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名家专栏 >

《菩提树下的欢宴》(连载15)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高建群 时间:2016-10-08

相忘于江湖 伏羲氏是天地初成时人们推立的第一位古帝。是谁为他开导万民,使百姓推崇他为帝的?

女娲(传说中母系社会的天子,风姓。人面蛇身,一日七十变化)所具有的那怪异的形体,是谁制造出来的?

舜的异母弟象,屡次谋害舜,舜奉父命去修仓库,象竟放火烧仓库,舜奉父命去掏井,象竟向井里倒泥土想活埋舜,而舜逃脱后却一如既往地友爱他,为什么象这样的恶人都能逃脱罪责?

吴国得以长久存在,立国于江南之地,谁能料到太伯、仲雍(皆周文王的伯父,居留在吴国,成为吴国开国之祖)会迁徙到这地方来,使吴地得到两位贤德的君主呢?

伊尹用饰有美玉的宝鼎烹天鹅羹进奉商汤,而得以侍奉于帝侧。伊尹是怎样辅佐汤讨伐桀,而终于把夏朝灭掉的呢?

汤用伊尹之计,讨伐夏桀,汤是怎样在鸣条那地方打败夏桀,把他流放于南巢以罚其罪?百姓为什么会皆大欢喜,对汤表示敬服?

简狄(帝喾高辛的次妃)在高台上侍候帝喾,祭拜上天有什么祈求呢?玄鸟堕下一卵(简狄吞其卵而生契),简狄为什么欢喜呢?

王亥(夏诸侯,殷人远祖)的父亲季认为儿子承继了自己的德行,可为什么后来王亥放牧牛羊,终于死在有易(传说王亥因淫乱被有易之君绵臣所杀)那个地方?

舜伐有苗,有苗败而不服。舜是怎样用干(盾)羽之舞怀柔有苗,能使之归附?

纣处于诸侯叛离,民心背逆之际,为什么丝毫不感到忧愁,反而肌肤润泽,养得那么肥硕?

汤能继承先祖的德行并光大它,怎么说是嘉勉其志,使他在田猎时获得大牛的吉瑞呢?汤田猎时不是在道路上往返驰聘而过,每次都把猎获的野兽分给大家,这是为什么呢?

夏桀把汤从重泉放出来,问题是汤究竟犯了什么罪过呢?汤不能忤逆众人讨伐夏桀之心,终于决定兴兵讨伐夏桀,是谁激起人民反叛之心的呢?

为什么八百诸侯都如期率领兵马渡河到达盟津与武王会师,并争着参加盟誓呢?八百诸侯率领众将猛如群鹰,是什么使他们聚合在一起,同心赴命。

纣王死后,武王断其头悬于大白旗下,周公旦对这件事不加赞许。可为什么他又亲自为武王谋划伐纣之事,对奠定周朝帝祚的基业做了那么多的赞美呢?

殷施行了什么德政,而使天帝把天下授予他呢?及至有天下以后,又被灭亡,他的罪过又是什么呢?

周昭王出巡到了南方,他想要得到什么呢?莫非他是要亲自去接受越裳国进贡的白雉吗?

周穆王是个虚浮贪求的人,他为什么不理朝政,而喜欢周游天下,他想要得到什么呢?

那对到周朝来买东西的夫妇,在集市上叫卖的是什么呢?(这对卖弓与箭袋的夫妇拾获周宣王宫中的弃婴归养,长大后成为幽王后褒姒,导致周室倾亡。)

周幽王是被谁诛杀的?他怎么会得到褒姒的呢?

上天降给人的命运是反复无常的,那么,怎样才会受到天的惩罚,又怎样才能得到天的保佑的呢?齐桓公身为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为什么最后也遭到了杀身的祸殃?

后稷是帝喾的嫡长子,天帝对待他为什么特别仁厚呢?他出生不久便被弃之冰上,为什么会飞来大鸟,用翅膀覆盖温暖他呢?

古代亶父(周太王)是怎么使豳地的人民带着财产,扶老携幼跟着自己来到岐山周(邑)地?

殷纣既已迷惑于妲己,还有什么可劝谏的呢?

西伯姬昌用纣王赐给的梅伯的肉酱祭告天帝,纣怎么会受到天帝惩罚,而使殷商无法逃脱覆亡的命运呢?

武王姬发兴兵伐纣,他为什么心中忧郁不安?他用战车载着文王的神主,用文王的名义伐纣,他的心情为什么这样急迫呢?

晋太子申生为什么缘故而自缢?申生的冤情是如何感动天地的?那骊姬(晋献公宠姬)猖獗得还畏惧谁呢?

既然上天授命他统治天下,他为什么不长存戒惧之心,肃慎恭谨,使帝王之业存在下去呢?为王者受到天下万民的礼敬,上天怎么会又使异姓更代他呢?

吴王阖庐年少时流散在宫廷之外,为什么后来能壮大威猛的武功,名震天下呢?

周朝的中央政权一度由共伯执掌,为什么周厉王之灵会怒而降灾?

那些蜂蚁般的反叛周厉王的民众,社会地位本是很卑微的,为什么他们组织起来后力量会那么强大?

现在时已入暮,忽然雷电大作风雨交加,可我回去又有什么意义呢?君王的威严已不能保持,求天帝庇护又有什么用处呢?

我遭到放逐,隐居在山洞里,对国家大事已无所知闻,还能发表什么意见呢?

君王贪得求功,绝齐伐秦,兵败将亡,国家的命运怎么能长久呢?如果君王能悔过,改弦易辙,我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总是担心,吴王阖庐长期与楚国相争,为什么胜利者常常是他呢?

那郧女环绕闾社,穿过丘陵和伯比幽会,这个性情浪漫的女子怎么竟然生出了那么有才干的子文(楚国良相)来?

我以堵敖(楚文王子、楚成王兄,楚人称嗣君未登君位而死叫“堵”,“敖”是其名)之事作为告诫,楚国不会长久了,我怎么能再去劝谏君王,使自己的忠谏之名流芳后世?

第四十四颗念珠。这就是屈原大夫那一连串六十七个问号的《天问》。一个落魄客,畸零人,在一座古庙里,面对墙壁上的六十七幅壁画,他赤着足,嘴里呷着酒,在每幅壁画前沉吟良久,然后挽起袖子,蘸饱墨烟,挥笔把自己的疑问,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忧愤,信笔题在上面。

那是一座什么样的宗祠呀,它将这个东方人类族群那些旧年的故事,或实或虚的传说,王朝的更替、玄机与命数,一一彰现在墙壁上,用图形画出。也许吧,这样的祠庙并不曾有过,那壁画也不曾有过,六十七个问号的屈原式“天问”,只是他在流放路途上的思考,对世界的拷问,屈原是假托了一座祠庙,一串壁画,来将他的叩天问地借此说出。然而哪,我们还是相信历史上有定论的东西吧!这定论就是,确实有这么一座祠庙,墙壁上有一串壁画,被放逐的人儿哪,他足迹所至,偶然地路经这里,侧畔江水泱泱,风云奔来眼底,块垒在胸,他援笔写下他的《天问》。后来,当楚国已亡,为强秦所吞并,当这位书写者投河已死,已成古人,人们把他投河的那个日子,农历的五月五日,定成一个名叫“端阳节”的节日,吃粽子,耍龙舟而来纪念。而当人们偶然地在祠庙的墙壁上,在壁画的空白处,看到这些涂抹上的句子时,无比感慨的人们,便把这些句子抄录下来,汇编成一篇奇文,并且给这奇文冠以一个《天问》或者《问天》的篇名。

那放逐者在墙壁上涂鸦的时候,已经被放逐了许久,已经落魄和潦倒得不成样子了,但是,天性爱好整洁的他,崇尚美人香草的他,仍然头顶着高冠,身配着长剑,已经有些褴褛的飘带长长地拖在地上,一朵香气四溢的小花佩在胸前,一枚洁白剔透的美玉,挂在腰际。

第四十五颗念珠。这个熙熙攘攘长达三百多年的全民思想大欢宴,在秦统一六国之后戛然而止。东周帝国王权衰微,诸侯国蜂拥而起,各据其地,纷纷坐大,先有春秋五霸,继有战国七雄。而至战国七雄年代时,名义上的周天子,也从原来的名存实亡,为彻底地终结于洛阳城了。世界自此进入一个无序的年代,无主的年代,没有权威的年代。正是这样的土壤,为诸子百家的兴起,为各种异端邪说的抬头,提供了温床。时代在那一刻多么地色彩斑斓呀!这个东方种族在那一刻多么地活力四射呀!当今天的我们眼泪汪汪地回溯那个时代时,我们会说:我们也曾阔过呀。

秦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将来注定要影响历史的国家,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它最初是一个在祁连山麓游牧的小小部落,后来在周朝开始的年代里,成为周朝的牧马人,开始在陇东高原一个叫礼县的地方安居下来,修筑城池,建立诸侯国,然后悄没生息地一步步且坐且大。

西周的都城是沣镐二京,它紧依着秦岭北麓,距后世的长安城也就是三十华里远近。后世有“八水绕长安”一说,意思说有从陇东高原远徙而来的著名的渭水、泾水,算是八水中的两条,其余六条,即是就近从秦岭中奔流而出的六条水流。秦岭通往关中平原,有七十二峪之说,每一条山峪中都有激流奔突而出,上面所说六条,只是取其中较大的六条来说事而已。而这里谈到的沣水和镐水,是告诉你西周的都城沣京和镐京的大体位置而已。

换言之吧,那沣水出山的沣峪口山脚下,后世曾有一座著名的佛家寺院,这寺院叫草堂寺,在我们的这本书中,正在焦急地等待这尽快出现的佛门的三大高僧,一个叫法显,一个叫鸠摩罗什,一个叫玄奘,也都与这草堂寺有关,与这沣峪口有关,与这既被称为秦岭,又被称为终南山的伟大山脉有关。

那个曾是夏禹王朝农业官的后稷部落,成长于武功(即《诗经》中谈到的那个“武功”),坐大于豳州,立国建都于岐山,他们把自己的王朝叫周,叫部族发迹的那一块地面叫周原,尔后在这沣峪口地面,建立沣镐二京。我们知道,到了周幽王时,骊山上烽火戏诸侯,博美人褒姒露齿一笑,这件事导致了西周王朝的灭亡,于是周的都城,从这里再往东迁,定都洛阳。洛阳在东面,所以那以后的一段时间,称东周。

为什么要东迁呢?史书告诉我们,周幽王废王后申氏,而立褒姒为妃,又废掉太子宜臼,而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事惹怒了申后的父亲申候,一时联合西部犬戎,举兵攻打了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尔后宜臼继位,这就是周平王。西部犬戎事成后迟迟不退,拥兵自重,不断在周遭滋事。周平王觉得惹不起他们,不如迁都吧,于是在东边三百里的洛阳修筑了新的都城。

西部犬戎是谁呢?史书上并没有更为详尽一些的记载,中原的王朝,视周边的那些蛮族,那些游牧民族、渔猎民族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所以,这西部犬戎应当是西戎的一支,那么,他们和后世的秦王朝是不是有一些关系呢?起码,牧马人的秦,当是这些西戎的一支吧!或者说不是!遥远的古代史为黑暗所遮掩,我们的视力不够,看它如雾里看花。

可以想见,东周列国时期,关中平原已经有游牧人深深地影响了。这也许就是大约孔夫子周游列国,老死不入秦地的原因吧!这位老先生只抵达洛阳城,匆匆地拜会了一下作为东周王朝图书馆馆长的老子,就又匆匆地折身东南而去了。

虽然这块地面,正是周公旦创制立规,大行周制周仪周礼周乐的周王朝发祥之地,凤鸣岐山之地,文王梦熊、渭水泱泱之地,但是,以“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为一生责任的孔老夫子,却蹊跷地一生足迹没有踏入秦地。这事叫后人有些百思而不得其解。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