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大学非遗实践队调研柞水县草编工艺

发布时间:   作者:刘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刘洋)素有“终南首邑、秦楚咽喉”之称的柞水,属典型的移民集散地,秦楚文化在此交汇,孕育出许多灿烂的民间文化瑰宝。柞水手工编草碗技艺就是埋藏于民间的一朵非物质文化遗产奇葩,并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为加强对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弘扬与保护,讲好非遗故事,西安工业大学非遗文化调研实践队8月5日至9日前往商洛市柞水县调研草编工艺发展历程。



实践队员首先向群众发放问卷和随机访谈,了解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前往柞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了解“草编工艺”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草编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少,从事草编工艺的人也越来越少,且草编品种单一,柞水草编工艺面临着逐渐失传的困境。

在曹坪镇,曹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熊小平介绍了曹坪镇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和草编工艺的历史、价值和发展愿景,并与在场的大学生们交流分享了基层服务的工作经验。



为了准确了解草编工艺的历史渊源,实践队前往柞水县图书馆。通过查阅《县志》,实践队员们了解了草编工艺的发展历史,尤其是“草碗”的历史渊源。明末清初,湖北阳兴县蔡氏家族移民柞水县曹坪镇,并将湖北民间手工草编技艺带入,祖祖辈辈从事民间编草碗技艺,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经考证,草碗技艺在柞水县一带十分广泛,草碗的廉价实用受到民众的喜爱,加之土漆的医药价值,使草碗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能,历史上曾经朝贡。

为深入了解草编工艺的发展历史与制作工艺,实践队前往曹坪镇草编工艺传承人蔡荣耀师傅家中进行学习。



位于曹坪镇中坪社区二组的蔡氏家族,清同治年间由湖北阳兴县国和乡迁徙落脚至此,发现柞水金井河上下六十里有极丰厚的龙须草资源,便世代从事编草碗技艺,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传承有六代人之久。蔡荣耀师傅和其子蔡虎受祖辈影响,一直从事着手工编草碗的技艺。

蔡师傅介绍了手工编草碗的四个流程:(1)割龙须草。龙须草割回家,打捆置放在干燥通风的室内阴干。草编开始只需用水喷洒,让龙须草稍变潮湿即可编制草碗。(2)手工编织。在编草碗前,除备好龙须草外,还要备好贮麻,另备大针、剪刀等工具。草碗大小尺寸没有固定模式,全凭草编工匠自己把握。编制分为“起底、圆腰、收口”三个部分。(3)打磨上漆。草碗编好后,关键工艺在于打磨上漆,主用当地的漆树所产的土漆进行四次上漆,“头道漆密封缝隙,二道漆填凹抹平,三道漆打磨成型,四道漆增加光泽”。上漆工艺较为繁杂,耗时较长,每道漆间隔五至七天,而且在上漆前首先要把草碗编制中的麻、草外露处仔细剪修。另外,在上二道漆时要添加少量石膏粉,以利于抹平勾缝。(4)构图彩绘。四道漆工艺完成后,便根据编制品的大小,设计衬托图案,然后进行手工彩绘。



队员们亲自动手学习草编工艺,体会到手工艺品制作过程难、用时长,同时也感悟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队员了解了草编工艺的发展历史、销售渠道以及工艺流程,认为销售渠道单一,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了解了柞水草编工艺的历史,在传承创新和销售传播方面也有了一些思考。


image.png



编辑:金苗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