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真理、诗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名字”——庞洁《从某一个词

发布时间:   作者:编辑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 12月17日晚,新晋柳青文学奖得主庞洁的诗集《从某一个词语开始》分享会在西安曲江书城二楼文化讲堂举行。此次活动由提问力学院携手《长安说》主办,联袂西安文化地标曲江书城、陕西青年文学协会、左右客读吧,为书香之城奉献诗意。参加活动的现场读者、文友近百人,现场在线直播收看次数达一万八千多人。

附第五届柳青文学奖授奖词:

《从某一个词语开始》

庞洁的诗既有沉郁而典雅的介入性的人文情思追溯,又有基于深度现代化、城市化境遇体验中知识分子式的尖锐的生命叩请。自发、自省的叙事风格的反讽性引入,对时代经验拆解和重建兼顾的多向度拷问,词语的透明精确对生存内生真相的坦诚的照亮和指陈,将知识分子的孤独书写上升为寻找广阔精神天地的时代隐喻,表现了她用鲜明的个人风格探索现代汉语诗歌及物可能性的创新性努力。鉴于此,授予庞洁诗集《从某一个词语开始》第五届柳青文学奖。

王鸿雁老师谈她对庞洁诗的理解“庞洁的诗令我很吃惊,如果你只看诗,不看作者,不会觉得她是一个年轻的诗人,而且还是女孩,而是比较成熟的阅尽沧桑的老者,是灵魂深处的思考和哲学层面的叩问,非常难得”。

分享会会上,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杂志执行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阎安老师与著名诗人、西安财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宋宁刚共同品评庞洁的诗。

阎安老师说,我们生活的时代和传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我们今天晚上在书城举办这个活动。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城市,物质和内心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庞洁的诗歌是一种现代性的写作,而非传统的明快的抒情的表达,所谓现代性就是关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境遇,是要承担痛苦和责任的。庞洁做到的一种自觉的写作,深度的对城市化现代化境遇里的知识分子书写。相比陕西传统的农耕书写,庞洁的写作有一定的反叛性。

阎安老师解读“从某一个词语开始”,这句话,或者说这个标题,其实是有停顿的“从某一个词语,开始”其实表达了“反抗词语的时代”以及“反抗时代的词语”,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人的内心精神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革,这样的时代对语言和文体都是一种考验,这是一个“反抗词语的时代”;面对新的语境,不是仅仅对等于生活的简单理解,旧有的修辞体系已经不能及物了,农耕时代的文学表达方式已经表达不了这个时代,对于新时代新的人性和境遇,如何赋予你的“词语”应有的及物能力以及高度提炼的有选择性的可以对标时代的新的表达方式是最核心的。所谓的“开始”就是新的创造方式,一种反叛。

阎安老师谈到中国现代汉语诗歌面对城市化的现代生活、现代世界观察理解的复杂性和难度,要远远高于传统中国生活,多重的难度导致现代汉语诗歌的创作必须建立在一种文化整体观,对于诗人来说,也必须建立在自己创作时间和现代化素养的千锤百炼上,这也是庞洁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西安财经学院副教授宋宁刚老师也带来了他精彩的分享。宋老师也谈到他对“知识分子写作”的理解,当下知识分子的表达语境,跟二十多年前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争论是不一样的,当时更多是话语和立场的争执,今天这样一个争执的场域已经不存在了,两股力量在合流,无论是民间默默无闻的写作还是更多能看见的地方,一个写作者再也不可能是一个刀耕火种式的写作,一定要有自反意识。 知识分子写作并不是强调一定要有很高的学历,而是有强烈的自省意识。

他说庞洁的诗就有很强烈的自省,在庞洁的诗歌中,有关对现实生活种种离奇现象的挞伐与精神图景中展现出来的反抗之作,比比皆是。这种反抗充满智性的光泽,时常以一种冷峻的目光对周围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躯体做文化的思考,这种“智性”不是以抒情或幽默为目的,而是用智慧和理趣完成对日常生活的诗意观察。近作中自发、自省的叙事风格所呈现的反讽色彩和对经验的反复拷问,尤其呈现出对日常细致幽微的洞察和对现实深刻的审视。

     两位老师评点后,庞洁表达了深挚的感谢,就两位老师谈到的问题,她也谈了自己对诗歌和写作的理解。她说“生活、真理、诗,有时只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名字。所以,一个写作者身上的何种标签并不重要,是不是被叫做诗人也不重要,写作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得看见与省察自我。我理解的写作者的失败,绝不是没有足够数量的发表和出版,不是错过了某个奖,而是放弃了审美和精神的追求。诗歌的尊严来自她的精神品格。我相信好的诗歌既是觉醒又是召唤,既是揭示又是安慰,既是疗愈又是拯救。”

她谈到自己早期的作品,并未超脱文学青年浮于感官的窠臼。随着年岁增长逐渐才从“吟哦孤独”进入“欣赏孤独”,并探索“我感—我思—我问”的深入之道的。她说自己之所以在获奖感言中讲这段话“我们每天都看见无数晃动的脸,他们是清晨4点钟马路上的清洁工、他们是医院走廊里焦灼不安的身影、他们是风雨无阻送餐却怕迟到一分钟被点差评而在电梯落泪的外卖小哥、他们是不幸遭遇校园霸凌的孩子……这是我们的现实,我们生活在他们之中,或者说我们就是他们,这是所有人繁复琐碎的日常。”正是因为非常感动于这些细节,“我只是在微不足道的事物中表达‘我’,宏大的时代叙事是必要的,但宏大是由无数细小构成的。”

庞洁非常认同两位老师说的写作者的自省能力,她认为这种省察就是有持续追问、探询世界的隐秘和真相的勇气和毅力。就是在我们内心与外部世界摩擦、矛盾、相互作用中去找到恰当的位置打开世界的切口。这种追问,既有对时代的,也有指向内心的,作为诗人,仅仅具备和练习修辞想象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拥有历史想象力和对接现实并从日常中提炼出神性的能力。优秀的写作者向来善于抵达属于人类整体命运的那部分,而非有限的、沉重而烦琐的肉体的部分。

庞洁既是诗人,又是一位优秀的文学编辑,曾获过百花文学奖编辑奖,她说编辑这个职业教会她最多的就是谦卑,以及尊重文学的高标准。每天接触到的来稿中有大量琐碎化、同质化的表达,大多是优美文辞的堆积,内容空洞,或者是对乡村凋敝的叹惋,每个作家应自觉地凝聚审美品质,强调人文精神的在场,这一点非常重要。新的现实、新的生活,既为写作者的表达提供了新的主题、新的灵感,也必然对作家个体造成新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在这巨大而陌生、斑斓而壮阔的时代洪流中看见自己,认清自我的存在更是写作的使命。

      在三位老师各自做了精彩的发言后,主持人李朵老师引用了诗人里尔克的话“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三位老师就写作者今天应该如何理解并处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又该如何表达和包容这种“敌意”,各自做了精彩的分享。

  现场互动环节,作家、陕西省首届中学骨干校长白玉稳先生、作家吴兰兰女士、西安市税务学会副秘书长、著名税务伦理学专家姚轩鸽老师等诗友就庞洁和她的作品,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姚轩鸽老师专程从另一个会场赶过来,他说“从庞洁的诗作里,能感受到一颗在大地上漂泊于异乡的、无限的少数人”的灵魂。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