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哏一哥:会玩是一种生活态度 会捧是一种人生智慧

发布时间:   作者:编辑  来源:凤凰网文化

在众人眼中,

他是郭德纲的捧哏搭档,

舞台上的他,不温不火,气定神闲,

生活中的他,乐观、豁达、人缘好。

抽烟、喝酒、烫头。

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于谦老师三大爱好。

其实,他还是具备多项本领的“宝藏老男孩”。

玩摇滚、开动物园、演电影,他样样不落。

虽说爱“玩”是他的本性,

但“尊师重道”更是他坚守的信仰。

自从拜师相声名家石富宽先生,他一生便再离不开“师道”二字。在近期热映的电影《老师好》中,他是80年代严厉高中班主任“苗霸天”;在北京德云社里,他是让徒弟们“不悔入于门”的慈祥师傅。著名德云社相声演员于谦,现应邀走进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推出的时代人物思维对话节目《舍得智慧讲堂》,和我们聊一聊人生悠悠五十年,从徒弟到师父一路走过的处事哲学。

本期嘉宾:于谦

相声入门险遭劝退:“学和玩是两回事”

说起于谦,相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一袭长袍马褂站在桌子后边给郭德纲捧哏时的样子,郭德纲的很多包袱都靠他的“捧”而爆响全场,“只有于谦才能接得住郭德纲”这话一点也不为过。

然而,没人曾想到于谦初学相声时的处境有多“尴尬”。

1969年,于谦出生在老北京胡同儿,父亲是大港油田勘察部老总,母亲是石油系统方面专家。然而,在这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里长大的于谦,却选择要去市井说相声。

1982年,刚念初中的“差生”于谦,不顾父母反对,凭着一腔爱好考进了北京曲艺团学员班学习相声。当时他专业课的启蒙老师是被马季评价为“相声巨人”的王世臣老先生。

相声入行学习要经过重重选拔。当少年于谦好不容易熬到培训最后阶段时,却被王世臣老先生当场浇了一盆冷水:他不是干这行的料!还给了于谦一段评语:“死羊眼,一张脸,身上板,嘴里颤。”

青年时期的于谦,很符合老师给他的评语

后来王世臣先生找到了相关领导,称要考验下于谦,如果他的表演和学习成果达不到要求,就准备让家人领走他。

可能是上天让于谦从事这门行业,于谦虽然没觉察到这场考验,但是同班的一个学长发现了这个端倪,于是暗中让于谦勤奋练习,把平时说不好的段子都用工反复练习。不料最终于谦在王世臣先生和领导面前表现良好,通过了考验,没有被开除。

经过了这个事情,于谦感叹道:“学和玩是两回事。” 他明白基础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也更加的努力学习相声。

每每回忆起老师给自己的四句话的评语,擅长幽默自黑的于谦总会说,“老师说的一点没错,就是不会。等于是基本上强迫性地,让我在专业上开了个窍。”

当谈起从师石富宽先生的经历,于谦感慨很多。他认同师父“记不住动作要打”的教导方式:有时候脑子记不住,肌肉都能记住,一下打过去你永远都记住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自己的言行举止深深地受到师父的熏陶。

很多人说于谦的口风、语言节奏,带着石富宽先生的风格。于谦说师父是自己的榜样和模范,“在日常生活中,我都是看着师父的影子来做自己,学习老师的模式。”鞭策的同时也有不断的鼓励,师父时常告诉于谦,“说相声的,三分逗,七分捧,咱捧哏的占七成呢!重量比他逗哏的大呀。”

入门不易,且行且珍惜,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不怕苦的态度让于谦成为了国内相声第一捧哏,也是最红的“捧哏”。

起步遇行业寒冬:舍得放低才能赢得掌声

拜师石富宽的同一年,于谦加入铁路文工团,从此抱上了铁饭碗。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不久后,相声行业的寒潮期便迅速来临,即便师父用心栽培,也难以改变于谦的职业状况。

“当自己刚刚毕业的时候就遇上了行业窘境。”当时于谦最低领过一块二的工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最难的时候,还没开口就被人哄下去了,观众对相声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因为不知道观众喜欢的究竟是什么,他无助、困顿、迷茫。但即便迫于生计,于谦也没有放弃过相声,想各种办法“讨好观众”。为了留住观众,他往往要走到台下去和观众互动,谁搭茬、谁嚷嚷就找谁,靠着强大的心理素质去和观众之间拉近距离,在舞台上站住了脚。

我们都知道,相声以逗乐别人为目的。看到台下的观众叫好,鼓掌,是相声演员的终极目标。

于谦常常以自己的经历教育相声新人,“演相声很重要的一点,要逗乐别人,你必须把自己放低了。你只有低了,你才能受到别人的接纳。舍得把自己放低,才能赢得观众的掌声。为什么海能纳百川,不是因为海大 ,是因为海的姿态低,你只有永远保证这个低姿态,你才能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

“那个年代,那种场合就是最长本事的场合,能讨好观众就是一个相声演员的本事。这个是生手演员,必须要经历的。你想一想,只有吃过的苦,我们才能一直铭记。”

2000年,于谦认识了自己的事业上最默契的搭档郭德纲,首次合作就表现不凡。2004年,于谦正式受邀加入德云社,与郭德纲结成固定搭档,不出两年便迅速走红。最风光的时候,一场演出根本下不了场,说到凌晨三点半,观众起立鼓掌半个多小时不离场。台上所有的演员,包括郭德纲都哭了,于谦也哭了。

观众的热情,给了他们鼓励和支持。观众们对相声的重新喜爱,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喜爱,对郭德纲、于谦的喜爱,让多年之前的黯淡、隐忍都褪去了颜色,取而代之的是对相声的信心和对以后的憧憬。

坚守师道:老师给你安身立命之本

2019年3月,在于谦50岁生日刚刚过去的时候,他第一次担任主演的700万小成本电影《老师·好》上映了。这回他一改“抽烟喝酒烫头”的不羁标签,饰演了一位80年代严肃正经的人民教师。

很多可能人不知道,于谦可是多年的“老戏骨”。在传统相声进入寒冬的那段时期,走投无路之时,于谦报名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进修班,着手准备改行。开始频频奔走于各个片场剧组,跑起了龙套。于谦的银幕首秀是在90年代大热剧《编辑部的故事》里饰演一个小警察,台词只有一句:“站着别动!”如不刻意寻找,真的很难发现。此外,他还是《李卫当官》里的魏知府,《小龙人》里的唐朝书生,《汉宫飞燕》里的杀手车夫,《绝色双娇》里的算命先生,《京华烟云》里的管家…… 为了生活,他基本不挑活儿,各种犄角旮旯的角色都演过。

于谦(右一)早年的龙套生涯

摸爬滚打这些年,在相声舞台上做捧哏,在电影片场里做配角,于谦深知一片“绿叶”的自我修养:既不能太抢主角的光环,又要催化笑点,掌握舞台节奏。

传统相声讲究师承,拜师名门也意味着半只脚踏进了主流相声界。当年软磨硬泡才拜师成功的学徒于谦,现在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师父。

在《舍得智慧讲堂》中,他表示,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老师的最低标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道”,“道”就是你在社会上要立足、要做人、要行事、要正直。

众所周知,于谦的大徒弟是郭德纲之子郭麒麟。2009年拜师,11岁登台,16岁举办个人专场,到现在成为各大综艺节目的喜剧红人,“师父”的这个称呼郭麒麟已经叫了于谦10年。一句“师父”出口,亦师亦父。郭德纲让儿子拜师于谦,也是希望儿子能从他身上学到那种通达快乐的态度和精神。

在于谦五十岁生日时,郭麒麟在《一封家书》节目中写了一封信作为礼物,把那份亲如父子的情谊通过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在这封家书里,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睡觉打呼噜的于谦,永远吃不饱的于谦,演出前老是没正形的于谦。只见早年辍学的郭麒麟,字迹清秀,下笔成章,语气温谦,不浮不躁。除了数年来个人文化修养的积累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师父的栽培。

郭麒麟写道:“学师傅的艺,是学怎么在这江湖里活着;学师傅的德,是怎么像人一样在这江湖里活着。”这像极了曾经年轻时的于谦,身上满是石富宽的影子。

郭麒麟与于谦同台

德云社传统的“终身师徒制”向来在社会上备受争议,包括其十大训条的第一条就是“不准欺师灭祖”。对此,有人说是“愚忠”,有人说是“封建”,更有人觉得很在现代文化中,这种沿袭了百年的制度应该退出相声舞台。

面对质疑,于谦坚定不移地认定“必须要定这个规矩”,他始终坚信,一个学生要是没有无限崇拜着师父,就教不了他。

“自古以来,我们的师徒关系就没有变。正因为师徒关系没有变,所以才使德云社,包括我们这些相声演员,能够好好地把相声传承到现在。如果真正这种师徒关系变了的话,那么相声指不定就传承到什么程度了。”

陪伴德云社走过了近二十年风雨,于谦始终波澜不惊的表情下,实则是对师道尊严笃定不移的信念。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这规矩一守就是三十多年。

观众们常打趣说,于谦有玩世不恭的一面,但在另一面,他却严谨地遵循着传统的相声师道。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对师父的绝对敬畏,影响了弟子于谦,也造就了如今的师父于谦。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