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来,儒家成了中国的土著信仰,而且逐渐繁衍壮大,到现在已然成了东亚的主流价值观。中国人尊儒,总觉得儒家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像基督教义所谓的你打我左脸,我把右脸也奉献出来让你抽一样,这简直是天大的误解。

辛弃疾:词坛飞将今不在

发布时间:   作者:魏百平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汉代以来,儒家成了中国的土著信仰,而且逐渐繁衍壮大,到现在已然成了东亚的主流价值观。中国人尊儒,总觉得儒家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像基督教义所谓的你打我左脸,我把右脸也奉献出来让你抽一样,这简直是天大的误解。

汉代以来,儒家成了中国的土著信仰,而且逐渐繁衍壮大,到现在已然成了东亚的主流价值观。中国人尊儒,总觉得儒家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就像基督教义所谓的你打我左脸、我把右脸也奉献出来让你抽一样,这简直是天大的误解。

儒学脱胎于春秋乱世,这个学说本身就有反抗暴政的基因,只是方式反其道而行之罢了。儒学老祖宗孔子本人官最大做到鲁国的大司寇,位列三卿,摄相事,上任七天就诛杀了妖言惑众的名人大V——少正卯,可见夫子本人不但会做学问,处事上也不是一个善茬。虽然一生像丧家之犬,大部分时间都在要饭,但不得不佩服,他老先生靠着一张嘴,成了至圣先师,终生推销他的儒家学说,一有机会就要实践抱负,表现出了积极入世的态度,这和后世那些只会之乎者也、毫无动手能力的酸儒截然不同。儒家传人亚圣孟子甚至说出来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大逆不道的话,这让后世的朱重八之流听到还不把你皮扒了充草示众?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就逐渐失去了反抗的本能,变得像太监一样扭扭捏捏,粉饰太平,成了给帝王唱赞歌的流行歌手。历史上除了知行合一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外,读书人更多的出场形象是:为强权鼓与呼的儒生、匍匐于殿下的奴才和吟风弄月的文人。熟读四书五经的举子们要么读死书以嘴误国,要么逞风流依红偎翠,要么装清高逍遥世外。很少有武能纵横天下,文能安邦定国的英雄。

自古文人多软蛋,才气和骨气不可兼得。但凡事都有例外,我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个例外。辛弃疾——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初高中语文课上都学过他写的诗词,记忆最深的还是那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果你没有听过,那只能说明你要么白痴,要么盲流。辛弃疾词写得绝,有“词中之龙”的美称,既豪放又妩媚,达到两宋词的最高境界,比东坡先生还略显牛逼。他能写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能写出“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伤心,能写出“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忧伤,也能写出“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多情。虽然这样,但让我真正佩服他的不是诃,却是武功和气魄。

名人出场都不凡,辛弃疾也一样。他出生在南宋初年金国统治区的山东济南。当时宋金对峙,宋高宗杀了岳飞偷安江南。辛弃疾自小父母双亡,由祖父辛赞抚养成人。辛赞虽然当时在金朝当官,但身在金国心在宋,一心希望宋师北伐中原收复旧河山。所以他对辛弃疾用心栽培,带他上各类兴趣班,补习文治武功。有空还亲自携孙子登高南望,指画河山,培养家国情怀。在祖父的精心抚育下,辛弃疾自小就体格健壮,文采斐然,剑术高超,胸怀大志,负有大才。

一般少年,长到15岁的时候,心思都用在了情窦初开上。但此时的辛弃疾却已经两次深入金国腹地,利用科举之机,刺探情报,绘制地形和军情图,这可是掉脑袋的事情,需要敏锐的洞察和超强的应变,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惊人的胆识。

宋绍兴23年,金国新主完颜亮通过杀兄取得皇位。他好大喜功,梦想南方的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于是举国大肆进犯南宋。面对亡国之祸,一向阳痿的高宗皇帝没像以前那样撒腿就跑,终于口含伟哥硬气了一把,派出部队迎敌。而在金国后方,被金国残酷统治的各地北宋遗民也揭竿而起。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辛弃疾已经为此等待了22年。现在,历史为他铺好了红毯。横槊少年气凭陵,乘着乱世,辛弃疾很快拉了一支2千人的队伍。考虑到股份太少,他带队入股了另外一支义军。首领耿京欣赏辛弃疾的能力,任他为掌书记,保管义军大印,这相当于调兵虎符,领导连自己的脑袋都交给了他,可见对他的欣赏。不久,辛弃疾发现了一个叫义端的和尚是个人才,就介绍给耿京。只是辛弃疾这次看走了眼,这花和尚见利忘义,一天晚上乘辛弃疾不备,将大印偷走投奔金国领赏去了。见此情景,耿京大义灭亲,要剁了辛弃疾。刀口下,辛弃疾立下军令:给我3日,追回大印,否则以死谢罪。毕竟是兄弟,耿京相信了他。

辛弃疾一人披星戴月,快马加鞭,终于在去金国军营的路上截住了义端。狭路相逢,分外眼红,不顾可怜的求饶,只有满腔的义愤,手起刀落,秃驴的脑袋就滚落马下。拭去刀刃上的热血,捡起那个死不瞑目的脑秃头别在腰间,马蹄嘚嘚,回去交差。

自此以后,耿京更加信任这个年轻人,凡要事都与他商量。辛弃疾借此机会,对耿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经不住三番五次的劝说和洗脑,耿京同意归顺南宋,并让辛弃疾前往南方商议。辛弃疾一行面见皇帝,受到领导高度赞扬和褒奖,并奉表北返,打算对义军加官封赏后率部南归。没想到,在北返的路上,听说耿京被叛徒杀害,义军已经投降了金国。

一般人到这个地步,正常的反应都会像猪八戒常说的那句话:散伙,分钱,回高家庄。人都没了,你招降个毛呀!但英雄一般都不是常人,越是危急越显示英雄的特质。辛弃疾二话不说,挑选了50骑亡命之徒,直奔义军大营。当此之时,那叛徒正和金国官员议事。辛弃疾又是二话不说,乘众人惊愕之际将那叛徒捆于马上飞奔出营,而这时他周围有5万余待降金国的部队,众人这时突然反应过来。辛弃疾敢万军中探囊取人,自有其思虑和胆魄,他大叫一声:宋军正在前来,你等都是大宋子民,受金人欺凌日久,何不乘此维护民族大义。最终有1万多人随他南行渡过长江投奔宋朝,而那个叛徒也被砍头祭军。这一情景他在词作《鹧鸪天》中有描述:“壮岁锦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每次看到这个地方,总觉得这不是一个文人的做派,反倒像是一个关西大汉,手执血刃,豪气干云。一个文人把事做到这个份上,实在是不容易。遗憾的是,因南宋被金国吓破了胆,实行投降主义的国策,而辛弃疾一心要出师北伐收复失地,与领导想法格格不入,导致后半生一直英雄气短。他从20多岁南归到临死前一直不被重用,甚至被皇帝叫去面圣问策,但最终都不了了之。他人生后期主要干的事就是:我是宋家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弹压茶匪,镇压民变,创建飞虎军,30多次频繁调动岗位,宦海沉浮,甚至多年赋闲在家,始终无法实现王师北进的壮怀。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有时间与朱熹、苏轼、陈亮等人物研学交游,诗书唱和,快意人生,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壮怀激烈的名篇佳章。

其实,如果就这样认命,远离政治漩涡,不再考虑什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倒也落得清闲省事。但辛弃疾同志之所以是辛弃疾,就是因为他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从始至终没有忘记“醉里挑灯看剑”,没有忘记《美芹十论》中条陈战守之策,没有忘记锄豆溪东时弹铗悲歌,他一生都在为国去除疾病,虽九死而不悔,这才是我真正佩服他的地方。

一个人把词写得那么好,还能胸藏韬略、上马杀敌,辛弃疾是第一人。唐伯虎即使点一百个秋香,于我来说也只是一个才子;李白纵然粉丝无数,也只是一个当红诗人;北国放羊20年的苏武虽然视死如归,也只能算是革命志士;被诛十族的方孝孺,骨头虽硬,终究还是一个没有远见的腐儒。但辛弃疾作为一个文人有如此血性,作为一个武人有如此文采。有舞台就直捣黄龙报效国家,没机会就喝着稀饭梦回连营,不归隐,不沉沦,不使性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真是难得。


编辑:金苗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