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故乡

发布时间:   作者:红孩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红孩


春节前,很多单位都通知,非必要不出城,居家过年。可是,按咱中国人的年俗,春节一定要回家的。想来,回家,无外乎缘于乡情和亲情。乡情不必多说,要说这亲情嘛,谁也无法回避。多年前,看韩国作家许世旭的散文《移动的故乡》,讲述作者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开始一年四季在四个儿女家奔移的经历。以前父母在,子女都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如今,父亲不在了,故乡随着母亲的移动而移动。多年之后,母亲终于走不动了,终结她一生的使命。最后,作者深情地写道:母亲在,故乡在;现在母亲不在了,故乡也就没有了。看到这里,我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会为之动容。
  在古代,强调父母在不远游,很多大英雄很难忠孝两全。现代社会,交通工具发达,人与人相见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十几个小时,然而,人们的亲情关系却不尽然。我们常说的亲情,是指带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的关系。在农耕时代,人们因为土地河流而相聚,很难想象,在几百上千里之外还有一门血亲。十几年前,我认识河北一个女作家,她说她家至今四五十口人生活在一起。我说,你们之间没有矛盾吗?女作家说,几乎没有,不管什么样的女人,只要进了这个家门,就自然遵循这家的规矩。我有些愕然,说现在很多人家都住楼房了,恐怕这景象不会长久吧?女作家说,她也觉得会这样,不过以他们家之间人与人的亲情关系,即使将来不再一起居住,关系也会很融洽的。我从内心里非常佩服这个女作家的长者,不知他们家究竟有什么魔法把一家人维系在一处。
  现实生活中,许多年轻的夫妻都不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认为和父母在一起不自由。父母大多最初不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接受了这种带有边界性的生活方式。其实,家庭、亲情的边界式生活方式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的各个角落,不管你接受不接受,它就那样存在着。父母与子女、夫妻、兄弟、姐妹、妯娌甚至表兄弟姐妹,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边界。在这里,边界不代表着隔阂、疏远,而是双方都觉得舒服的那个分寸、尺度。具体那个适合自己的黄金分割在哪个点,那可就因家庭成员的关系而论了。
  几天前,一帮文友雅聚,大家都是多年老友,家庭、朋友圈子都十分熟悉,不免开些玩笑。席间,有人问我某作家和其女友是何种关系,我思忖一下说,这人与人的关系不管怎样,逃不出三种状态:亲情、友情和爱情。我必须说明的是,这三种关系因时间、地点、环境不同,也是互相转换的。譬如人生病的时候,需要的是亲情;有难事需要帮忙的时候,需要的是友情;至于花前月下嘛,自然就会产生爱情了。朋友问,这三种情态有边界吗?我说当然有。朋友指着其中一个我喜欢的女孩问我,你们现在是什么边界?我想都没想,就言道:不可说,不能说,不便说。朋友嗔怒:你这等于没说。我说,没说也就是说了。
  说话间,有个老者不由掉下了眼泪。他说他的女儿去美国已经五六年没回来了。他和老伴年年守空房,遇到街坊,他们经常打肿脸充胖子,说女儿在美国过得可好了。可究竟情况咋样,他如我说的那样:不可说,不能说,不便说。


编辑:慕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