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侃之的美学追求——《守望乡愁》序

发布时间:   作者:初红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佛说:“前世五百年的修炼,才换来今生的一次回眸。”我和石侃之是有缘的。早在30多年前,我们就相识了。他比我小20岁,是我的忘年交。

我在户县一中教书时,石侃之在户县教育局任职。他为我写了报告文学《霜叶红于二月花》,编制了电视专题片《校园诗人初红》,助我评上了特级教师。户县画乡诗社成立,我任副社长,他任秘书长,一起办社刊《画乡诗浪》。陕西农民诗歌学会成立,我任秘书长,他任副秘书长,一起办会刊《黄土地》。后来,学会第二任会长郭建民,又聘请我和他同任学会名誉会长,一起参加诗会。我们追求过,拼搏过,艰辛过,快乐过,不改初心,无怨无悔。

石侃之是灵气四溢的才子。他的诗,清新如朝露;他的散文,质朴如野草;他的报告文学,雄壮如飞瀑;他的书法,潇洒如流云。

作为校园诗人,石侃之对诗情有独钟。他深深扎根于秦川这块沃土,善于吸取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营养,敢于探索新诗发展的新路,不断提升美学精神,始终保持中国特色。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在对美的追求中,人与动物才有了根本区别。美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人类最高的存在方式是美。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美的精粹。在通向美的道路上,诗歌展现出多姿多彩、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

石侃之是用诗创造美的人。打开他的诗集《守望乡愁》,美的风景扑面而来,美的旋律不绝于耳,美的芳香熏人欲醉,美的故事感人肺腑。

石侃之的诗歌,具有美的情怀。

郭沫若说:“诗的本质重在抒情。”感情是诗的生命,抒情是诗的特质。诗歌优于其他文学样式之处,在于它抒发的感情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恋乡情怀。石侃之的故乡户县,南依终南,北润渭水,土肥物丰,文盛人杰。这里出过王九思、杨明轩、关麟徵、赵寿山、李强华。这里是葡萄之乡、诗词之乡、楹联之乡、鼓舞之乡、农民画之乡。他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感到光荣而自豪。《守望乡愁》,是他唱给故乡的赞歌:

乡愁,是弯弯曲曲的黄土路/乡愁,是长在村口的老槐树/乡愁,是布满青苔的甜水井/乡愁,是炊烟缭绕的泥坯屋/乡愁,是儿时捉迷藏的老碾房/乡愁,是打麦场上的石碌碡/乡愁,是四合院里嬉戏的狗/乡愁,是喘着粗气耕地的牛/乡愁,是爷爷烧出来的包谷酒/乡愁,是奶奶织出来的粗花布/乡愁,是爸爸眉宇间挤出的笑/乡愁,是妈妈飞针走线的手/乡愁,是到哪里都忘不了的方言/乡愁,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守候/乡愁,是游子魂牵梦绕的思念/乡愁,是让心灵安放的绿洲

乡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绪。诗人摄取16个富有特色的镜头,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思乡之情,使人如临其境。

爱母情怀。石侃之的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化悲痛为力量,坚守着这个家,含辛茹苦地养大了1个儿子和3个女儿。面对比山高、比海深的母爱,他是怎样赞美的呢?请读《母亲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是升腾到屋顶的炊烟/母亲的味道是灶堂里扑闪的火焰/母亲的味道是忙时浸透衣裳的汗/母亲的味道是辣油炝锅的浆水面/母亲的味道是荠菜鸡蛋包的饺子/母亲的味道是灯下熬夜纺出的线/母亲的味道是土炕上酿的老黄酒/母亲的味道是茧手缝成的粗布衫/母亲的味道是儿女远行时的叮咛/母亲的味道是儿女归来时的笑脸/母亲的味道是藏在记忆深处的大爱/母亲的味道是沉淀在我们心底的温暖

12种“母亲的味道”,12个浓缩跳跃的画面,高度概括了母亲几十年的大爱,举重若轻,化繁为简,引人想象,催人泪下。

石侃之的诗歌,具有美的哲思。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在艺术里,最高的层次是哲理性的艺术作品。”古今中外的名诗,都富有哲学意味。以盛唐诗歌为例,李白浪漫,代表着道教精神。杜甫沉郁,代表着儒家传统。王维超脱,代表着佛学禅宗。那时,文史哲不分家,他们创造了古典哲思的典范。

自然哲思。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都属于自然美。石侃之把自己的情思灌注于外物,使之“人化”,象征人的品格,显示审美意义。如《根》:

生来默默无闻/却支撑着人间绿荫/从不抛头露面/却能使繁花似锦/当枝头挂满累累果实/你在地下笑得多么开心

这是一首咏物诗,有象征性,有所寄托。诗人抓住了根的特点,挖掘了它美的所在。表面上,句句写的是根;实际上,热烈地赞美了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的精神,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人生哲思。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人在社会中生活,人生美即社会美。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生产劳动到阶级斗争,从文化、科学到友谊、爱情,在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都闪耀着美的光辉。《四季歌》是一位共产党员的誓言:

春天/为你遮风挡雨/我是撑开的花伞/夏天/为你送去清凉/我是旋转的风扇/秋天/为你收获喜悦/我是欢庆的鼓点/冬天/为你驱逐严寒/我是燃烧的火炭

中国反腐风暴,扫出不少老虎、苍蝇。诗人既快心,又痛心。问苍茫大地,共产党员应该是怎样的人?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这首诗,通过春夏秋冬的季节交替和“我”甘为花伞、风扇、鼓点、火炭的美好愿望,塑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最美党员形象,彰显了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传递了正能量,具有使弱者强、怯者勇、恶者善、贪着廉的思想教化和美感熏陶功能。

石侃之的诗歌,具有美的修辞。

清朝诗人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立、卧之分,在于诗法。所谓诗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运用语言的手法。修辞,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条件。

石侃之善于巧用修辞,语言活泼,跃然纸上,在有限的篇幅里,容纳博大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营造出柳暗花明的艺术境界。

新颖的比喻。“土炕是一张老唱片/唱落了太阳唱月亮/土炕是一页记忆的纸/写满了太多的人生沧桑”(《土炕》)。事物的好与坏,美与丑,往往不在本身,而在于它像什么。这首诗把土炕比喻为“老唱片”,使它有了奏鸣曲;又把土炕比喻为“记忆的纸”,使它有了沧桑史。于是,平凡的土炕有了勾魂摄魄的魅力。

雄壮的排比。“故乡,是爬满青藤的小屋/故乡,是萦绕树梢的炊烟/故乡,是小黄狗撒欢的打麦场/故乡,是生长希望的庄稼田……”12个外在景物,融为一个整体,组成排比句式,如火山爆发,似春潮澎湃,描绘出故乡的美丽富饶,抒发了对故乡的依依深情。

神奇的夸张。“把尘封的家什抬出来/敲它个山呼海啸/敲它个地动天摇”(《闹春图》)。这首诗写于户县荣获“中国鼓舞之乡”称号之际。如果用科学的眼光看,锣鼓声震得“山呼海啸”、“地动天摇”,违背常理。可是,如果从艺术的角度看,又觉得在理,而且有味。诗人在“精言不能追其极 ”的情况下,用了“壮言可以喻其真”的夸张手法,极言锣鼓声之大,其目的是为了表现户县锣鼓的磅礴气势和无穷威力。君不见,户县锣鼓威风凛凛地敲入2016年全国春晚,说明诗人所言不虚。

生动的拟人。“你好像从梦中睡醒/刚起身就迎来了春风/披一件黄颜色的衣服/在雨后的田野里舞动/于是,桃花悄悄闭上了眼睛/梨花害羞地收敛了笑容/只有你站在了表演的台上/伴唱者是一群可爱的蜜蜂……”(《给油菜花》)。诗人简直是用儿童天真的眼睛来欣赏春景,把物当人,使之有了人的生命,人的灵性,人的活力。油菜花、桃花、梨花,分别变为黄衣仙女、红衣仙女、白衣仙女,翩翩起舞,争艳比美。经过一番较量,黄衣仙女艳压群芳,独占风流。多情的蜜蜂小帅哥列队而来,为她伴唱,向她求爱。这有声有色、春意盎然的场景,带给读者多么新鲜而神奇的艺术享受!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强烈的对比。“团聚的人/夸你总是热的/分离的人/怨你总是冷的”(《月亮》)。月亮是美的象征。其形态,或圆如玉盘,或弯如吴钩;其光泽,或柔和似水,或朦胧似雾。无论阴晴圆缺,它都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审美感受。可是,由于望月者的心情不同,并把自己的感情注入月中,感受就不同。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团聚的人因为高兴,就感到月亮热;分离的人因为悲伤,就感到月亮冷。这是人的感觉的“人化”和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月亮不过是达情的媒介。短短四行诗,一组对比句,响亮地回答了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

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坏诗、庸诗、好诗、名诗。

石侃之的诗属于好诗。因为,他有自己的文学理念和诗学追求,而且能把诗学追求提升到美学的高度。他的诗,体现的道德取向、价值追求和精神维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他的诗,充溢着鲜明的美学品格,蕴含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有筋骨,在于对时代精神的高度理解;有道德,在于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有温度,在于对人民大众的深切关注。

中国的今日,不是诗的黄金时代。唐宋风韵何处寻?当代诗坛乱纷纷。但是,我相信,诗旗不会倒,诗魂不会灭,好诗人不会寂寞,好诗不会埋没。

名诗自有迷人之处,经得起读者的检验和时间的筛选。好诗距名诗之间还有空间。

希望石侃之永存一颗赤子之心,高举现实主义的大旗,冷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寒流,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感受,在平凡的世界中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写出更新更美的诗,用艺术的力量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振奋人的精神。

读者殷切地期待着!

2016年4月16日于曲江

(作者为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名誉会长)


编辑:金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