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韵流过的乡村音乐——读刘云《草木光景》

发布时间:   作者:蔡汝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蔡汝平



你看到的是景,

景看到的是你,

留驻乡土的人们,

看景也是看你,

这一切催生着人的乡愁,

而乡愁只有两个字:喜兴。


最近读了刘云先生的散文集《草木光景》。闭目凝神,思索良久,这些读起来让人快乐的散文使我收获了什么,我想,至少是快乐、兴味和美。几个月过去了,刘老师的文字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就像一把挟带着清水的软刷,微波汹涌中慢慢地冲刷着我的思想,净化着心灵的尘垢,甚至“怂恿”着我有一股冲动想要前往文中那些令人神往的地方,再去信步品评一番。

比起诗歌和小说,散文的文字自由、空灵。虽不如小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也不及诗歌意蕴深远,但经刘老师的墨毫闲情挥洒,却让我读得像品茶一般,清香悠远,诗韵荡漾。神秘的中国文字在刘云老师的手中仿佛活了一般,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信手拈来,仿佛都是一个个音符,它们跳动着、流淌着,像一曲养心的轻音乐,有节奏的在心底缓缓荡漾,抚平一切浮躁和不安。《草木光景》处处洋溢着各种快乐和趣味,甚至在辛苦的劳作中也能挤出丝丝甜味来,确实值得一读。

读《草木光景》,如听一曲悠扬的牧歌,舒缓、宁静、悠长。在刘云的笔下,水面的声音、火焰的声音、母亲分娩时的声音,都是《乡村音乐》,都需要细心的侧耳去听,听一阵小风从乡河如镜的水面轻轻地划过,听火焰明显有噼啪作响的感慨,听一声响亮的啼哭,以光芒的形式,从农舍所有能够透见光亮的空间穿透而出。清水悠悠稻花香是音乐,下谷子的雨是音乐,亲爱的水是音乐。满篇草木光景,就是一曲悦耳的音乐,不断在耳边回响,让人静下来,让人有顿悟的灵感。

读草木光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极致热爱。生活不是抱怨生活的客观现实、客观麻烦和客观压力,而是接纳现实的客观,寻找自我的新生力量。草木光景给我们展现的是作者细致到内心深处的温暖柔软,那种生活赋予的强大力量和勃勃生机。在作者的笔下,我们能看到山上槐花在春天绽放,看到黄豌豆飘着的清香,可以享受淘米水的妙用,可以抚摸有温度的老墙,可以到僻静的山乡里去,看田地、谷子、苞谷、河里的水和水两岸田地里散发出清水那样的香气、土的香气。那是对乡下生活热爱到骨子里、熟悉到骨子里,享受到骨子里的爱。

《草木光景》是对乡愁的无限眷恋。作者说,你走到一个乡村,就能读到如花的乡愁。这种乡愁缠缠绵绵,萦绕在作者心间。他一直生活在陕南,对陕南一往情深的爱:陕南是泉眼组成的,陕南是河溪组成的,有草木的地方,就有清水。它们在地下冒出来,是一汪泉的眼睛;它们从林子里出来 ,是一条条的溪。一条汉江,水碧静得深绿,冬天的江水静若处子,像大家庭里的碧玉。老墙是有温度的,你祖父背上的温度,像饭菜的温度,老墙屋子的冬暖夏凉,正好是家的感觉,可以依靠。在城市生活累了,总会找机会回到乡间去,看清水在河里流着,水草随性地在有水的地方长着。作者把对乡愁的眷恋,融进了乡村的一事一物,一花一草,融入他最纯真最诚挚的情感。

《草木光景》是对劳动本色的由衷赞美。高尔基说: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读草木光景,一定会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场景的熟知,脑海里浮现的农忙时劳作的场景:在凤堰的小暖风中,听布谷唱春,看农民在田里耙田,清田坎,送农家肥,看庄稼把式在大堰塘用红公鸡和米酒祭谷神,然后扒开堰口引水灌田(《清水悠悠稻花香》。劳作的成果出来了,喜兴便挂在脸上了。我爱的老院子前前后后,左右团转,都种上了能开,能结果的,能长叶子的。我祖母种的小金瓜最好,长得繁荣,色泽金红,有金属感,瓜老了,用手敲击,仪敲木鱼子,蒸干饭吃,甜面而要掉舌头。这劳作也是一番祥和喜庆的味道。

《草木光景》写了乡村四时风景、农活物事,风花雪月,读来如品一杯陈年老酒,香气馥郁。如听一首悠扬的歌,句句直钻心底。虽是散文集,硬是弥漫着诗的意味。愈读愈有味,越品越弥香。作者用高雅的生活情趣,刻写了不朽的草木传说。



编辑:无敌           责编:王越美           终审: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