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 回甘

发布时间:   作者:刘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溪水静默流淌,河流呼啸而过,唢呐遥响,留下一首大雁听过的歌。
  第四冰河季的冷风曾揭开狂风的序幕,于是,在多年前某个寒冷干燥的严冬,黄沙开始流浪,西北风带着黄土和沙尘开启了去往东南的旅程,途经此地,风力面对高山泄了劲,黄土沉积,年复一年,风沙在此处安了家。
  父辈的信天游里,是满山谷的茫茫风沙,有黄土高坡道不尽的苍凉。窑洞的木门斑驳,关也关不严实,山崖的树杈上有红了的酸枣,站在沟壑纵横的山上,是望不尽的天涯和山路。漫天黄土里,人们在地势稍缓的塬上安家,烈日蒸干空气,看不见一丝绿意,反倒触了一手煤灰。
  那是描写黄土高原的文学作品里的时代印记,是秦岭以外黄河以南生活的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但有许多光景已经在一片一片灌木丛和林地里悄然改变,对照过去,换了新衣。
  河流与人迹在山脉间穿行,如同海洋隔绝出岛屿。得天独厚的地势孕育出一个奇迹,一个历史缓和的契机,所以在这片土地上,比别处更多一层神明庇佑。盛夏少一丝燥热,寒冬多几场大雪,除此之外,与千千万万人的家乡一样,承载着数不尽的乡思。
  自我记事起,家乡早已摆脱了风沙漫天的艰苦岁月。柳絮纷飞的春,蝉鸣槐香的夏,这样的画面留存在儿时的记忆里。有风相伴的放学路上,跟伙伴嬉戏打闹的同时总有柳絮吃进嘴里,道路两旁的柳树跟孩子一起长高,柳枝垂到公路上恰好扫到公交车的顶,转到人行道上,中学生跳起就能够到树梢,两旁的柳荫不知何时搭到了一起,无人修剪,仿佛也通了人性。一方人衬着一方水土,雨更是带着当地人的脾气,这里的春雨不绵密,来就来个洒脱,夏季雨水说来就来,来就是痛快,就要淋漓酣畅。
  枫叶结霜的秋,下了一场又一场青春期的雨。落叶随风打转,水洼圈圈圆圆,老旧的建筑淋了一场昏黄的雨,种种意象都能激起人的思绪,于是,丰收的金秋,忧愁也开花结果,十五六的孩子变成了快入冬的诗人。下雨时他们收起了伞,雨看见这样的青春疼痛,也变得温柔起来,可少年却嫌今夜的狂风比起脑海中的风暴,依旧不够凛冽。这是一个十五六岁的秋天,也是全人类都经历过的秋天。
  白雪凝着黄土的冬天,又回归了特别。如果说这里的春秋与其他还有雷同,那冬景绝对称得上独树一帜,茫茫高原上的一片黄色销声匿迹,雪白覆盖下的土地比以往更寂静。太阳炙烤沉默,冬雪覆盖也沉默,所以你发现,眼前的一切从不言语,它就是悄悄地矗在那里,哪怕树杈,也只是默不作声地将绿叶褪下,换上一身节日新衣。白日阳光依旧大亮,只是悬着明镜却不融化冰雪。老地方箍起的新窑洞是鲜艳的黄,敞开的大门上,春联是火红的红,门楣高挂的灯笼,是红火的火,不需要撕裂一片白茫茫,只需要在黑夜里静默,随着烟花升空,在西北风的节奏里摇曳。
  西北风的节奏,东方红的太阳,贫瘠中的挣扎。
  山挡不住云彩,树挡不住风,泪抛在沙蒿蒿林。
  人说,黄土高原自古就是苦的象征,艰苦、困苦、痛苦,但是有一种苦,叫作回甘。于是我们又记起山腰上那棵槐树,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玫瑰,但是可以长槐树,上面结出的大串槐花,就是我们曾经的玫瑰。
  现在呢?现在,是回甘。


编辑:刘芝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