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名家专栏 >

当书法成为生活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史星文 时间:2020-09-09

a0a78420639091a4539aefee906085d4_img_458_220_183_574.jpg

艺术离不开生长艺术的环境。环境也往往能改造人。20世纪80年代,中华大地,改革开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书法这一传统艺术也空前活跃。1986年,当时在渭南地委工作的丁文德先生筹资五百元,成立了渭南地区书法家协会,同时在渭南地委礼堂举办了首届渭南书法展。从此,渭南的书法活动日渐频繁,众多书法爱好者活跃其中,形成了学习研究书法的良好氛围。1987年冬,丁文德先生率渭南书法代表团,赴河南许昌地区进行学习交流,也就是那次活动,我结识了书友遆高亮。我和遆高亮同居一室,叙谈热烈,因书法生无限憧憬。次年,在华县“馨香亭”笔会上,我遇见当时在华县金堆城钼矿子弟学校教英语的吴振锋,我就将前来参加活动的遆高亮介绍给他。从此,我们三人往来频繁,完全是因为书法而发了狂热,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们三人被书界称为“华山三友”了,共同的兴趣爱好,让我们结伴一路同行。 
  幸运的是那段时期,我还相继结识了当时在渭南书画界很有影响的马树友、闫爽飞、周家培、张拙和萧逢民先生,还结识了哲学家权佳果、作家朋友李康美和王三毛。马树友先生学识渊博,尤其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书宗“二王”一路,在渭南享有盛名。我隔三岔五就要去马老那儿请教。那些年,我还陪马老走了合阳、华阴和潼关等地,马老一路谈笑风生,让我深受浸染。闫爽飞先生是美术教育家,当时在渭南教育学院任教,他虽然画油画,但我们相坐却多有共同话题。我曾通过闫先生引荐在渭南老年大学讲了五六年书法,闫先生也一直在老年大学讲美术,这样我们还应该算作同事了。周家培先生是南方人,在铁路系统工作,其小楷精劲圆活,令我羡慕不已。我每去他家,周先生必留我喝几杯,酒酣耳热,谈兴颇浓。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多日不见,周先生就要打电话,聚叙给人带来的总是快活。张拙先生是画家,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风格也特别鲜明。而张先生的书法却给我的启发更大,他临习数年柳公权大楷,每每将毛边纸裁成四绺,每绺只写四个字,笔力苍劲,深得柳神。我和张先生住得很近,常常一吃过饭就散步去了他家。张先生心性高,见识就远,叙谈别有天地。萧逢民先生书画兼擅,以书法用笔入画,以画的意境表现书法,作品笔墨丰沛,妙趣横生。萧先生作书作画常就眯缝了眼睛,他好像在似与不似中寻找感觉,我非常钦佩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权佳果先生在渭南教育学院任教,他是一位哲学家。他用生命诠释着他的人生哲学。我曾通过采访给他写过文章《人生之旅》刊登报端。我看过先生写的好几本著作,我看到了一种风骨,中国人正需要的风骨。李康美是作家,他主要写小说,多部小说在文坛引起反响。王三毛也是作家,他主要写电视剧本,多部电视剧在全国引起热议。二位与我年龄相仿,我们三家人当时也热络,时不时就相聚一起,谈生活,当然更多的是谈文学,每每慷慨激昂,也让我对理想激情洋溢。我热爱书法之余又热爱文学,大概与和他们的密切交往有关吧。人离不开自己生存的环境,我常常感念曾经的生活。 
  那些年,我不断参加各种书法活动,频繁与师友进行艺术交流,书法已然成为生活习惯,像饥来吃饭困来眠,生活虽然平淡,但每一天都感觉非常新鲜。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