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城巷树荫下吃葫芦头

发布时间:   作者:商子雍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顺城巷是贯通西安明城墙内侧、与城墙的长度(13.7公里)大体一致的一条不算宽阔,但也绝非狭窄的巷子。

  对西安的这条顺城巷,我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原因之一是,在我近80年的人生经历中,有60年的居住、工作之地,尽管有 5处之多,但都距如今的顺城巷咫尺之遥。至于原因之二嘛,本世纪初,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的文化学者李书磊先生挂职中共西安市委副书记时,曾来市文史研究馆和几位馆员座谈,主要议题就是研讨顺城巷的建设、改造问题,我有幸忝陪末座,做了认真发言。
  如今,面对着这么一条几乎是从无到有、而且还越变越好的顺城巷,作为一个曾为它的独具特色贡献过些许智慧的老西安人,又怎么能不格外喜欢,特别牵挂呢!
  受制于城墙的矩形格局,这条长长的巷子也理所当然地分成了东西南北四段,我今天要说的,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局部。
  进文昌门右拐,步入南顺城巷,行百余米,至开通巷南口东侧,有一座颇有几分古建色彩的两层小楼。一楼临街一侧,全是一间一间的商铺,其中一间,门头高挂“朱秀英梆梆肉葫芦头”的金底黑字牌匾,非常醒目。
  朱秀英老人是这家泡馍馆的创始者,已经仙逝。如今主持生意的,是白小强和朱澄这两位朝气蓬勃的汉子。听他俩说,这里是“朱秀英梆梆肉葫芦头”的起根发苗之地,尽管眼下在西安城里城外已经有了多个直营店,有的店规模要比这儿更大,但经营者仍然是把这间店铺视为自己的“旗舰店”。
  比起醒目的牌匾来,店堂却显得太狭小了,只摆得下五六张不大的餐桌,连同透明、可以让顾客一览无余的操作间在内,面积怕也不过四十平方米吧!主家介绍说,这是临时租用的经营场所,原来的店堂就在往西走不远处,正在翻修改建。
  让人开心的是,小店门外的人行道足够宽绰,虽时届初冬,但一排行道树并不显萧索,店铺对面、巷子的另一侧,则是气派的明城墙。并非步行街的顺城巷,来来往往的汽车却不多,于是,这里就成为了一个足够安静,又绝不死气沉沉的所在。
  时值饭口,行道树下一字排开的七八张小桌子,还有室内的几张餐桌,几乎坐满了顾客,我和老伴儿在室外的一张桌子旁安坐。一边掰馍一边和主家闲聊,什么是不是天天都是顾客盈门呀,什么占道经营要不要和城管、和左邻右舍协调呀……是日,冬阳高照,阳光透过行道树的枝叶落下来,斑驳得有趣,温暖得让人喜欢。在这样一个既不嘈杂得让人烦乱,又充满生机、洋溢着烟火气的好去处,享用水准不低的西安名小吃梆梆肉、葫芦头,感觉真是好极了!
  粗略来分,市场上的餐饮行业,一类是满足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之需,另一类则是提供高档或较高档的宴席服务。在我看来,前者应该更为重要,而五花八门且价廉物美的地方小吃,就是让上班族填饱肚子的主要餐品。经营小吃,保持独特风味和保障卫生安全当然丝毫不能马虎,除此以外,店堂装修得豪华、餐具使用得考究等等,皆不可过分追求(成本上去了,还不是要顾客买单);并且,只要不影响交通,对路边摊的容忍,宜宽不宜严。
  要知道,城市不仅仅、甚或主要不是供游客观赏的一道景色,而是让众多市民能够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舒适的生息之地。一个有早市、夜市、路边摊的城市,一个能够让老百姓花尽可能少的钱、以尽可能便捷的方式、吃到尽可能丰富多彩美味的城市,才足以让市民对其生发依恋、热爱之情。
  我对白小强、朱澄二位表示:文昌门里沿顺城巷向东百余米,这个地方的“风水”太好了,既毗邻闹市,又闹中取静,既天蓝日丽、树绿风和,又有充满沧桑感的厚重城墙相伴,怪不得食客趋之若鹜呢!搬回翻修好的店堂后,一定要努力和城管、和左邻右舍搞好协调,继续坚持路边出摊,以便让更多的人更长久地在这里获得更多的快乐!
  当然,亚圣孟夫子有言:“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所以,入口之物在味道上达到的高水准(通俗表述,就是好吃、味儿正),才是巩固回头客、吸引新顾客的第一要素。对这一点,白小强、朱澄他们,肯定体会更深刻,无须我在此饶舌。“朱秀英梆梆肉葫芦头”在蓝田县设有一座中央厨房,对精心采购来的优质食材进行一丝不苟地加工后,再送往多家直营店进一步料理面市。我之所以对这一家风味小吃店产生兴趣,并准备成为其回头客队伍中的一员,此缘由之一也!


编辑:刘芝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