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智宝:岐山剧院

发布时间:   作者:赵智宝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赵智宝


今年4月25日,岐山籍著名作家冯积岐在为《西岐戏苑》一书撰写的“我送上迟到的祝贺”一文中写道:“作者的笔触伸展到了岐山曲子、岐山木偶这些秦腔的姊妹艺术中。同时,将岐山的戏校,有名气的舞台和剧院也纳入了其艺术视野。我尤其喜欢‘戏曲名家’这一篇章,岐山的戏曲名家把我带回了童年和青少年那时看戏的日子。我不只是喜爱秦腔,而且,曾经是秦腔演员。‘文化大革命’那时候,作为我们陵头大队文艺宣传队里的骨干,我曾经在岐山县城里的岐山剧院舞台上参加过岐山县文艺汇演。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县城岐山剧院演戏。”我是“老岐山”,这段话引起自己的共鸣,勾起了我对岐山剧院太多的记忆。

岐山剧院最早在岐山县城东大街,它的原址为山西会馆。会馆面北座南,临街而建。街面中间是山门,两侧是街房,东四西三,山门与西面街房中间门首悬有“山西会馆”牌匾一方。再向里,便是宽畅坦荡的平台,院庭宏大,两边榆槐参天,荫如伞盖,是平时集会、看戏的地方。平台南端有三间戏楼,台口正对山门大殿。戏楼分上下两层。上层是演戏的舞台,下层是南达义地(安葬不能送尸返故同乡的地方)的通道。戏楼前檩上制有“同乐台”牌匾一方。整个会馆占地十八亩,设施齐全,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壮观。

据现存的会碑记载,岐山县城的山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明末清初,山西人在岐经商者只十余家,那时每岁伏腊不过置斗酒肩豚私室相聚而已。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山西兴县举人郭履恒(字临泉)由三水(今淳化县)令,调任岐山知县,始倡导修建会馆正殿一楹,偏殿各一楹,戏楼一座。庭轩爽垲,绘饰焕然,使会馆形成一定规模。山西会馆建成后,在岐经商的山西同乡每年分别于农历四月初八、九月十三定期聚会两次,会期在馆内唱戏娱乐,给官府衙门、地方绅士和同乡送票、看座,以联络感情,结交关系。平时会馆的经费,主要靠会馆山门东西两侧七间街房的租典费和戏剧班社占用戏楼演出的场租费。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会馆从1952年被新建立的岐山县人民剧团占用,从此,这里便成了岐山人民集会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老一辈戏迷们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县剧团充分利用原有的山西会馆戏楼,以唱卖戏为主兼会戏,一台戏接着一台戏演出,一张票几分钱到几毛钱,还是露天场地,一票难求,看戏的观众拥得水泄不通。当时,人们在工余时间徒步四五十里路,赶到县城看一场岐山县人民剧团秦腔名家的卖戏,盛况空前。山西会馆历经二百年后,改建为岐山剧院。现为时代购物广场。

岐山剧院的建设历经了十年时间。1957年县财政拨款只是对旧戏楼进行改造,1971年4月拆除,筹建岐山剧院,1973年舞台告竣;1977年10月会馆设施全部拆除,筹建观众池、休息厅,直到1980年初冬整个剧院才算落成。建筑总面积(含附属建筑)3573平方米。观众池设1506座,楼上设133座,共计1639座。为县城内重大集会和文艺演出的主要场地。当时,这在宝鸡地区所有县区中算是唯一的一座县级剧院。县上举办剧院落成典礼专题晚会,由岐山县人民剧团演出新排历史传统秦腔剧目《宝莲灯》,县政府特邀周边县区嘉宾出席晚会,因此发出的票少了些,还招惹了不少场外没有入场观众的埋怨声。剧院从开始建设就存在某些“先天不足”,舞台场地建起来了,没有钱安装隔音、取暖、降温、通气等设施,欢众观看演出时,回音大,唱腔语词听不清。通气差,夏日闷热难耐,冬日寒冷冻得人浑身发抖,这些情况都是剧院的致命伤。

虽然就是这么一座条件简陋、不起眼的小剧院,舞台却不小。它演绎着岐山的历史沧桑,反映着社会世情的变化,舞台上的喜怒哀乐、现实中的生死离别,把历史与现实,过去和未来联系成一股民心民气。所以,一个县城的剧院就是一座地标,反映着岐山文化积淀和层次的深度、广度、厚度。就是这座小剧院,走出一批批戏曲人才,如被人们誉为“张班长”的张德明,还有丁良生、张兰秦等名扬西北,也培植了付志忠、张凤财、杨元丽、贺冠玉、庞宏丽等驰名西府的秦腔名家。足以让岐山人骄傲和自豪。

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提高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从2014年起,岐山县实施岐山大剧院建设项目。剧院总投资8600万元,总建筑面积8216平方米,是我省唯一一个县一级A类剧场。剧院建设中,得到了国家文化部、省市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省文化厅专家为该剧院建设提供了全程技术咨询和保障。县文化主管部门以创建一流剧院、打造精品艺术殿堂为目标,攻坚克难,经过两年时间建设,大剧院如期顺利落成。

今日的岐山大剧院,位于岐山县城礼乐路北段。已不是40年前的那个情景,早已物是人非,旧貌换新颜。外形新颖,雄伟壮观。剧院由舞台、音乐池、观众池、灯光、音响五大部分组成,舞台设备都是由甘肃工业大学专门设计制造,音响、灯光、声艺、领焰都是由国外进口的产品,几者融为一体。舞台、观众池宽敞,一排排座位错落有序,舒适优雅。音乐清晰,灯光柔和,为演出增光添彩,助力助威,使演出效果俱佳,给广大观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可同省城专业院团大剧院媲美。因此,岐山大剧院还被国家文化部专家认定为全国县级剧场建设标准示范工程。

岐山大剧院落成之时,正赶上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由洛南县剧团创排的展演剧目《沉香》成动演出落幕之后,26日至27日由宁夏京剧院新排大型京剧历史剧《庄妃》又亮相岐山大剧院。该剧目是“十一艺”“文华奖”评奖剧目之一。因为他们的出彩,闹红了岐山大剧院。剧场内座无虚席,场场爆满,让广大欢众大饱眼福。我作为陕西日报社的一名资深通讯员,理所当然承担起此次报道任务,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我提早与报社取得联系,提前介入采访,加班加点写稿,连续几天做到了今日活动均见诸于第二天《陕西日报》。这件事现在回忆起来,让我感到十分自豪。接下来的是2020年10月,岐山大剧院又被确定为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6场评奖剧目演出场地,均获得演出圆满成功。

岐山大剧院自建成投运以来,不仅承担着国家、省市重大演出活动,平时,岐山大剧院还经常承接全县性、行业性文艺调演、汇演和重大节日文艺节目专场演出,以及专业演出团体演出剧目舞台试演。2019年11月27-28日,由岐山县剧团创作的大型历史传统秦腔廉政新剧目《甘棠清风》在岐山大剧院首次上演,因为演职人员的精彩表演与大剧院先进的现代科技舞美手段的完美结合,演出一举取得成功。同时,场内场外、线上线下互动,多家新媒体网络呈现爆屏。仅岐山洪霖微信平台统计,首场演出点击量多达20万人次。不仅如此,不时还有省市秦腔专业院团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岐山大剧院成了岐山县域一个最热闹的地方。大剧院北广场,还被县上确定为岐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是岐山市民清晨、傍晚开展健身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一座剧院,一部史书。从岐山剧院到岐山大剧院,名称的改变只是一字之差,存在了近40年的岐山剧院在岐山县消失了,但它却浓缩了岐山县的文化发展史,深藏着无数岐山人的青春记忆。今天,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剧院——岐山大剧院屹立在岐山人敬仰的视野中,标志着岐山戏剧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代。

本组图片提供/赵智宝


编辑:金苗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