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 靖边“二贵摔跤”

发布时间:   作者:魏韬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靖边的民间艺术风格独特,有高亢激扬的“信天游”,热情奔放的大秧歌,多姿多彩的民间剪纸,热情激越的唢呐音乐,风趣幽默的陕北说书……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也孕育了另一项民间艺术奇葩——靖边“二贵摔跤”。  

“二贵摔跤”又叫“二鬼打架”,是流传在靖边民俗“社火”中的一种舞蹈形式,“二人”摔跤,实际是由一个人进行表演。靖边“二贵摔跤”一般在元宵节晚上尾随秧歌队在行进间进行表演,表演时不受秧歌队及鼓乐节奏的约束。元宵节晚上闹“社火”时,看红火的人似潮水,秧歌队要靠“二贵摔跤”先打开场地才进行表演,所以“打场子”首先靠的是“二贵摔跤”。靖边“二贵摔跤”在表演时常以夸张的形象动态、风趣的耍技、滑稽的嬉逗,引逗观众发出阵阵笑声。表演者在整个表演过程都要保持爬蹲姿态,常用的表演动作有“二贵绊腿”“进三步”“退三步”“抱身转”“双步跳”“单步跳”“跪摔”“滚翻”等。艺人在表演时必须按照事先编排好的动作姿态程序逐一完成给观众看,至于表演时间则根据表演者的体力而定,可长则长,不可长则短,但必须完成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序。  

靖边“二贵摔跤”所用的道具,过去是用柳条或竹条编制而成,然后外加麻纸、报纸用糨糊粘贴,涂画出两个假人的面部、头部,然后将制作好的两个假人钉在长60厘米、宽50厘米的木框架上,让两人一手搭肩、一手搂腰,套上戏剧服装,下半部绑上围布即成,表演者表演时要把道具牢牢地绑在背部,两手还须拿做好的两只带脚的小腿道具,袖子应做成和表演者的裤子一样宽、一样长,两只假脚应和表演者的脚尖相对,这样就好像两个人搂在一块摔跤一样。近年来,对道具进行了改革,钢筋架代替了木架,道具服装改装成像蒙古族人穿的袍子一样,表演时既轻松,又逼真。


  

据考察,靖边“二贵摔跤”根据地理、历史、生活方式及清光绪年间《靖边县志》对“社火”的记载说明,在清代已很盛兴。虽然当地志书及其他资料没有明显提及“二贵摔跤”的踪迹,但根据镇靖人民历代闹“社火”离不开“二贵摔跤”的习俗,以及它的艺术水平和本身的古朴韵味,说明它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传说是明代由内蒙的包头传入到本地的。从调查资料上分析,摔跤是蒙古族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是表现蒙古族生活习俗的一种形式,所以说从包头传入本地不无道理。相传,杜子栋已是“二贵摔跤”第五代传承人,可想它的历史之久远。上世纪四十年代,以老艺人杜子栋为首的镇靖秧歌表演在三边地区名声大震。作为秧歌队中不可缺少的“二贵摔跤”自然也会演出频繁,而且在延安鲁艺学员的培训和指点下,表演技艺更加精湛。  

杜子栋、刘正邦等老艺人是“二贵摔跤”技艺传承中的一批优秀艺人代表,他们的辛勤耕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的认可。刘正邦作为靖边“二贵摔跤”杂耍技艺中的代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次把这门广场艺术搬上了舞台,先后多次在市县献技,这些荣耀反过来又促进了靖边“二贵摔跤”艺术的发展与提高。  

靖边“二贵摔跤”在生活和艺术特征上表现为:它源于生活,艺术地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体育运动中的摔跤活动巧妙地运用到舞蹈中,让两个粗壮的“彪形大汉”拼命地摔跤和厮打,互不相让、难分胜负,真有点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之威。艺人的聪明智慧将生活中的二人摔跤通过艺术的“二人”摔跤(实际是由一个人进行表演)的舞蹈形式来体现。这种形式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道具设计和造型型制上的巧妙之处。人物造型多变,关于人物造型的设计,可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观众的审美习惯去创造,不强求统一,民间一般采用明清时期的人物特征和服装款式。


  

靖边“二贵摔跤”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艺术价值。实用价值体现在,亲近生活、亲近百姓,它所表现的动作完全模仿体育运动中的摔跤运动,而且模仿得逼真、生动,观众十分爱看,它常常能给观众带来突如其来的惊讶和喜悦,观者一看就想笑,能为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快感和欢乐。艺术价值体现在,靖边“二贵摔跤”是真实地表达了靖边劳动人民性格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把生活的真情和艺术的真情自然地融合,把现实生活和浪漫主义色彩有机统一,形成不可多得的艺术感染力。 

近年来,在“二贵摔跤”的保护传承方面,当地相关部门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继续搜集、挖掘“二贵摔跤”,并设专门档案,将所获资料全部归档。请专家、老艺人和专业人员深入开展“二贵摔跤”相关方面的理论研讨工作,并把研讨成果编辑成册。每年举办一次“二贵摔跤”培训班,不断发现和培养有才华的年轻表演者,源源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在各种文艺活动中,要求把“二贵摔跤”作为重要节目进行表演。进行再创新,丰富“二贵摔跤”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提升其适应新时期文化变革的生存能力和艺术水准。  

此外,相应的保障措施也及时落实,为了确保“二贵摔跤”能够长久传承下去,制定了相关措施。建立县级主管领导、专家、艺人相结合的靖边“二贵摔跤”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文化馆主管业务馆长为直接责任人的靖边“二贵摔跤”考察小组,对“二贵摔跤”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在多个部门的协同努力下,“二贵摔跤”这一靖边民间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魏韬


编辑:王俞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