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里故事多

发布时间:   作者: 朱彦晖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城隍庙是彬州城最宏伟的古老庙宇之一。其实,我和城隍庙是有很深渊源的,早就想写一点关于城隍庙的故事。 
  我的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在城隍庙读的。那时叫“陕西省彬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简称“彬师附小”。因为是省立学校,设备好,师资力量强,档次高,一般贫困家庭的孩子是无力在这个学校上学的。我上四年级时,县城解放了,学校改名“彬县城关二小”。有幸的是,后来我当了教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调入城关二小任教,历时十五六年。所以,我对城隍庙是有感情的。 
  城隍庙坐落在城东大街。高大雄伟的牌楼大门,油漆得红光发亮。有两层楼房那么高,全是松木榫卯勾套而成,结构奇巧,严丝合缝,庄严美观。 
  进了大门,过了门房,通过一条长廊,才能到达前院,再往前走,穿过并开的戏楼下面的三个通道就看见宽敞的四方形中院。座南向北,高大雄伟气派的扇形戏楼呈现在眼前,有七八层楼房那么高。两层楼檐下面的戏台宽敞豁亮,戏台全用木板铺成。两边各有一座高耸独立的飞檐式四角形小楼,左为钟楼,右为鼓楼,紧挨着便是左右两排各五间的厢房。戏楼的前边是森严而气派的祭祀大殿,城隍爷就坐在宽大屏障前边的宝座上,威严肃穆的脸庞上两道银光从眼睛射出,不怒而威,看它一眼,都觉得浑身发悚。城隍爷面前的献殿中央,高高悬挂着一个球形的铁雕的莲花宝灯。 
  祭祀大殿前面有宽敞的月台,三进三出的牌楼门竖在月台中央,月台西侧有一高大的老槐树,蔚为壮观,给寺院增添了许多生机。 
  再往后就是后殿,四合院布局,出了右侧小门,有一个小院。专供看庙和尚居住。整个寺院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雄伟壮观。走进大门,就感觉到了一个神秘王国,威严而空旷,让人心怦怦直跳。 
  每年农历四月的初八、初九、初十是城隍庙会(学校放假三天),人们倾全城之力,把庙会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前院彬州传统小吃应有尽有。涂脂抹粉的姑娘媳妇最爱吃的就是东关村的荞麦凉粉,油泼辣子红堂堂,陈醋调得酸溜溜,三个女人一台戏,一边吃一边说张家长李家短。小伙子最爱咥的就是凉扯面,有宽的有窄的,又长又瓤一窝丝,上面顶着胡萝卜菠菜臊子,小伙子咥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盘。热气腾腾的大肉烩锅盔惹得爱吃煎活的老爷爷口水直淌。还有煎饼、烧麦、搽酥、油饼、麻花,只要你肯掏腰包,保你馋嘴得到满足。此外还有卖布料、床单、针头、线脑、猫娃鞋、花裹肚等。 
  那些闲得无事的,在向阳的旮旯,占着棋盘,将士撕杀得面红耳赤,围观的棋迷伸着脖子神色飞扬替人家白操心。 
  最热闹的,人最多的是中院子戏楼前看戏的。城里人早早吃了早饭,端上凳子,锁了门,去戏楼前占个好位置。乡下小伙子吆着毛驴,驮着小脚母亲和媳妇,风尘仆仆,赶几十里路逛庙会。提着大枣、柿饼、核桃、糜面窝窝馍投奔城里亲戚,小住几天,麻烦是麻烦了,可是拿了人家的礼物,心里也就乐意了。没有亲戚的就住客店,磨破嘴皮子和店家讨价,一个满间坑,刚好睡两个大人两个娃。 
  戏台上演的是折子戏:《破宁国》《藏舟》《三娘教子》等。观众围了一圈又一圈,没拿凳子的硬往前挤,脖子伸得像毛驴奔高粱秆,眼睛睁得圆圆的往台上看。站板凳的,全不顾后边人骂骂咧咧的,“管你的,又不是你家里,谁叫你不往前挤!”一条长板凳上站着三个穿得花花绿绿的姑娘娃,边上的那个站不稳跌了下去,板凳一头朝了天,其他两个哎呦哎呦了几声,也跌下来摔得龇牙咧嘴,惹得小伙子一片笑声。 
  戏台上唱得热闹:眉眼俊俏的小花旦,正坐在门外放眼做针线,忽然跑来一个白面书生跪在面前央求救他一命,小姑娘吓得不知所措。大家观看得正来劲,两个专怀歹心的流氓在人堆里乱挤乱撞,故意捣乱占便宜,只往女人堆里钻,翘起鼻子闻那粉香味,手还不老实地趁机摸摸人家姑娘,饱了眼福,享了手福,惹来一片骂声,两个二流子斜眉搭眼在那笑。 
  前边偏院广场上围了一大圈人,不停地拍手叫好。耍猴的抡得皮鞭啪啪响,吓唬猴子跳火圈,小猴子刺溜跳过去了,老猴子耍滑头,懒得去跳,耍猴的一鞭子抽下去,老猴子吱吱乱叫,挨了鞭子还得跳,自讨苦吃。 
  后院的广场大,外地来的马戏表演正热火着呢。骏马跑得飞快,小姑娘从马背上一个燕子斜飞,用嘴叼起地上的鲜花,又跃身上马,从马的另一侧燕子斜飞俯下身子把嘴上叼着的鲜花放在地上。后边的姑娘表演着同样的技巧,看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喝彩声声,掌声阵阵。 
  一个面容清瘦,留着八字胡,头戴西瓜帽,手里拿着一把破扇子,手舞足蹈地说书老者,把武松怒杀西门庆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欢众面前,大家听得连连叫好,如痴如醉。可是老者惊堂木“啪”一声响,说了声“且听下回分讲”,接着一个小伙子端着纸盒走到观众面前说:“请赐点小钱!”仗义的给点钱,啬皮的只顾往后退。 
  重点是祭祀大殿,城隍爷面前的案台上摆献着各种供品,碗口粗的红油蜡烛把黑暗的大殿照得灯火通明。老和尚兢兢业业地有节奏地敲着铜磬。外地外县的,本地本乡的虔诚的信徒络绎不绝地拥向大殿,献上供品,然后敬香烧纸三叩首,嘴里喃喃自语,有求子的、有祈福的、有祈求消灾灭祸的,还有求财运的、求仕途升迁的。各有各的心事,各有各的期望。 
  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坐在地上呜呜地哭出声来,诉说着她家没出一个月就死了丈夫和大儿子,祈求城隍爷保佑老二能平安无事。 
  一位年轻妇女,诉说她三十岁了,膝下没生一儿一女,祈求城隍爷赐予她一子。旁边算卦的老汉听见了,忙招手叫她过去抽签。从签罐里掉出一签,老汉笑着对妇女说:“爷保佑你明年就能生一个胖小子。”妇人听后,笑嘻嘻地走了。 
  整个祭祀大殿摩肩接踵,你拥我嚷,香烟缭绕,纸灰飞舞,灰蒙蒙雾腾腾,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除了每年一次的庙会,那些信徒们随时都可以去和尚住的小院,向城隍爷祈求诸事,保佑平安。 
  早年,我曾几次去过那个小院子,只有两间房,一间里边供奉着一尊一米多高的城隍爷塑像。另一间是和尚的居室,灶台在外边台阶上。和尚是个清瘦的老人,背有点驼,但人很和善。他每天早、中、晚三次献香敬爷。他说:“城隍爷经常给他托梦,劝导人要多行善事。”在他心里城隍爷就是最高的行政长官。 
  传说城隍爷虽然温和慈祥,体察民情,但是,也有震怒的时候。 
  有一个青年打赌说:“谁敢骑在城隍爷头上撒尿?”一个小子逞英雄说:“我敢。”说着费了好大劲爬到城隍爷脖子上,大声喊:“我撒尿了!”一泡尿全浇到城隍爷身上,然后哈哈大笑:“看城隍爷能把我咋样?”可是回家后头痛欲裂,浑身发冷,长了许多血泡,昏迷不醒。当父亲知道儿子闯了大祸,惊慌地说:“城隍爷你都敢欺负,你是不想活了!”为了救儿子一命,他带着供品在城隍爷面前跪了三天三夜,祈求饶儿子一命,后来竟然睡着了,他梦见城隍爷对他说:“你儿子罪孽不可饶恕,回去收尸去吧。”不管他怎么苦苦哀求,都没能挽回儿子的小命。 
  城隍庙是当年县城最大最宏伟的建筑,集我们祖先的财力、物力、人力于一体,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技术。然而,长期的风雨侵蚀,致使戏楼破损严重,对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981年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加固维修,重新进行彩绘,使戏楼焕然一新。然而,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当政者的短视和急功近利,除戏楼和后殿外,全部拆除,建起了教学楼。 
  九十年代旅游业兴起,主政者拟迁出城关小学,恢复重建城隍庙,但是,又缺资金又缺技术,谈何容易,闲置几年后,城关小学又迁回去了。 
  教训是深刻的,一座寺院,文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就这样被毁坏了,现在追悔莫及。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