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壮丽70年 >

【70年·70人】雕塑家李小超:我注视村庄的变迁 村庄注视我的收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编辑 时间:2019-04-12

编者按: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艰苦奋斗的70年里,中国大地上涌现出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追梦人”,他们奉献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谱写着“追梦人生”,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变化。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把镜头聚焦70年里的人和事,回望历史,追梦未来。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柳洪华):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孕育了华夏民族,人们聚集而居,便有了村庄的出现。任朝代更替、岁月更迭,任草木荣枯、星辰变幻,村庄就在中国的大地上矗立着,也矗立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在新中国成立的70年里,国家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逐渐势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似乎又开始活跃起来。发展的车轮从未停止,村庄也在激烈的时代碰撞中变迁。

  当然,也有人注视着村庄,这些人不论在哪,都仿佛站在村口。雕塑家李小超就是这样的人。4月3日,李小超乡村记忆主题雕塑馆在咸阳高新区开馆,开馆仪式期间,他接受了国际在线陕西频道的采访。用他的话说,“乡村记忆”这个主题,承载着关中大地上世世代代先民的精神寄托。

  

  乡村记忆主题雕塑馆馆长、雕塑家李小超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段晓蕊

 我只是村庄的一个投影

  李小超出生在咸阳礼泉,是地道的关中汉子。礼泉地处关中腹地,千百年来,“农”是当地人的根。在李小超的记忆深处,村庄是他的根。

  “村庄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记忆,更是一份念想。无论我身处何地,它都在苍穹之下、一米阳光之上,像挥之不去的影子。我只是我的村庄的一个投影。”李小超在自己的文章中曾这样写道。

  “我在家中排行老二,成长的过程比较自由。从小我就对土地、农事活动很感兴趣,久而久之,这种兴趣演变成了对土地的一种眷恋,就像母亲一样。”李小超说。

  1985年,李小超考入西安美术学院,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生养他的村庄,同时也是他艺术生涯的开端。从1992年开始创作《乡村记事》系列黑白艺术作品至今,李小超的雕塑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展出,但作品主题从未离开村庄和村庄里的乡亲父老。

  

  2017年法国蒙达尔纪市政府收藏的李小超青铜雕塑作品《教书先生》 供图 李小超

  “我的创作不需要苦思冥想,乡亲父老好像就在泥土里、在我心里站着,我只需要把他们拉出来。他们有喜乐和痛苦,有生活的艰辛,但他们永远张扬着向上的精神,对生活充满着希望。”李小超说道。

  一提到村庄,似乎就触及了这位关中汉子内心的柔软之处,他将这份情感注入到雕塑作品中。“农村人朴实的情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地方,我的艺术语言就是表现乡村人的生存状态。多年来,我的这份乡村记忆一直没有变。”李小超说道。

  

  矗立在法国巴黎里昂火车站广场的李小超青铜雕塑作品《一战华工》 供图 李小超

  村庄是中国改革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70年,变化最为明显的当属中国的农村。不论是城镇化建设,还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的村庄也在随着时代大潮起伏变迁,变迁中有消逝也有新生。而这些变化同样也发生在李小超的心里。

  “改革开放之前,农村人就守在农村,靠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实施了包产到户,一些木工、瓦工等手工艺者就开始进城了,他们把城里的信息带回来,就影响了村里的年轻人。农村人和城市人,农村和城市开始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李小超说着自己眼中村庄的变化。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收藏的李小超青铜雕塑作品《茶》 供图 李小超

  17岁之前,村庄在李小超的心里是白天、黑夜和黄土,是村口的老树,是年复一年的庄稼,还有挽起裤腿的庄稼汉。再后来,李小超将自己和村庄并列起来,将心中丢舍不掉的村庄都化作了雕塑,也关注起村庄的发展。

  “关中是我们农耕文明的代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乡村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乡村的很多事物被纳入到城市中。最让我痛心的是很多农民不再种庄稼,年轻一代不再热爱土地了。现在的土地变得荒芜,但这不是土地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李小超直言不讳地说。这或许是村庄中消逝的部分,但在李小超眼中它们不该消逝。

  “过去几十年陕西变化很大,人们越来越富裕,但我认为现在的人们急需精神寄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文化振兴也在大力推进,这样能让孩子更爱自己所成长的土地。另外,现在升级版的农家乐、民宿、全域旅游等乡村产业也是如火如荼,但最重要的是把每一个村庄的‘魂’留下来,实现‘一村一品’,打破同质化。”对于村庄的新生,李小超则认为,新时代农村的发展要有所取舍,不该消逝的要保留好,才能让村庄不断新生。

  

  2013年在法国布雷斯特举办的《乡土中国》户外青铜雕塑大展 供图 李小超

  雕塑是我心中村庄的剪影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李小超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百姓1949-2009》雕塑作品展,展览通过60个普通老百姓的雕像,展现新中国60年生活岁月留在人们身上的印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是一个新的时间节点。但李小超对于村庄的创作初心从未改变,在他看来,村庄守望着生命的童话,延续着祖辈们坦然、豁达的人生姿态,传递着令人难以割舍的无尽温情。

  “我下一个展览的主题是‘劳动者’,副标题叫‘劳动的快乐’,想让大家认识到土地的深厚,它就静静的在那里存在着。这次主题雕塑馆以‘乡村记忆’为主题,也是想让人们回头看一看家乡的一亩三分地。未来,我的创作重心还是村庄,面对我的这块土地,依然的歌颂乡村父老,表现他们的真实的生活状态。”李小超说到自己未来的创作,还是离不开那一份对乡村、对黄土地的念想。

  “尽管曾经经历苦难和沧桑,我的村庄依然雄心勃勃。它总是希望把手里的种子撒得更远,撒向城市,撒向缘分,撒向天南海北。然后,它用老井一样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子孙们的收获。”采访的最后,李小超对自己的乡村情结如此表示。


编辑:张瑞琪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