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堡,从时光深处走来

发布时间:   作者:贺昕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贺昕

9771cfaa31a942d0be7fad4a4dd447f5.jpg

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吸引,这是我第三次来到高家堡,一砖一瓦,一街一巷,包括声音和气味,依然那么新奇。
  现在,我已经来到古镇南门,几个红色的大字赫然入目:四千年石峁,五百年古镇。修建于明正统四年的高家堡,从时光深处一路走来,几经沉浮,在明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上、在陕北四大名堡之中,是保存最完好的。
  步入南门的瓮城,瞬间被一股排山倒海的雄浑气势所包裹,真可谓固若金汤、壁垒森严。登上南门城楼,高家堡全貌尽收眼底。但见四面山峦把古镇围了个圈儿,恰似一个温暖的摇篮,古镇就在其中安适地晒着初春的暖阳。依稀可见烽火台环山矗立,烽火台是忠于职守的哨兵,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它们和城墙是生死与共的战友,互相呼应、守望相助,共同守卫着这座小城。现在,战争的烽烟早已散去,仰望长空,蓝天白云共同编织出幸福生活的美丽画卷。
  冰封的秃尾河停止了吟唱,静静地依偎在小城的东面,但我分明能感受到它跳动的脉搏和澎湃的激情。河流是城市的灵魂,秃尾河给这座小城增添了独有的神韵,滋润出这片土地的丰饶与富足,孕育出一大批风流人物。集“商贸重镇”与“历史文化名镇”于一身的高家堡,历经五百多年风雨的洗礼,愈发风姿绰约、熠熠生辉。
  从城楼下来,走在古老的街道上,恍若在历史的隧道中穿行。时值正月初二,街道上弥漫着浓浓的年味,观光的游客比平日多了一些,却没有大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嚣,几乎听得见跫音轻叩青石板的回响。一切都保留着古朴原始的风貌,木板铺门悠闲地敞开着,陕北的各种风味小吃沿街一溜儿排开。喝一碗酸辣爽口的绿豆凉粉,尝一口金黄酥脆、层层香甜的土炉月饼,喝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杂碎,咬一口绵软馨香、秀色可餐的摊黄儿,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有的游客正在询问挂面的价格,闻名遐迩的高家堡挂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纤细柔滑的面线垂挂在面架上,似精美的帘栊,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洁白的纸笺,抒写着古镇人的勤劳与智慧;似剪不断的乡愁,牵绊着游子远行的脚步。远道而来的客人一定要买几把挂面装进行囊,方不虚此行。
  品尝完小吃,就走到了中兴楼脚下。这座碧瓦朱檐、飞阁流丹的二层建筑,是古镇的心脏。以中兴楼为轴心,十字洞分街,向东西南北辐射出三街十六巷,街巷里星罗棋布的明清风格四合院,是古镇的一大特色,高家堡因此得到“小北京”的雅号。
  高家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北通河套,南接河东,当战事渐少时,商贸的功能就凸显出来,明清初的盐碱业享誉塞北,有“十六座盐铺半座城,簸箩抬的元宝拱进门”之说。明清时期出现的四大家族,到民国时期,逐渐崛起,农商兼营重实业,堪称如日中天。经济上的繁荣,伴随着文教之风的兴盛。高家堡人重武崇文,私塾工学,遍布城乡,小小的古镇英才荟萃,灿若繁星。
  由中兴楼向西折转就来到了西大街,这里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原西县的取景地,触目所见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印记:“东风照相馆”“原西县革委会”……人群中恍惚晃动着熟悉的面孔:牵着手逛街的少平和小霞,在城市的浪潮中寻找商机的少安,贩卖老鼠药的王满银……这里还清晰地保留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痕迹,随处可见毛主席语录和红色标语:“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能感受到当年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
  社会的洪流滚滚向前,高家堡经历过繁荣与辉煌,也有过短暂的落寞与焦虑。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榆神公路的开通,南来北往的客人绕道而行,高家堡作为中间驿站的功能一去不返,古镇逐渐被遗忘在向城镇化进军的道路上。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拍摄,唤醒了古镇的勃勃生机,使其实现了华丽转身。
  现在,我折转身,向东跨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到东大街,穿越回了现代。宽阔的街道两旁商铺荟萃、美轮美奂,满街的大红灯笼映照出流光溢彩、幸福美满的太平盛世。勤劳勇敢的高家堡人在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中、在追梦的道路上,敲击出铿锵有力的鼓点,澎湃起奋进的浪潮。
  高家堡不大,东西长400余米,南北长300余米,大约一小时的光景就绕回了起点。小巧玲珑却容纳百川,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体现着新与旧的碰撞。高家堡,你美妙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短暂的游览、稚拙的文笔,还不能描绘出万一。期待重回你的怀抱,畅游奇山秀水,细数悠悠往事,寻访英雄的足迹。


编辑:王俞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