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与时偕行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3-01

1月13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总统府。面对电视直播镜头,印尼总统佐科接种了中国科兴公司的克尔来福新冠疫苗,成为印尼国内接种新冠疫苗第一人。以直播接种的方式,佐科总统充分展示了对中国疫苗的信任,体现了印尼坚定抗击疫情的决心。

全球疫情依然肆虐,而疫苗“民族主义”大行其道。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疫苗正如“隧道尽头的光芒”。这炽烈光芒的源头,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命运和人类福祉的百年观照,是新时代中国笃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阔大胸怀。

这光芒在世界舞台最初的闪耀,同样与印尼这个发展中大国有关。

求友声,万隆见证了突破

“那是1955年4月16日凌晨。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机场,漆黑的天空,微风轻拂,远方传来飞机呼啸的声响,一架银色的飞机降落在跑道上……周恩来英姿勃勃出现在机舱口,向欢迎的人群挥着手走下飞机,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曾全程经历万隆会议、时任印尼总统苏加诺私人助理兼中文翻译司徒眉生如此记录中国代表团的到来。

春节期间,记者采访到司徒眉生的后人司徒荻林。司徒眉生先生被誉为中印尼关系史上的传奇人物,虽然斯人已逝,但他留下的大量视频、文字资料足以带我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

1955年万隆会议上,新中国外交发出自己的强音。中国首创“求同存异”外交主张,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这些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至今为国际社会所尊重、遵循和认可。

这是一次重围之中的突破。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西方封锁包围中国的大背景下,参加万隆会议的29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6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多数国家对中国并不了解,个别与会国家还对中国抱有敌意。万隆会议由印尼、缅甸等五国倡导,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发起、以反帝反殖民为主旨的国际会议。尽管这是一次没有西方列强参加的会议,但是,冷战思维的影响同样弥漫此间,会议上出现了针对中国的不和谐声音。

在此情形下,周恩来总理抛开了事先准备的讲稿,有针对性地起草了一个临时发言。时至今日,周总理的声音仍让人心潮澎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总理精彩的演说粉碎了帝国主义的谣言,澄清了一些人的模糊认识。他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驱散了一度笼罩在大会上空的乌云,为各国代表所接受,保证了大会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进行。一些对中国抱有疑虑甚至敌意的国家改变了原来的立场。菲律宾外长罗慕洛主动上前同周总理握手:“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体现了民主的精神。”泰国外交部长旺·威泰耶康亲王则接受邀请前往中国代表团住所共进晚餐,开始了中泰两国第一次正式接触。

周总理的政治智慧令司徒眉生折服,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政治品格同样令这位印尼华侨无比钦佩。会议结束后,东道主印尼热情地安排与会各国代表前往巴厘岛度假。司徒回忆道:在巴厘岛的短暂休闲时间里,周总理和代表团每天早上七点钟起床,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或三点,两天内在驻地会见了多批外国领导人,千方百计用好在印尼的每一点时间和各国多打交道,为新中国争取更多一点的外交空间。

同样折服的还有与会的一位美国记者、后来成为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的鲍大可。他在其专著中写道,周恩来在万隆“完全证明了他是世界上最有经验、最有才干的外交家之一”。

万隆会议体现出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掀开了亚非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历史性的一页,也为新中国赢得了更多的朋友。从万隆会议结束到1959年底,尼泊尔、埃及、叙利亚等11个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

谋大同,合作共赢新境界

“周恩来在万隆作出的诺言和倡议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呢?只有时间才能给人以答案。”对周总理心存敬意的鲍大可,也曾发出这样的疑问。

岁月的洗礼,让答案不言自明。如今,中国的朋友遍天下。目前,中国已同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这充分说明,与万隆精神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已得到世界广泛认同。

2015年4月,记者有幸来到万隆,采访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山城万隆春意盎然,在亚非大道上,处处可见欢迎的旗帜和标语。4月23日深夜,习近平主席抵达万隆。次日清晨,习近平主席来到亚非大道,与佐科总统等亚非国家领导人重走万隆路,弘扬万隆精神。

与60年前不同的是,中国已与几乎所有亚非国家成为好邻居好伙伴,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当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求同存异的理念,凝聚起亚非团结、友谊、合作的共同意志。在此次亚非领导人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又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提出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司徒荻林珍视并认同父亲的记忆,而现实更印证了这些记忆的价值。司徒荻林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合作共赢主张是中国对亚非会议的新贡献、是万隆精神的新发展,回应了广大亚非国家渴望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这为亚非新未来指明了方向。

2013年10月,同样是在印尼,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构想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目前,中国同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连接起亚非国家乃至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蓝图,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以记者所在的东南亚地区为例,各国正积极实现各自国家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友谊之路在不断延伸。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首次实现双方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和广大亚非国家守望相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合作共赢”。面对疫情冲击,中国和东盟率先推动复工复产合作,共同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动整个地区成为全球抗疫的示范区、经济复苏的领头羊。去年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等15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被誉为“自由贸易之胜,地区繁荣之机”。

求同存异,与时偕行。

1955年4月5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批准了《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对可求之“同”作出准确的判断:“(参加亚非会议的)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平、要求独立、要求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我们在亚非会议中总的方针应该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若干亚非国家的事务和外交关系创造条件。”

新时代的中国,正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有力的臂膀,为亚非谋发展,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历史性演讲已向世界宣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要顺应人民呼声,接过历史接力棒,继续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奋勇向前。”

2020年3月23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机场工作人员搬运中国援柬医疗物资。新华社发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新华社发

2015年4月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孩子们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仪式现场欢呼雀跃。新华社发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