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的思想意蕴作者简介:焦欣,延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07级研究生。

一场关于幸福的求索——论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的思想意蕴

发布时间:   作者:焦欣  来源:文化艺术报-文化艺术网

——论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的思想意蕴作者简介:焦欣,延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07级研究生。

 

undefined

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是一部乡土题材的小说,小说以陕北农村为背景。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写到这个世纪初的2005年,反映了农村近三十年的变迁历史,写出了一代青年在这片土地上的奋斗追求,写出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辛酸经历,更写出了陕北人的血脉与精神!

小说描述了黄泥村的两代人奋力追求美好生活,挣脱命运羁绊的故事。文中把中国农村在时代变迁下的“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坚韧意志和奋斗精神,以及充满乡土味的爱恨情仇刻画的淋漓尽致。“房子”成为贯穿上下两卷的主线,一代代的人为了房子付出了无限艰辛,承受了种种痛苦,然而却依然不改初衷。房子究竟代表什么呢?肖云儒说:“房子是中国人生存,生活的一种容器、一个空间。所以在这部小说里,房子的变化其实就是生活的变化,农村的变化,房子寄予着人们摆脱贫困的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说从房子这一话题引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折射出人性在经历这样一种社会历练时的复杂与痛苦。读完小说,从文章所昭示的思想意蕴上可作一下几点理解。

一、 沉重——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正如题目所昭示的那样,小说读来让人倍感沉重,究其原因首先是小说展示了一幅极度艰辛的生活画卷。黄泥存的一群后生,在物质的极度匮乏下所选择的不同求生方式,让人感到人性在特殊环境下是的分化,本质的显露,有的人甚至为了生存放弃所信守得道德。在传统的农村体制下,三十多岁才去上媳妇的崇德和老婆奋斗了二十多年依旧和六个孩子挤在一孔经常掉渣的破窑里。大个子茂民为了盖上三间瓦房把麦娥娶进门,想尽了办法,最终为了木料在雪天摔下悬崖;大女儿茂霞出嫁的条件就是给娘家盖房,谁知这新盖得房子却被疯了的麦娥在被人挑唆后烧了个光,希望破灭了,无处栖身的一家人又重新住回摇摇欲坠的沟渠的窑里,窑塌了,塌死了年仅八岁的麦娥……,从此之后,房子似乎成了茂生一家人的心病,没人提起,然而那一桩桩惨痛的往事,一个个过早离世的曾经鲜活的面孔却总在人的心里疼痛。这块禁区被红卫触碰了,他铲了茂民家的烟苗,还让茂民小心家里那几间房子在塌了,这话激怒了茂生,一向温和的茂生用砖拍烂了红卫的头,被迫离家躲避。因房子牵扯的惨事越来越多,房子变得越来越沉重,生活也越来越艰难。透过茂生家无法盖起的房子,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广大农村经济所经历的几近破产的局面。人们娶媳妇、选女婿都要对方有像样的房子。生存状态决定社会风气,人们都苦怕了、穷怕了,房子代表着经济的状况,有了房子,也就有了承载苦难的温床、有了共同奋斗的动力、疲惫时歇脚的港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家境窘迫放弃了高考的主人公茂生,和一心一意和他生活的女子秀兰,又开始了沉重艰难的造房之路……

与沉重生活结伴而来的是人们情感的沉重。人们得承受一次次盖房未果的失败,承受亲人、爱人为造房的离世,承受接窘迫的折磨,这些事严厉的考验着人的承受能力,让人们在精神上几近崩溃,在这一过程中,有的人坚持下来,比如茂生和秀兰;有的人被灾难所打倒,比如发疯的麦娥,不过无论如何选择,每个人都得面对苦难的打击。

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小说中大篇幅所叙述的苦难,未免流于表面,不够深刻。一茂生为首的一群年轻人,在匮乏的物质和沉重的情感的双重重压下,依旧在执着的奋力追求,尤其是茂生,依旧不放弃自己对书本对绘画艺术的喜爱,着实难能可贵。不管他们这些年轻人采用何种不为社会所容的方式,不论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会摔得怎样头破血流,却始终存着一个执着奋斗的信念——与命运的不公抗争,这一点恰恰与当时人们物质的贫乏、生活的窘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生活越是贫穷,打压越是强烈,反抗命运的抗争、斗争就愈强。贫穷并不能消磨这些陕北后生与女子的意志,他们奋斗的不竭源泉是人们心中对于幸福、对于过上好日子的强烈渴望。小说中的主人公茂生,大哥为造房坠崖而死,小妹被破窑塌死 ,自己和秀兰拼近全力箍的新窑被雨水泡塌……这一切一度让他伤心绝望,他觉得自己也如失去了支撑力的窑洞一样,轰然倒下了……然而凄风苦雨锤炼了茂生,爱人秀兰的鼓励给了他动力,“咱农村人一辈子受的磨难多着呢,我们的路还长哩!只要两只手在,就不信地方修不起来!”坚韧的茂生找到岸边舐舔了伤口以后又重新上路了。读到这里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小说中这些豪放的陕北汉子与女子身上那股子生活得狠劲,勇敢执着、敢爱敢恨、面对苦累和挫折没有丝毫退缩与怠慢,博大的心能够承受任何磨难,甚至苦难的日子了还能听到他们嘹亮的歌声。这是陕北这样一方独特的山水赋予它的子民的宝贵财富,是一股涌动在农民心中的充满灵秀的清泉。是啊,有爱人的支持有生活的热情,有这样的品行和精气神,有对幸福的无限憧憬与希望,奋斗就会一直坚持下去。正如小说中所说:“逆境对于弱者来说是走向毁灭的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则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一个人在逆境中更要坚信自己的信念,更要有超人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有所作为。幸福只是降临到为它付出代价并有毅力取胜的人身上。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及所走过的生活道路在很大程度上看他是怎样对待挫折和失败的,他必须善于同思想上的怯懦和瞬间的绝望心绪作斗争!”

二、 真诚——只想幸福终点的路标

真诚也是在阅读中带给我们的一种强烈的感觉中国是飞速变化的,尤其是这三十几年的农村,变化是经常性的,从经济的萧条到改革开放,这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人们内心需要一种稳定,一种情感价值的恒久性。而维持情感的恒久的方法之一就是需要用真诚的态度倾听自己的声音,然后听从心灵的召唤去寻找幸福,找到自己所定义的幸福,人外界变化却有自己坚守的世界。试想,生活已经阴郁,心灵再被遮蔽,那么人们还有什么可以支撑生活呢?人们需要在苦难的日子里借真挚的情感相互慰藉、相互鼓励。小说中这种真诚的情感是不受世俗的眼光所羁绊的,秀兰初到茂生家,让她惊讶的固然是几近潦倒的家境,然而更吸引她的是茂生的画和奖状,也就是他的才华,这是秀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为了自己心中的神圣爱情,她放弃了条件优厚的小黄,不顾一切要和茂生一起奋斗,哪怕吃了那么多的苦,她也只想和茂生在一起创造自己的幸福;豆花的女儿秋娥迫于母亲的反对,嫁给了西塬上的一家人,却一直为她所钟爱的爱人二胖守身如玉,直到最终和二胖生活在了一起;茂强和他所爱的人雪娥也是如此,经历了一番挫折最终生活在一起,这些年轻人都是跟随自己的内心,真诚的面对自己,面对爱人,面对生活,如果从他们的生活状态上来看,茂生、二胖这些小伙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之所以不怕经历磨难,放弃可以变得舒适的生活,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要让自己的心灵感受到幸福,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倾听心灵的召唤。茂生、秀兰等人,他们也不乏追求者,但这并不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因为“能成为被爱的对象,固然是幸福的一大源泉,然而索取爱的人并不一定就真的能够得到爱。而是得到爱的人正是给予爱的人,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罗素语)茂强在遇到雪娥后感觉自己的爱情才刚刚开始,感觉自己一天说的话比和媳妇十年说的话都多,而雪娥也“渴望得到真正的爱,哪怕居无定所,粗茶淡饭,只要真心相爱,抛开一切物质上的享受她也愿意。”是啊,精打细算后的爱不是真诚的,得到的人是会感觉得出的。小说中秀兰与茂生之间在苦难生活中的爱恋,秋娥与二胖之间执着的爱、茂强与雪娥之间曲折的爱,让我们读出了生活的真谛:只有真诚的面对生活面对自己,不具苦难,努力奋斗,生活才有意义,才能最终得到幸福。生活中这一寻找真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彷徨、迷失、惶恐,如茂生面对袁枚的矛盾、雪娥在城里的坠落等,但是他们最终都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之路。这是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一场角逐和较量,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领略了更为丰富的人生,更为真实的社会。

小说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有重复拖沓之感,有些情节也可略过,但读来的总体依旧犹如一位陕北汉子,粗犷,浑厚,平静时如起伏的塬苍凉厚重;动情处如壶口的水,奔腾而泄,让人动容。书中的人物刻画的虽然不够理想,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茂生作为主人公的形象不够突出,茂生对秀兰的感情最初写的不够清楚,阅读时更多的看到的是秀兰对茂生的一往情深等。但文中的人物仍然很贴近真实生活,使阅读者愿意与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并且牵挂他们的命运。作者也说过之所以作品能感动读者,就缘于书中的真情实感,很多人物在生活正有原型。另外,作家有着浓厚的陕北生活的积累,书中描绘了大量陕北的风土人情和迷人风光,加之作者有不同于其他作家的美术修养,所以这部小说不但以自我生活为蓝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陕北的生活画卷,同时也写出了陕北人民的精神——为了生活百折不挠的精神、决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对爱情的执着精神。小说很值得一读,同时也期待着作者又更新更为精彩的作品问世。

(焦欣,延安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2007级研究生)


编辑:职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