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改革开放40年 >

40年40城40人丨改革开放亲历者肖云儒:我的心一下被燃烧

来源:西部网 作者:贺桐 时间:2018-09-26

“我的年龄,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双倍,也就是说在我39岁之前,都是在下‘跳棋’的,从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时期算起,都是没有改革开放的时代。”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再过两个月就要迎来79岁生日了,他不仅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记得在1978年春天清明节前后,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郭沫若做了《科学的春天》的讲话,我的心一下子就被燃烧了,我觉得我还有点希望,自然科学可以,我们人文科学是不是也可以。”

——肖云儒

肖云儒出生于江西赣州,祖籍四川广安,1961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便分配到陕西日报社工作。“对我个人而言,有个标志性的事件记忆犹新,在1970年,作为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知识分子,我被下放到了大巴山,离西乡县城还有100多公里,参与了修阳平关到安康的铁路。因为我的家乡不在陕西,孑然一身,可以说是手无缚鸡之力,拿什么养活自己都是问题。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借写毛主席语录标语来练习书法,开始画毛主席像,起码能维持生计。”

“那时候我已经成家了,我的爱人在关中三原县,是一个教师。”在大巴山待了近两年后,肖云儒调到三原的一个工厂当秘书,“到了工厂之后,我就非常安心的读书,学习一些哲学。那时候的我很心灰意冷,要说之前学的新闻知识,我觉得这一辈子都不会再用到了,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会有个完结,可能就要安心待在这个山沟沟里面终老此生了。”

“四人帮被打倒了,我已经快四十岁了,人生最美好的光阴已经错过了,但还是看到了一丝希望。”肖云儒说,“乍暖还寒,冰还没有消逝,但春天的气息已经来临,没有文学、没有文艺,更没有电影,我就思考社会为什么会这样子,同时做了很多笔记,读黑格尔、列宁的书。后来,比我高一级的同学叫胡福明,在江苏新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论题给我很大的启示。我后来就写文章提出要重视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光明日报哲学专刊全文发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

“我老伴也很有志气,66年,差12天就要高考了,结果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高考恢复了,我们在三原还没有回来,到了78年的时候,我老婆说她想考,我说我支持你考,她给我做菜,我来给她出题目。”肖云儒说,“她就这样考到了西安交大,我当时还写过一篇文章,我儿子小学一年级,我老伴大学一年级。”1979年,肖云儒回到陕西日报工作,费劲周折也把儿子的户口转回西安,在四十岁那年拿到了第一个户口本,终于有了一个法定的自己的家,“噢,我是户主,妻子是谁,儿子是谁。”

“我就开始写文艺消息、文艺评论,参与了很多改革开放初期的文艺活动,比如说当时陕西最早的文学团体叫‘群木’,也包括有陈忠实、贾平凹,而我的年龄要比他们都要大一些。”肖云儒说,“当时有个话剧叫《陈毅市长》,写了一个五百字的评论,叫《看陈毅怎么当市长》,当时西安市委宣传部长看到了,在全西安市的政府机关转发学习。”

“大约是在八十年代末,文联组织了西安音乐学院一千多人,第一次在黄河岸边合唱《黄河大合唱》,一共要有六十辆大车,还提前在上游建了水文站,忙了整整两三个月。”肖云儒被调到了陕西省文联工作后,中国西部文化和西部文学艺术的系列研究成了工作重点。“《中国西部文学论》不是最好的,但它是最早的,后来还写了系列丛书。在改革开放的头二十年里,基本都在做这些事情。不敢说中国西部每一个县都跑到,但市一级我都去过了。”

“还记得第一次召开中国西部文艺座谈会,就是在新疆伊犁,从那时起,我也就和丝路结缘了,中国西部就是丝绸之路中国段,很自然我的兴趣就来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2014年7月,陕西启动“丝绸之路万里行”全媒体体验活动,肖云儒作为国内首位“新丝路”文化大使全程参与。肖云儒三度重走丝绸之路,热情地为西部为陕西做文化推介,探访漫漫丝路古道沿线30余国、60余城,总行程共达四万公里。

“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在七十多岁的年龄,还能连续几年有机会踏上丝绸之路。”第一年,肖云儒白天赶路、晚上赶稿,将渗透着自己丝路情怀和思考的文章发回国内报刊连载,并结集出版文化随笔集《丝路云履》,为跨区域文化合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第二年,肖云儒所著的《丝路云谭》获得第八届冰心散文奖。再过一个多月,第三年的丝路文集也即将出版。

“这三本书出来以后,我准备把整个文集进行修订,书名已经想好了,《八万里丝路云和月》。”再过一年,肖云儒就将迎来自己的八十大寿,“我知道父亲是地下党员,但是牺牲的早,那时候我只有一岁,我母亲也去世很早,她还来不及跟我讲父亲的事。我的父亲27岁去世,我的母亲52岁去世,加起来是79岁,我在60岁以后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我一定要活过79岁,不然给爸妈没法交代。在我八十岁的时候,我的文集也将出版,总共会有十八卷,我想我可以给爸妈汇报了,起码能得60分吧。”

“关于母亲我写了很多,但在我的脑海中,关于父亲的记忆很少,这些年我也觉得很内疚、很不孝。”肖云儒说,前年,自己回到江西寻根,去到了父亲牺牲的学校。去年,丝路行从张骞故里汉中城固出发,而就在城固的“西北联大”旧址,肖云儒从文史学院的资料里,找到了自己父亲的资料,还是“西北联大”地下党的第三任负责人。“这也是我跟陕西的缘分吧。”

肖云儒这位扎根陕西的南方汉子,在中国西部文学、西部文化、丝路文化的研究中,凝聚着他一生的忧患、感伤、苦乐、奋争和憧憬。“现在经常还有活动会叫我,都希望我能讲点不一样的看法,虽然年纪大了精力有限,但有时候还是真不知道怎么拒绝。”虽年过古稀,肖云儒仍顽强地安于一个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良知,保持着旺盛的思想力量和敏锐的感受能力,洋溢着青春般的活力和激情。

“我从小个子小,也不爱运动,现在我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书法,有空了散散步。”肖云儒的书法,线条灵动,墨趣盎然,个性鲜明,有深厚的文化感和生命力。其作品曾多次在意大利、南非等地区展出,并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精气神也很重要,我相信思考对于健康的作用,大脑的运动能够调动你全身,到脚趾头每一个地方。”

“参加活动的时候,有时候有人来接送,更多时候我自己出门,只要不需要倒车,我都会坐公交。”肖云儒说,“地铁很少坐,有一次和老伴从北客站回家,刚好是中秋节,从地铁出来看到那么多人,心里就很紧张,可实际上也顺利到家了。”以平平常常心、安安静静做学问的书斋生活是肖云儒所向往的,“几十年来,我的书和我一道,改善着生存条件,记录着人生的、社会的轨迹。”

“陕西的小吃我都喜欢,最爱吃的就是泡馍、岐山面。现在年纪大了,米饭、炒菜都不爱吃,就喜欢有汤汤水水的。”肖云儒说,自己和与西安的缘分便始于一碗羊肉泡馍,那是在上大学期间,当时生活物资极度匮乏,吃一碗羊肉泡馍得凭票购买,领导为了照顾他,说服同事延迟一个月领票,肖云儒如同抽到了大奖,那是他第一次吃羊肉泡馍,多少天没沾过油,突然的美餐让他“饥饿的胃感到一种震颤的喜悦”,一整天都沉浸在美滋滋的感觉中。

这么多年来,肖云儒在各公众媒体上热情地为西部为陕西做文化推介,乐此不疲地解读西部文化,宣传西部,被公认为西部的文化大使和形象代表。经过三次重走丝路,肖云儒深刻地感受到,新时代的新实践,产生无数的新人物、新故事、新的精神状态,能给文学艺术创作带来取之不竭的素材。“我曾说自己是北方面食中的臊子,一勺一勺舀到别人碗里,却很难有自己的一碗面,其实我很想自己做一道大菜,哪怕是一道小吃。”长期以来,肖云儒一直以评论家的面目示人,他还想多写些散文,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望。

“回顾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无疑我是直接受益者,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现在肯定还在山沟里,哪怕是晚十年,恐怕我也出不来了。”肖云儒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只有时代好了,百姓的生活才能好。我的人生谈不上辉煌,但是我感受到了生命光辉和靓丽,必须感谢这个时代。”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