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刘孔喜“青春纪事”系列作品欣赏

发布时间:   作者:刘孔喜  来源:综合

1472885037874104.jpg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一 初踏荒原-122×90-木板·坦培拉-2005

2010年5月20日—3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北京美术家协会、首都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山水之间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北京中天美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的“青春足迹——刘孔喜绘画艺术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刘孔喜初中毕业后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过九年知青。1977年—1985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学习,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现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此次展览以“青春足迹”为主题,集中展出了刘孔喜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其中包括油画、版画、连环画、素描、速写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赴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研究油画古典技法之后,近年来运用坦培拉绘画技法创作的以《青春纪事》为主题的系列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和他的同代人的特殊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

刘孔喜是中国写实画派成员,长期坚持写实主义创作风格,追求在静穆、严谨中进行自我艺术形式的完善。他潜心研究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坦培拉绘画技法,创作了众多生动而富于内涵的人物形象,也展示了一代人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

刘孔喜的画中总透出一股纯真的来自黑土地的朴实。那笔下的那些身穿军大衣或军服的年轻女子,令人想起那个开发北大荒的轰轰烈烈的年代。那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已经挥洒在那片黑色的沃土。化为一个个让人追忆的青春往事。刘孔喜正是在表现这种情绪,并把这代人的青春永远地留在了画上。

刘孔喜的作品视觉特征比较明显,是归纳了的一种美学类型,让你看了以后很难忘却。其创作的风格是写实的,并且是把画中人物当作实实在在的“真人”来画,通过具体而真实生动的形象刻画,刘孔喜以一种平静亲近的风格、内敛含蓄的情调,又有意识地在有限的空间内把对象平面化,并强调线性构造于外形轮廓,从而创造出一种理想的画面结构。这其中寄托着刘孔喜对人性与人文的理解。坦培拉的技法与材料的合理运用会给作画带来无穷的乐趣。他的作品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强调技法及创作体验。

1472885555636612.jpg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二 踏雪割豆-122×87 2005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三 家信-150×100-木板·坦培拉-2006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四- 探家-150×100-木板·坦培拉2006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五 边疆雪-73×60-木板·坦培拉-2006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六 离离原上草190×185-木板·坦培拉-2007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七 水中割麦-150×100-木板·坦培拉-2007

1472885556112700.jpg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八 融雪完达山-90×200-木板·坦培拉-2008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九 乌苏里之夏-150×100-木板·坦培拉-2008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 静雪-90×120-木板·坦培拉-2008

1472885557279276.jpg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一 寂静山林-150×75-木板·坦培拉-2009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二 纯真年代-160×180-木板·坦培拉-2009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三 月上荒原-150×100-木板·坦培拉-2010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四 守望-150×100-木板·坦培拉-2011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五 原野-木板·坦培拉-120x150cm-2011

刘孔喜-青春纪事之十六 被遗忘的雪-73×60-木板·坦培拉2012

在“青春足迹——刘孔喜绘画艺术展”开幕式上的致辞

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刘孔喜先生作为我们50年代生人的一代艺术家,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非常不寻常的岁月和中国社会一起经历了动荡、曲折、发展和前进,也经历了文艺思想的动荡、起伏和今天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这一代人是在时代的大潮中生活,是在社会的变迁中追求艺术、研究艺术和走上创造的道路,因此对于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批中年艺术家的研究,应该说成为我们今天美术界一个新的,也是重要的课题。

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尊重老前辈在整个20世纪美术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1950年代出生的一批艺术家身上,才能形成我们中国美术在20世纪延续到当代的整体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和书林、梁江先生代表他们一起对孔喜的创作给予我们的认识,因为刘孔喜从北京到边疆,又再度到学府最后在高校任教,他所走过的这样的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始终是把自己的绘画的理想和自己所感怀的现实经历结合起来,因此,这个展览是有主题的,这个主题不是为这个展览而出的,而是他几十年的创作最终凝聚成的。所以,我觉得艺术对刘孔喜先生来说真的是一种真诚的语言和真诚的命题。

他这个人非常朴实,也比较内向。这些年来不断有各种作品参加各种专业的展览,但是这次集中起来很好的让我们认识他艺术道路的一个一个的脚印。与其说展览是青春的足迹,我觉得同样也是刘孔喜先生的足迹,这是我对他艺术的总的一个看法。

刘孔喜的艺术在今天可能会提供我们探讨一些学术问题。我初步想了一下,似乎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从他的艺术中来发现、来思考、来讨论。

第一,绘画的叙事性与造型性的关系问题。孔喜的作品和史诗般的社会经历有关系,因此,也有相当的文学性。他早年做连环画、做版画都与文学有关系,这与他在作品中也含有很明显的叙述性的因素。但是,他是用造型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叙事与造型之间他处理得很好,同时他也做出了很成功的探索。

第二,孔喜的艺术具有全景与主体的关系。我想这一代艺术家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从学画之初开始怀有比较大的理想,从孔喜一大批速写和素描,特别是素描中总有一种对于整个眼前现实的全景观照,这种观照后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赋予画家的一种文化的眼光。但是,孔喜又是在一个感受兵团生活、感受人生变迁的过程中,找到了许多点,从而使这种全景式的观照最后落实到个体的形象的塑造上,通过个体形象形式的命运来揭示一代人的命运。

第三,孔喜的作品很好的处理了语言和技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油画发展中,我们迫切的需要来解决油画的语言技巧和造型问题,而孔喜正是在坦培拉的技法上把这种古典的西方技法和当代的表现结合上作出了逐步的探索。

第四,是他很好的处理了创作与教学的关系。一方面他的作品有相当的数量,一方面又长期坚持下去,这种教学把创作的体会带进去,把创作中所获得的这种关于语言、造型和技巧的经验带进去,就使得他的教学是:教可以为道,授可以为继。所以,我觉得刘孔喜先生的艺术成就很好地证实了“艺术家教授”或者“教授艺术家”之于我们当前美术的重要作用。 2010年5月20日

从版画《岁月》到坦培拉绘画《纯真年代》 刘孔喜

1980年春夏之交,我正在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就读大三,刚刚离开“上山下乡”生活了九年的北大荒两年有余,黑土地的风尘与印迹还没有完全散尽褪去。一次版画专业创作课,凭着对刚刚结束的知青生活的记忆,我创作了套色版画《青春》。画面中,一个刚刚劳动收工的女知青坐在水中的独木桥上,双脚交叉泡在水里,双手支撑在桥面,身体微微有些倾斜。她的目光凝视着水面,几只野雁正从女知青眼前的芦苇丛中惊飞乍起。草帽挂在独木桥头,脱下的水靴放在桥面的木板上,身旁有两把长把钐刀插进水中,背后是落日余晖映衬中的水面。我希望在画面中制造出一种动与静的对比,套色版画的方式还是当年在北大荒兵团美术创作学习班上所习惯使用的。那时创作这幅题为《岁月》的版画,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对于刚刚“逃离”的北大荒以及社会底层知青生活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那里留下了我和一代人最珍贵的青春岁月,而我们的生活与生命不该永远属于那片土地……

版画《岁月》创作完成之后,同年12月,入选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还发表在了《北京晚报》。作为一段创作课程结束了,我又投入到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一切如常。此后很多年,我也没有创作过以 “知青”为题材的作品,过去的一切似乎都已渐行渐远,沉潜在遥远的记忆,很少触及。

时光转眼又过去了二十多年,我也早过了“知天命”的年龄,像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和使命驱使、指派,我又开始了以 “青春纪事”为主题的一系列反映知青生活的绘画作品创作,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经创作了十五幅之多。虽然创作手法从当年的版画换成了坦培拉绘画,创作与表现能力也较之二十年前更加成熟,但我创作的出发点和命题其实是一脉相承的。而这幅《青春纪事之十二——纯真年代》正是在1980年的版画《岁月》基础之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你看:画中的女知青依然身姿不变的斜身撑坐在独木桥上,芦苇丛更加茂密幽深。女知青的短发变成了双辫,形象依然纯真美丽。草帽换成了军帽,水靴换成了在当年更有特色的农田鞋。野雁飞走了,身后出现了一个腰别镰刀、双手拧着毛巾站在水中的男知青,眼神有些朦胧青涩的回望着女知青。画面的含意和内容应该是比二十多年前的版画《岁月》更丰富了。我试图描绘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和历史条件下,在北大荒那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的青春、感情和着汗水、热血,曾经自在地流淌、歌唱。成长的青涩、朦胧的情愫、青春的萌动我们都曾有过,北大荒的粗犷与狞厉掩盖不住我们青春的纯真与美丽!今天,我们无法挽回逝去的青春,留住岁月的脚步,然而,当年的那份纯真却值得我们永远珍藏!画面的意境也从当年的感怀与伤感变为了一种对岁月的怀旧和对青春的礼赞。然而这两幅画之间的时空演变却渗透着我对生活与岁月的审视和思考,青春终会逝去,美好的情感却永驻在每一个亲历者的心中!

出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典藏》,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年12月,P 71;

《青春足迹—刘孔喜绘画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年5月,P10—15;

《具象研究·回望经典》,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3月, P33;

《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展览图录》,2010年10月,P43

展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展”,中国美术馆, 2009年;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09年;

“青春足迹——刘孔喜绘画艺术展”,中国美术馆, 2010年;

“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 ,北京国际会展中心, 2010年。


编辑:金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