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霞散文集《梅花语》自序:欲为梅

发布时间:   作者:徐祯霞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ͼƬ1.png 


文/徐祯霞


少年时,曾有人来村中刻字,村人群于其中,我亦抱着孩童的好奇群于其中,总希望刻点什么,但我一个孩子,能刻个什么呢?想来想去,我掏出了自己的钢笔,让刻字人给我在钢笔筒上刻下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刚刚学来的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而我独选下了这句。

在那时,便喜欢上了梅,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竟然对梅情有独钟。

这是我从文章辞海里得来的梅。

后来,母亲在亲戚处移来了一株干枝梅,栽植于我们的庭院,这时,我才对梅有一个真切而具体的印象。哦,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哟!

其实,这只是干枝梅,是梅万千个品种中的一个。

每年的冬天,在春节将近的时候,干枝梅开花了,开出淡黄色的小花,零零星星地分布在那些散而无章的花枝上,光秃秃的枝、光秃秃的杆上开放着一些零碎的小花,薄如蝉翼,一小朵一小朵的,并不艳丽,也并不灿烂,但是却倔强顽强,在严寒的冬日里竟是那样的清雅、温馨与隽永,甚至有一丝丝跳跃的俏皮与淘气。因为它的细碎,很多人并不注意它,但我却是喜欢它的,我喜欢它的凌霜傲雪,不畏严寒,在天寒地冻中一枝独放,开出严寒岁月里仅有的雅意与美丽。王安石曾有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似乎说的便是我家庭院里的梅。

童年的生活是苦涩的,可以说是天天吃糊汤,喝菜汤,但在母亲的调剂下,生活却活色生香,暖意融融。前提是,我们每天必须劳动,只有劳动,收获有足够的粮食与蔬菜,供母亲与我们烹饪,在母亲的巧手下,我们也才可以吃饱吃好。

苦难的生活,也磨炼了我们坚强的禀性。我们自发自觉地干着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甚至还想尽办法创造创收,去山里采野菜、摘野果、挖地根,我们尽着自己最大的能量创造着自己自以为的幸福生活。在那样的日子里,生活虽苦犹甜。

因此,每当我在看到梅的时候,心里总是由衷地喜欢,那种喜欢竟是发自骨子里的,常常觉得自己已经幻化成一株梅,一株在严酷环境生长的梅。

在梅的陪伴下,我一天天地长大。

曾经的那枝笔一直陪伴着我,陪伴了我十多年的学习的生涯,一直到我读完高中,毕业,那枝笔筒破损得不像样子,再也不能使用了,才不得不遗弃。

虽然,我以梅的精神立世,但我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在计划招考的年代,我经历了中考失利,高考落榜,在四六不着的情况下,流落到了社会,曾经的理想和梦想被束之高阁。

即使如此,我亦从来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真诚和热情。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都在努力地生活着,用自己的认真和执着,在做着每一个眼前的和即将到来的事情,而且每一件事,也算是做得有声有色。有老话说:“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这句话,在我身上得到了体现。

我自学了打字,成了一名打字员,因为打字员的职业,让我接触上了文字,尔后,我成了一个作者,又自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再后来,因为丰硕的作品,成了一名中国作协会员,上了鲁院,而我的人生,也因为我文学上的诸多成绩,有了一份可以安身糊口的工作和职业。

几乎每一步路,都有前一步路做铺垫。

此中种种,皆是因为我的顽强与不屈,我没有因为遭遇挫折就向人生屈服和低头,我没有因为人生失意而消沉和沉沦,从此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跌倒了,我重新爬起来,选择人生的另一个目标,继续攒足力气前行,总是相信,阳光会在风雨后。

而事实,也果然如此,令我的人生一步一步走向佳境。

极喜欢辛弃疾的《念奴娇·梅》:“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写出了梅的清雅,梅的风骨,梅的冰清玉洁,他让梅的精神呈现出一种立体式的完美。

于是,梅更成了我追求的精神境界和目标。

观世的时候,总在想,此生愿为梅,不求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做一株清清雅雅的梅,带给世间一抹清新润心的芳香,足矣!

此为序。


编辑:无敌           责编:王越美           终审:赵梓希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