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表情包成“呈堂证供”现象

发布时间:   作者:冯海宁  来源:中工网

据12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注意到,表情符号已经登上多地法院判决书,不仅有民事案件还有刑事案件,它们成为相关案件在判罚或定性时的一个辅助证据。有专家表示,鉴于表情符号含义的模糊性,如何解读、认定网络表情的含义,已经成为网络时代司法者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社交媒体快速发展,沟通聊天、转账交易等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因而,电子证据成为“呈堂证供”也是一种趋势。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也明确支持多种网上信息作为电子证据。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电子证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0年修改后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进一步细化并扩大了电子数据的范围。
  作为参与网上交流的要素之一,网络表情符号本身就可能承载着很多含义,其在某种情况下作为证据或辅助证据,也是顺理成章的。如浙江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起刑事案件的判决中写道:“刘某等人在卖淫活动后多次向祝某某的微信号发送微笑等表情符号用于报账。”
  不过,由于一些表情符号的含义比较模糊,容易导致不同理解。因此,在表情符号“证据化”的趋势下,司法机关应保持足够审慎。要避免这类证据产生歧义,进而影响判决的公正性。
  应该明确,表情符号丰富多彩,凝结着创作者的智慧和幽默,不同使用者对其理解和认知也不同。作为一种“新证据”,它反映出的是时代的变迁,也体现了对公平正义的更高追求。对其作为证据的证明力,仍有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探索。对此,公众和司法机关都应理性看待。
  作者:冯海宁 来源:中工网


编辑:高思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