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孙犁逝世二十周年暨“我与孙犁”丛书首发交流活动举行

曲终韵犹在 荷香润心灵

发布时间:   作者:仇宇浩  来源:天津日报


天津日报记者 仇宇浩

本月11日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主创、文学大师孙犁先生的二十周年忌辰。昨日,由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天津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纪念孙犁逝世二十周年暨“我与孙犁”丛书首发交流活动在市政协委员履职活动中心举行。

  汇集最新研究成果

  出版人、丛书作者、孙犁家属代表等嘉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直播分享了关于孙犁的温暖往事。

  嘉宾们表示,孙犁是党的文学事业、新闻事业的骄傲,也是天津的骄傲。纪念孙犁先生,就是要向他学习,要像他那样始终把自己的人生融入祖国的命运和时代的洪流,用自己的笔触记录历史和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像他那样牢记初心使命,为人民大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要像他那样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1957年1月,孙犁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首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纪秀荣透露,“当时在《铁木前传》的内容简介中写着‘作者还准备写作本书的续篇:《铁木后传》’。但因种种原因,这个续篇未能完成。时隔六十五年,为纪念孙犁先生,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我与孙犁’丛书。”

  该丛书共五本:冉淮舟的《欣慰的回顾》,谢大光的《孙犁教我当编辑》,肖复兴的《清风犁破三千纸》,卫建民的《耕堂闻见集》,宋曙光的《忆前辈孙犁》。五位作者都是京津两地的作家和编辑,都与孙犁有过深入交往,并在各自领域里深读孙犁,他们通过独有的洞见和感悟,从多视角、多层面、多维度为读者呈现了鲜活真实的孙犁,让读者感受到经典滋养生命的力量。

  该丛书策划人宋曙光是孙犁先生主创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的接续者,有着几十年的副刊编辑经历,对这块园地有着至深情怀,他一直想为孙犁先生编一套纪念丛书,如今终于圆梦。宋曙光说:“这五本书虽然讲述的是同一个作家,却又绝不雷同,反倒因为作者的不同身份和经历,使书的内容更显丰满与多彩。以往有些文章是从史料到史料,缺乏现场感,而我们从多视角、多层面、多维度写出的孙犁,相互印证,互为弥补,为孙犁的影响依然深入人心提供了确信而翔实的文本。”此外,丛书在资料的真实性、写作的严肃性、内容的可读性等方面,均体现出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含量,是近二十年来孙犁研究的最新成果。

  孙犁之孙孙瑜表示,感谢曾与爷爷结下不解之缘的五位作者和出版社,为读者呈现出有血有肉的孙犁,从而让更多人了解他和他的作品。

  孙犁作品常读常新

  孙犁的作品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任凭时光流逝,都带不走读者对他的热爱。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年来,不断出版发行的各版本孙犁著作超过两百种。从《荷花淀》到《曲终集》,孙犁的作品犹如盛夏荷香,滋养、澄净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

  接受记者专访时,从北京赶来的《中国发展观察》原总编辑卫建民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孙犁是鲁迅的传人,赓续鲁迅精神,坚守作家良心。”他向记者展示了珍藏的1957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铁木前传》,并表示孙犁作品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对读者来说,就是绿色精神食粮,常读常新。非常适合生活富足之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当代读者,能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不迷惘、不盲从、有定力。”

  年轻人该如何走近大师、阅读经典?卫建民建议年轻读者先从孙犁散文读起,“孙犁的散文就像玉米面粥、萝卜白菜,滋味清淡有营养,滋养心灵很养人。孙犁的读者,近年以指数级增长,孙犁的‘后发优势’引人注目。”

  在线参会的肖复兴认为,孙犁先生在全国都是一个不可或缺和无可取代的存在,他的文字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孙犁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出版“我与孙犁”丛书,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在线参会的冉淮舟说:“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读者,我所感受到的孙犁同志的为人之道和为文之法。这么多年来,他的作品,以原有的姿容、完整的队列,顺利地通过历史的严峻检阅。可以肯定地说,孙犁同志的作品是传世的,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