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艺术流派传承研讨会在易俗社剧场举行

发布时间:   作者:赵梓希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赵梓希)成立于1912年的易俗社即将迎来建社110周年,8月3日—4日,作为西演·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头戏,西安易俗社艺术流派传承研讨会在西安易俗社剧场举行。

两场研讨会分别由著名编剧、易俗社原社长冀福记和西安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西安艺术》执行主编韩健主持,与会数十位专家集中研讨了易俗社著名秦腔演员刘毓中所创立的刘派、孟遏云创立的孟派、肖若兰创立的肖派和陈妙华创立的陈派在秦腔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当下秦腔发展的影响,并深入讨论了如何在继承前辈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秦腔流派,在新时代如何坚持秦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剧协《中国戏剧年鉴》主编李小青,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陕西省剧协党组书记李生茂,戏剧评论家、西安市文化局原局长苏育生,西安市文化局艺术处原处长李平,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艺术指导、研究员杨云峰,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有军,陕西省文化厅振兴秦腔办公室原主任、剧作家、评论家王军武,秦腔老艺术家郭葆华、张詠华、桑梓、孙莉群、贺林、刘晓玲、王荣华、吕秋娟以及各流派传人、易俗社中青年演员等近百人也参加了研讨会。

杨云峰以《易俗社流派传承的文化底蕴》为题,从易俗社是现代市民文化的先驱、戏曲流派的七个必备条件说起,讨论了流派的诞生不仅需要社会条件,更需要演员自身的努力和天赋;苏育生根据刘毓中的从艺经历、剧目特点、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讨了其艺术成就,并分析了他对后学者的影响;李有军结合刘毓中自述《我是怎样练功和演戏》内容,深入讨论了20世纪秦腔剧种的流派美学体系的生成和典范作用。

孙莉群深情回忆了自己与肖若兰搭档演出的经历,赞誉其艺德高尚、艺术精湛,并建议对秦腔各流派进行深入归纳整理,对易俗社表演风格进行全面归纳;张詠华结合在《三回头》的表演,探讨了老艺术家的敬业精神,并分析应当如何传承孟遏云、肖若兰的唱腔特点;刘晓玲认为,当下对秦腔流派还缺少总结和宣传,她以肖若兰为例,探讨发现流派、保护流派、传承流派是秦腔艺术不断发展、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刘毓中弟子桑梓认真总结了老师的艺术风格与社会影响,认为应坚持老师坚持守正创新、严谨认真的艺术观念,学习其尊师重道、博学钻研的态度;陈妙华弟子吕秋娟结合自己跟随老师学艺17年的经历,讲述了老师钻研艺术、教导学生的日常点滴;肖若兰弟子王荣华根据自己多年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强调了不仅应学习前辈的艺术和技术,更应当学习其严谨的精神。

研讨会上,众位专家一致认为,易俗社在长达一百一十年的演出历史上涌现出了大量优秀演员,也开创了诸多秦腔流派。诸位名家的精彩艺术不但在当时影响巨大,也带动了后来的秦腔发展,为推动秦腔艺术广为传播、流派风格不断巩固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新时代,易俗社作为绵延至今的古老秦腔艺术团体,应当全面继承前辈经验、认真学习前辈精神、努力挖掘艺术内涵,同时秉承百余年间易俗社诸位先贤锐意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坚定不移流派继承、积极探索流派发展,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传承中保护和发展。


编辑:雪儿           责编:王越美           终审:思羽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