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曲军工人的嘹亮赞歌

发布时间:   作者:郭志梅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郭志梅

  陕西长篇小说以农村题材闻名于全国,工业题材少见,军工题材更是凤毛麟角。
  我们可喜地看到作家出版社在2021年后半年推出了作家阿莹军事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长安》,出版后,并没有像别的作家的大作品那样,在全国和本省媒体遍地开花,只有少量的消息和评论,好像还没有举行研讨会和签名售书的大型活动。
  看到本书出版消息后,还在等待获得签名书后在网上晒晒。只是迟迟不见消息,等不及了,出于收藏三线资料相关书籍的初衷,网购,三天后收到。习惯性地先看前言和后记,本书没有前言,只有作家的后记,只此一文,竟将我从手机屏上移开,投入到如饥似渴的阅读中。
  原以为,作者阿莹是工人出身,先走向工厂领导岗位,再走向省上领导岗位,虽然过去发表过一些散文、短篇小说、歌剧等文学作品,但我将那些理解为附庸风雅,多年在领导高位,可能早被文件语言榨干了水分,可能就是老干体语言回忆了峥嵘岁月。
  没想到,小说的语言这样有文学的营养和色彩,朗诵起来一定非常悦耳。诗歌的灵动,散文的铺排,报告文学的排比激情比比皆是。如:只有夜半钟声依旧那么悠长,三进院依旧那么挺阔,四大天王依旧横眉冷对不怒而威。
  为了准确描写当时国内国际形势下的军工企业,作者将两人多高的《人民日报》和《陕西日报》合订本借来阅读。
  下这么大工夫的前辈,那就是路遥,为写《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他读了十年的《陕西日报》合订本。陈忠实为写《白鹿原》,长时间坐在蓝田档案馆,阅读蓝田县志和有关档案资料。
  正因为他们以史实为大背景,他们所描写的小人物大人物,才十分令人信服,打动读者的心扉。
  近年来,一些记者受到感动,通过采访部分当事人和后代,翻阅档案和有关书籍,创作出纪实工业题材,虽然为重大题材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但与感同身受者的描写相比还是有些缺憾。加上作者有厚重的文学功底,如同插上了翅膀。还有一些在企业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工人,激情难忘,也写出了他们的火红年华。这部分作者的视角和文学局限,大多就是写事,没有走出来,反响不大。
  而阿莹的人生经历从下到上,从工到文,有生活工作经历,又有长期积累,他学过汉语言文学和管理,又不断小试牛刀,一旦构思长篇,很容易成功。
  近500页的《长安》长篇小说,未细读前,的确担心读不完。未料到,作家阿莹给了读者一个惊喜,他不仅正面展开了常规军工的生产背景和场面,还穿插了军工人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文字有血有肉,作为军工子弟的作家,激情力透纸背,十分富有感染力。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