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上的金光:榆林治沙的奇迹,是人类精神的财富

发布时间:   作者:亚舍散文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总有一种精神流淌在天地间!人类生存成长的路上,永远都会遇到考验和挑战。凭着生生不息的精神,榆林人直面沙患,逼退沙漠,让毛乌素变成生命绿洲,创造了人间奇迹。新编现代秦腔“生命的绿洲”,让这一奇迹折射出精神的高光,照耀着伟大复兴的征程!



奇绝的创作背景。一个渺小的人在沙漠面前是无力的,一株脆弱的树在苦寒环境是无奈的,但拥有强大精神的人,就可以愚公移山,创造奇迹。石广义和何玉芬的新婚之夜遇到了沙暴,一对新人被堵在了屋子里,第二天他们扒开沙子、狼狈地爬了出来。硬汉石广义在那一刻决心要栽树植绿,让他们的生活中有蓝天绿树,让子孙们活出个人样子。和他有同样梦想的妻子决然加入,两个人挑起桑木担子冲向了无边的沙漠。一棵小树苗种下去,一瓢水浇下去,他们的一个梦想也随之种了下去。广义顶着寒暑住在沙窝里,玉芬一天担水九十趟。一棵树萌芽了,他们像喜得贵子一样兴奋,老天却轻易地把一切抹去。欲哭无泪就不再哭,他们刨去浮沙,再一个窝窝一个窝窝地去栽树苗。历时三年,第一批沙柳终于扎住了根。无奈的是,两个人的努力如杯水车薪。他们只能到处借债,雇人一起来固沙、种树。债台高筑,压得人喘不过气时,又传来晴天霹雳,石广义患上骨癌,不得不截掉半条腿。妻子玉芬像弱柳一样经受着风沙、债务、病情的无情抽打。她铁定决心,鼓励丈夫中途不辍,治沙不止。丈夫死后,她带着女儿、女婿和乡亲们,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三十年治沙育林几万亩。大地绿了,天空蓝了,她有心再干“70年”,却遭遇林权之争,让破碎的家庭再度破碎,伤痕累累的心头再次淌血。不法公司妄图争夺林地,蛊惑女婿为了所谓的五个亿卖掉林子,进行恶意开发。林子是石家人的生命,也是沙漠人的绿洲。整剧在这样一个断面上展开,不断在时空上穿插,以一家人的悲壮来折射治沙育林之艰难,凸显治沙精神之坚定。



艺术家一定是首先自己被感动,才能创作出感动别人的作品。熟悉榆林治沙壮举的人,很容易看出剧中两个主人公的原型。主创人员从榆林人祖祖辈辈治沙的斗争中,从浩如烟海的历史里,细心打捞这些典型的人物、事件和情节,用心体会,精心架构,通过一条主线、四个篇章、多个冲突,在有限的时空里,精彩呈现一部“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现实主义大剧。虽然只聚焦一家人治沙的事迹,但有着整个榆林治沙、人类治沙这样奇绝的现实背景,该剧时刻会把观众从一家的追求放大到一国的奋斗,从一家的牺牲联想到人类的奉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舞台永远连着大世界,跟着大时代,要唱响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主旋律。李梅院长她们立足陕西的精神厚土,又为时代奉献了精神佳作。



饱满的情感张力。近三个小时的演出中,观众的眼泪一次又一次被勾了出来。真没想到,一部治沙大戏竟然可以这样转换成情感大剧。主创人员有意淡化治沙事件的本身,把舞台和灯光更多地交给有血有肉的人,不停地在用感情来推动剧情。黄土地的儿女从来都有火辣辣的爱,夫妻二人用心血浇灌出来的小树发芽了,他们的爱也爆发了。患难夫妻情更坚,妻子瞒着丈夫的病情,守着他、护着他,把丈夫和沙柳一起种到了自己的心里头;丈夫得知病情后,开腔就说妻子的好,理解了妻子里里外外的难,甚至不想再成为妻子的包袱。丈夫死后,每到艰难时、每到动情处,她都要拿出丈夫给她的小铃铛。特别是,到了剧终,岁月染成白发的妻子,与英年早逝的丈夫舞台再见时,满眼仍是浓得化不开的情。始于爱情的治沙梦想,折于治沙的半截夫妻,成于治沙的伟大壮举,两个主人公的爱情,成了统摄全剧的焦点,也成了支撑人心的动力。有了爱情和梦想,重担底下脚步轻,甚至觉得担子软、脚步欢。同样浓烈的还有亲情。儿子大林为了替父还债,毅然出走,走得却是一步三回头,回头再叩首,叩首又哭告。哭声中,有对父母的不舍和担心,有对沙林的维护和期许,也有对妹妹的依恋和牵挂。把疯了的儿子找回来,让女儿委屈地嫁了人,生硬的现实再三粗暴地撕扯着母亲的心,本是柔情若水的母爱只能学会坚强,坚强中渗透着让人心寒的无奈。沙漠本是苦寒地,她们所有的牺牲就是为了改变这一切。为此付出的心寒,像酒精一样燃烧着他们,也燃烧着观众的情感,化作一把把喷涌的热泪。



从女主人公如泣如诉的道情,到老公公天崩地裂的哭喊,到小孙子委屈无奈的酸楚,轰轰烈烈的治沙大戏中,更多地有痛彻肺腑的哭声。当世人都瞩目英雄创造出奇迹般的成就时,很少有人关注过他们背后的牺牲,以及心里的痛苦。这部大戏在宏大的体裁中,选取一个家庭,选取情感主轴,就是在折射人性在历史中的力量,放大情感在牺牲中的煎熬。人人都是奋斗者,从事的行业不同,应对的挑战不同,受到的委屈不同,但到了情感的层面上,所有的奋斗者又都是相通的。该剧拨动了这根心弦,就能从头到尾引发共鸣、让人感动。



浓烈的艺术底色。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在讲述动人的故事,所用的手法不同,产生的效果随之而异。秦腔作为最古老的剧种,保持了原始的激情,也积累着厚重的典雅。为了用激越的唱腔表达感情、交待事件,所有的唱词都经过了用心的打磨,合辙押韵,朗朗上口,耐人寻味。唱法上,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不同情境下,都选用了最有冲击力的方式。女主人公的上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用响遏流云的声腔,塑造了金子般又硬又亮的精神形象。高潮时一口气唱出“十大恨”,唱出天地英雄气,也唱尽了心中万般苦。男主人如一棵沙柳,挺立在自然的风沙和生命的风暴中,开腔就有正气,腿残更显高大。在戏曲的铿锵中,大胆地加上民歌的悠长,让艺术的感觉更接地气,让黄土的情韵更加浓烈。所有参加演出的人员,角色不同,位置各异,但人人有戏,个个增分。“坏蛋”心里盘算时,双手合十中的两个拇指总在不停地转,虽然黔驴技穷,仍然煞费心机,让小人之心昭然若揭。



创新无止境,也无禁区。舞台剧限于场地和条件,自古以来就必须大量留白,更多象征,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也留下了让人想象的空间,客观上挡住了一些年轻人的欣赏。这部大剧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多处使用电影手法进行补白,增强了可视性,扩大了受众面。为了增强舞台效果,黄沙卷地时,八个身穿黄袍的“沙神”就挥舞着袍巾,营造出沙魔乱舞的恐怖;地绿天蓝时,八个身穿白裙的“精灵”则挥动着翅膀,表达着万物欢喜的心情。特别是电子屏的加入,让剧情直接发生在宏大的场景中,进入黄沙风暴中,进入万亩绿林里,极大地延伸了观众的视觉效果。在提供大场景的同时,电子屏还配合情节,做着生动的渲染。比如,生离死别时画面上的鹅毛飞雪,残肢上场时背景中的枯木独立。



大幕已落,余音绕胸。一个个人物、一个个冲突、一个个情节,仍然在心中跳跃,宛如一股股精神的浪潮在心头涌动。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省戏曲研究院 文章来源于亚舍散文


编辑:晓佳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