于团圆了。然而战争并没有离去。在二宝跟着二舅驯鸽子,遛鸟儿,摆弄学舌的八哥的日常生活中,他也敏感地感受着身边的威胁与抗争。

在一次从西山回来的路上,他遇到了参加学生运动被警察抓住的大宝,被逼急的姥爷挥起棍子砸向警察。为了保护大宝,姥爷把大宝锁在家里,不让他出门,大宝喊道:“那别人的外孙子都被打死了!”离家出走,投奔抗战,这也是大舅和二舅当年做出的选择。一代代年轻人,在国难面前,都是一样的热血阳刚,一样的舍家弃业,不计个人安危。正是这样的榜样,让年幼的二宝懂得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含义。

今天,每当我穿行在北京胡同里的时候,当我路过正阳门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抬起头,仰望蓝天,我真的看到大宝二宝他们的鸽子正快乐地飞翔在的蓝天上。

伍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经历往往构成一个作家审美主张,以及逻辑原点。我的童年在武汉的西大街上,它在祖国的中部,不同于北方的粗犷,不同于江浙的细腻。这里有独一无二的中国元素,白墙黑瓦的街道,长条形的麻石板路,知音琴台,三国英雄,李白更是留下了“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不一样的童年故事,构成了不同的作品元素。一个人的生命轨迹,是无法回避的。作家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文化,把自己的故乡的文化价值付诸笔端,让审美得到升华和积淀,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放入“地理”的范畴。这是一种与生俱有的本能,和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文学地理因素相连,写下童年熟悉的故乡,才能创作出打动读者的作品。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打动人,是因为他们不仅强调童年叙事,更忠实于童眼看世界。无论战争与和平,无论在怎样的故乡长大,孩子有开心,也有痛苦,但我们也不能臆测,不能揣摩。只能回望童年,静静地回忆童年时最真实的感情,并真实记录下来。

童年,纵然有千差万别,但总是最美好的,本真的。顽强的,我们回望童年,也是回望新中国成立前后,社会主义的大变革,从地域看世界,从作家的童年的生活体验、看世界,会呈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人的独特面貌。每个作家都来至不同的地域,他们身上的故乡情怀,童年情节都深深的融在他们的血脉里,每个人的童年印记的叠加、融合、升华,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中国童年”——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

希望我的童年,能够走进你的童年。让我们通过文字,共同编织一个童年的梦,一个书香的梦,一个文化自信的中国梦。

写给故乡的童话

汤素兰

惊蛰夜一场大雨过后,男孩田犇家出现了一连串怪事:

阳台上长满了青草,卧室里的芦笙变成了竹林,客厅里的老树墩和紫藤椅发出了新芽,一头黄牛出现在家里……原来这一切都是由田犇家那头祖传的骨雕黄牛引起的。祖传的骨雕黄牛在惊蛰的雷声中醒来,听到了故乡云岭上被野草捆缚的梯田的呼唤,于是复活了。田犇和妈妈带着黄牛回到云岭,为云岭带回了生机和希望。

我的家乡在湖南宁乡,那儿有许多山地丘陵,那儿的田是祖先开垦出来的梯田,它们像绿色的带子一样缠绕在山坡上。梯田因为面积小,又高低不平,不适合机械化生产,需要用牛耕种。所以,在我们那儿,牛是农家宝,也是我童年的伙伴。

在我们那儿,农民种田不叫“种田”,叫“作田”,“作”是写作业的那个“作”。“种田”好象只需要把种子种到田里就完事了,而“作田”则包括了对田的耕种、施肥、照料、打理,付出的不只是劳动和时间,还有农民对田的心意和怜惜。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农民进城务工了,梯田没有人耕种,慢慢荒芜了,牛也渐渐从村庄消失了。

乡村的出路在哪里?荒芜的田园如何恢复生机?于是,我写下了这个童话。

我让田犇家祖传的骨雕黄牛复活,让黄牛带着城里长大的孩子田犇回到农村,我也让云岭上的一丘梯田飞翔起来,来到田犇读书的学校。在这所只有半块操场的学校里,唯一的一小片绿地——同学非常喜欢的百草园,也将要变成停车场。梯田的到来,让孩子们认识了禾苗,听到了的蛙声,还让他们喜爱的百草园得以保留下来。

这是一个浪漫的童话故事,是我唱给生养我的故乡的情歌,也是写给当代中国孩子们的希望。我把家乡的农事,风俗,家乡的农具、小吃,家乡的桐花、鸟语,都融入在这个故事里,我要带领亲爱的小读者走进我们的农业文化遗产——梯田,带领小读者们走进朴素的农家,去亲近大地和劳动,关心粮食和蔬菜。

因为,中国乡村的振兴,是国家的战略,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孩子的责任。

主持人:感谢四位儿童作家为我们展示的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先生生活。从少年成为青年,从稚嫩蜕变成熟,从百废俱兴到世界瞩目。一本书、一个人、一个国家,从东方走向世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蓦然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70周年,在全民阅读的伟大时代号召下,我们愈加深刻感受到书香社会的浓厚氛围,正在祖国华夏大地蔚然成风。阅读不仅是一种习惯,也正在逐渐融入更多人的生命中。接下来有请王建房为我们带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高唱,祝福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编辑:庞阿倩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