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花鼓和商洛道情保护传承初探

发布时间:   作者:李淼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2006年,商洛花鼓和商洛道情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们不仅是商洛文化园地里绚丽夺目的奇葩,更是中华戏曲园地里璀璨的明珠。
  商洛花鼓和商洛道情属于地方小剧种,但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一是这两个剧种形成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过程,有较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二是这两个剧种传统唱腔音乐结构形式的单一性,存在形式的原始性,渊源传承关系的连贯性,历史年代的久远性,决定了它们戏剧音乐“活化石”的学术研究价值;三是这两个剧种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它的地位。七十年来《屠夫状元》《六斤县长》这些经典剧目成就斐然,影响深远,形成了文化品牌。
  激活体制 重视人才
  纵观商洛花鼓和道情的发展,有过繁荣和辉煌,曾经也有过短暂的低迷和衰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一个剧种能够得到长足发展,激活体制,重视人才不可缺失。
  文化部门要积极落实扶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和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的文化环境。商洛市委宣传部设立了商洛文艺奖,每两年一届,对戏剧奖励比重较大,文旅局不定期组织全市戏曲汇演为戏曲提供展示舞台。特别是2020年,商洛市地方戏研曲研究院成立,一次性招收24人,补齐了人员短缺的短板。这些措施为商洛花鼓和道情的传承提供了极大支持。
  硬件环境和基础设施固然重要,制度、考核、工作氛围营造这些内在的建设更不能缺失。要通过制度和考核形成多劳多得,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工作氛围。严格年度考评,促使各类人员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人是事物发展的关键,逐步加大对人才资源的发掘和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组织人力继续普查整理花鼓道情剧目和曲调,抢救老艺人的表演“绝活”,广泛推行“传、帮、带”,保障各类艺术行当后继有人。加强非遗的组织领导,成立商洛花鼓和道情非遗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着实解决发展传承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现代科技与当代传媒作用,选一些好戏好选段和唱段,制作成音频或视频,在公众号、抖音上加以推广普及,形成戏迷随时能听到他们熟悉的花鼓和道情,普及渗透一般观众。
  打造精品 叫响品牌
  七十年来,商洛花鼓戏之所以能名噪全国,得益于商洛潜心打造了一批在全国提名叫响的精品力作,叫响了花鼓和道情的品牌。
  剧本是一剧之本,作为商洛土生土长的花鼓和道情,在创作上剧作家要把商洛放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去考虑,要有大胸怀、大格局。
  商洛花鼓和道情脱胎于民间说唱艺术,它广采博纳民歌、民舞和民间杂剧,逐渐形成完备的剧种,更由于与当地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其艺术形式擅长表现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因而在反映当代现实题材方面优势明显,在表演风格上更倾向于轻喜剧。《屠夫状元》《六斤县长》《月亮光光》《小官、小贩、小教师》这些经典剧目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让经典活在戏迷的心中。
  灵活运营 培养观众
  戏曲的传承和振兴必须培养观众,观众不等于戏迷,更不等于票友,观众是较戏迷和票友大得多的群落,他们是戏曲赖以生存的土壤。传承和振兴商洛花鼓、商洛道情也同样不例外。
  商洛戏剧,特别是花鼓和道情走出秦岭山晋京演出的次数较多,捧得国家大奖也屡见不鲜,甚至还走出国门,为外国人演出,使得剧种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早年,商洛道情《一文钱》被拍成电影,拷贝发行至全国乃至东南亚;近年来,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带小戏《夫妻观灯》以及《屠夫状元》和《一文钱》中精彩选段先后赴乌克兰、美国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和多伦多进行文化交流,让欧美国家领略了商洛花鼓和道情的独特魅力。走出去,使商洛花鼓和道情有了更高的平台,提高了知名度,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培养年轻观众。戏曲的冷淡疏远,甚至是陌生,是青年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若是得不到彻底改变,戏曲有可能因为失去广大青少年观众而走进艺术博物馆,成为极少数人观赏的艺术古董,因此,激发当代青少年对戏曲的观赏兴趣与热情,开展戏曲进校园是立足长远的一项重要工程。
  社区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基础设施齐全,生活方便,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社区居民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但文化生活匮乏,戏曲进社区,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培养戏曲观众,是戏曲发展传承的途径之一。
  农村是一方广阔的舞台,以戏剧的方式寓教于乐最为常见。农村庙会、基建落成、节日庆典、换届选举这些农村集会的场景多有戏曲的影子。农家乐和旅游景点也有戏曲元素渗入。商洛花鼓和道情诞生于田间地头,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应该经常回到它产生的源头,回到农村去汲取艺术的养分。
  作为国家非遗项目,商洛花鼓和商洛道情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当地政府的足够重视,需要文化部门的大力扶持,需要传承单位扎实细致、行之有效的工作,更需要从艺人员发自内心的热爱,把这两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当成终身的事业去做。只有这样,商洛花鼓和道情才能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商洛市地方戏曲研究院 李淼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