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榆林闹市的博物馆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住”进榆林闹市的博物馆

古丝绸之路脱模艺术馆里,陈列着5000多件古代脱模泥塑艺术品。

陕北民俗博物馆里的标志性艺术展台“陕北民俗飘带”,展示着陕北文化艺术中的各类民俗场景。

陕北民俗博物馆里,各式各样的陕北刺绣色泽鲜艳,制作精美。


陕西日报记者 张乐佳文/图

左拐右绕,记者终于在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的一众餐饮店之间找到一个“神秘”入口。在榆林市榆阳区这条总长仅1.5公里的步行街上,像这样的入口还有好几个,它们最终通向了被称为夫子庙六馆的6座博物馆。

博物馆常以庄严肃穆的形象示人,而这些藏身闹市的博物馆,是会被商店和小吃摊掩盖光芒,还是会与其相辅相成,碰撞出更多火花?

闹市角落藏“宝贝”

游客在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沿街小摊前驻足时,可能不会想到,此时楼上的展厅里,正静静地摆放着报界宗师张季鸾所立的“三绝碑”。6月23日,记者来到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发现像这样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

2019年起,榆林市为推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打造文化旅游地标,在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上先后建成了陕北民俗博物馆、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陕北红色藏品陈列馆、古丝绸之路脱模艺术馆、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展览馆和中国算盘博物馆6座博物馆。

由于街区空间有限,夫子庙六馆只好“入乡随俗”,藏身闹市角落,但这并不妨碍其藏品熠熠生辉。

“炕头石狮是陕北人的艺术佳作。这里展出了足足1076只狮子,全部由匠人手工打造,没有一只造型相同。”在陕北民俗博物馆,讲解员刘进媛向记者介绍,该馆拥有来自民间收藏家捐赠、借展的石狮、刺绣、剪纸、面花、七十二行老物件等民俗藏品共7000余件,虽非价值连城,但胜在无奇不有,“有些可能连地道陕北人都没见过”。

而夫子庙六馆中以“个性”著称的,是榆林籍收藏家赵占明捐建的中国算盘博物馆,馆藏算盘近2万件,被誉为“收藏算盘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显得更为传统一些。“我们的镇馆之宝是大唐故安优婆姨塔铭,右为楷书,左为粟特文,是罕见的双语塔铭。”讲解员刘思思介绍,此外,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还藏有章炳麟撰文、于右任书字、苏州集宝斋刻字,张季鸾为其父所立的“三绝碑”等珍贵石碑,文学艺术价值极高。

相比之下,其余3座博物馆面积虽小,但“宝贝”却不少。

占地面积仅300平方米的古代丝绸之路脱模艺术馆里藏着5000多件善业泥、擦擦、擦模,它们是古代佛教造像流传发展的重要见证;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展览馆里陈列着1997年以来馆长赵云章带领团队收集的700多位榆林籍名人的影像资料,构成了一幅“榆林骄子全貌图”;在陕北红色藏品陈列馆,上千件藏品娓娓诉说着革命故事。

“夫子庙六馆地方不大,里面倒是‘五脏俱全’,馆藏文物非常丰富!”游客们赞叹。

不断“进化”的博物馆

“看过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吗?剧中角色姚汝能的原型就是这块石碑的主人。”在古代碑刻艺术博物馆,刘思思时常更新解说词,激发游客兴趣。

“博物馆的解说词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名讲解员都应培养自己的风格,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断学习、补充和完善。”榆阳区纪念馆博物馆管理服务中心宣教股负责人白玉认为,要想在繁华的商业街吸引游客的注意力,除了凭借文物珍宝,博物馆还要不断优化提升教育服务功能,做到与时俱进。

“我们每周开展学习讨论,汇总游客提出的疑问并深入探讨。”白玉介绍,“比如,游客提问,如何分辨民俗馆馆徽上的‘抓髻娃娃’的性别?我们为此专门向民俗专家请教探讨,使大家对馆徽背后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学习讨论,我们逐渐完善了夫子庙六馆所涉及的知识体系,提升了游客的博物馆游览体验。”

夫子庙六馆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另一点:重视游客互动,让参观者成为建设博物馆的重要力量。

“‘姑娘,这些人我们年轻时都认识,当时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哩……’常有游客对我们这样说。”在走出家乡的榆林人展览馆里,讲解员王珊表示。当在人群中惊喜地发现一些懂行的游客时,她总是很乐意把“主场”交给对方,然后赶快查资料,再把这些知识吸纳进自己的讲解词中。

“从游客身上可以学到很多。”白玉说,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工作人员共同让博物馆变得更“广博”。

“软件”在进化,“硬件”也在更新。陕北民俗博物馆剪纸艺术多媒体交互体验区的地面上,投射着各式各样彩色的陕北剪纸。游客们惊喜地发现,用脚轻轻一踩,这些投影就能淘气地“躲避”,幻化出更多美丽图案。

此外,炕头石狮子幻影成像、水墨装置多媒体艺术展区、古代墓穴构成动画、红色报刊书籍展示台……乘着“数字化快车”,夫子庙六馆在虚拟展陈、互动体验等方面不断更新升级。

文化融入“烟火气”

卖烤肉、炸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紧邻商圈和车站,夫子庙街区从不缺少热闹。但博物馆该如何融入市民生活?

“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榆阳区纪念馆博物馆管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李立向记者介绍,为了扩大博物馆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他们采取多种手段,比如邀请民俗专家、高校教授来馆开办培训讲座,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免费讲解活动,在暑期招收小小讲解员,建设中小学研学基地等。“我们尝试使用抖音等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夫子庙六馆,用好本地资源。”李立说。

“博物馆会大量接待政务团队、研学团队等。”白玉介绍,受疫情影响,夫子庙六馆客流量有所减少,但此前月客流量可以达上万人次。今年6月,包括西北工业大学、陕西文艺名家采风团在内的多个外地采风团走进了夫子庙六馆,让陕北地域文化和民俗特色走了出去。这里成了陕北文化遗产对外展示的窗口。

夫子庙六馆的文旅属性,也为商业步行街增色不少。2021年,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上榜2021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021省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榆林市文化体验集中地。

多名接受采访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坦言,博物馆要进一步发挥“大学校”作用,必须让文化真正融入日常生活。

“我们会推荐家人朋友来。”刘进媛说,“刚开始大家不理解,逛街是为了轻松娱乐,怎么还要来博物馆学习?”但游览后,许多人就改变了这一想法,原来参观博物馆可以成为一种新的休闲生活方式。

逛街玩乐之余,来到博物馆收获知识;在博物馆参观研学之后,来到步行街感受繁华夜市,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文化不仅离生活更近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扑面而来。

“我们下午调休,准备一起去逛逛!”博物馆讲解员姑娘们换下工作服,换上青春靓丽的便装,汇入步行街的人潮中。与她们擦肩而过的,是两个年轻的游客,他们被博物馆外墙装饰吸引,走进了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



编辑:王俞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