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书海一盏灯——《慈苑书韵》读后

发布时间:   作者:刘培英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书桌上,放着王新民老师馈赠的《慈苑书韵》,封面极雅致,一股浓浓的翰墨清香扑面而来。

伴着新年的声声鞭炮,我认真读着王老师的《慈苑书韵》,不觉入了迷,并陷入了沉思。

全书由慈苑书韵、说平论凹、书评书话、书友情深、书生自道、书市见闻六辑组成,并配有书影插图,是一部中国当代出版业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出版的生动记录,也是一部中国当代图书出版发行、阅读分享和鉴赏评论的发展史的缩影。对图书编辑、校对工作和书评书话写作具有参考价值,也使忙于生计时间精力有限的广大读者用较少时间和精力随作者欣赏到百种图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

此书从头到尾都贯穿着一个“书”字,将作者的购书、爱书、嫁书、校书、读书、用书、评书、护书等等,写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无不彰显着大爱、慈善、研读、文化的深刻内涵,也诠释了作者的一生宏愿“图书是我写作的持久对象和永恒主题”。

《慈苑书韵》第一辑中,《捐资助学我的梦》令我深为感动。作者至今未去过西安市第90中学 ,但是,当他听说该学校缺少图书时,不但积极为学校献计献策,还带头捐书捐刊,并亲自为他们校报多次赐稿,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慈善助学!这样的事情很多,比如《爱的盛会》《千里书友一线牵》等等,无不彰显了他的大爱胸怀。又比如《为“西古”而呼》《救救“西古”》等文章,看着作者为“西古”奔走呼吁,撰写文章,义愤填膺地呐喊,能真切感受到他的正直无奈和为民为国的一腔热血。

说到假书,我就有点心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因为囊中羞涩,我曾主动买过假书,只因为便宜。那时在南方打工,到了节假日,那些书贩子就推着小推车到了市场上,公开卖假书,《贾平凹全集》才十元钱,比砖头都厚,咋不吸引人?一般都是五元钱一本,我从南方回家时,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的竟然都是盗版书。但是,到了新世纪,经济状况好一点,我就主动不要盗版书了,因为假书里面错别字太多,有的错得太离谱,连文章的原义都搞反了,错别字像苍蝇一样,让人恶心,并且,有的盗版书字特别小,蚂蚁一样,特别伤眼睛。

书的第二辑,是“说平论凹”,也是三句话不离书。说实在话,贾平凹在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眼中是神一样的存在,但也伴随着不少的流言蜚语。仔细读了这一辑后,就好比揭开了贾平凹的神秘面纱,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质朴的、不做作的贾平凹。比如贾平凹气愤而不失幽默地说:“真正的假书”,也由此看见了他的随和随性。贾平凹对朋友真诚,“我嘱朋友向他索要的书,也几乎是有求必应。书的扉页上多有署名和签字”。并且,他还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文中还介绍总结了贾平凹如何读书、爱读什么书,称贾平凹“堪称读书成功的典范”。对我们业余作者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贾平凹先生的长篇小说《山本》出版,早就知道,但孤陋寡闻的我一听这书名,就以为这本书大概是与日本鬼子有关联的吧,所以,从来没想过要读它。但看了王新民老师的书评后,才知道,这是地道的家乡货,并且,具有历史的真实、人物的真实、动植物的真实等等特点,这也是我所看重、所喜欢的。加上王老师全面简洁、生动准确的评论,激发了我强烈的读书欲,立马在网上购买一本。

在《与平凹对话录》一篇中,作者写了平凹的写作追求、创作规律、独特的语言如何表现等等,给人颇多启迪,受益匪浅。并且,王新民老师突破了生不立传的传统束缚,十分注意留心收集、整理各媒体有关贾平凹的报道文章,及时剪贴、汇辑,几乎一年积攒一大本子。《秦腔》出版的次年,他就将有关《秦腔》的资料整理编著,出版了长篇记实《<秦腔>大合唱》,且一版再版。这种不落俗套的创新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写书评是一件辛苦事,费时间的事。首先,你要仔细地阅读原著,然后,认真思考,好好总结、归纳,才有资格评议。不是爱读书的人,不深入读书的人,是谈不上评论的。王老师的书评是这本书的重头戏。他用了大量的时间埋头读书,认真评论,这种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书评有着导读的功能,叫人有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感受,看了书评,再读原著,线索明朗,条理清晰,可以很快抓住重点,能省去不少的时间。

在《漫话<鲁艺史话>》中,作者清晰地解读了什么叫“鲁艺”,说实话,真有不少人认为“鲁艺”就是山东艺术学院。王新民老师评论该书特点:堪称一部信史,夹叙夹议,议论精当,不乏真知灼见,富有感情色彩。使我们对鲁艺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王新民老师在评论《每天太阳都是新的》一书中说:“范惠萍新著之所以如此吸引我,在于其特有的魅力,那就是角度新、挖掘深和把握准。”言简意赅,一下抓住了书中的关键点。并且,通过剖析《白馍吃出个大问号》《交粮冠军为啥不交粮》《流动不是流失》等文章,为我们解读了另类经济新闻的深层次思考。

《怀念海燕老师》一文,是作者读薛保勤的长篇诗作《青春的备忘》,深深受到其艺术感染,唤起他心底的共鸣,回忆起了自己儿时读书的班主任海燕老师。从他的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乡村女老师慈爱、可爱、和善、敬业的优美形象,也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知恩感恩之心!和谷《西出长安望葱岭》一书从众多的丝绸之路读物中脱颖而出,作者在《跟着和谷游丝路》一文中真诚地评论道:“它以其丰富性、文学性和史料性为人称道,尤为我们这些学文史的读者所喜爱。……所谓丰富性,是指在《西出长安望葱岭》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丝绸之路的漫长……所谓文学性,是指在《西出长安望葱岭》一书中,我们看到了边塞诗人和历代作家遗留在丝路上的瑰丽诗作和优秀游记,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尤其是对唐诗捻熟于胸,在书中随手捻来散落在丝路上的诗词歌赋,使文章摇曳多姿,锦上添花…….所谓的史料性,是指在《西出长安望葱岭》一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中外有关丝路的史料,使文章显得左右逢源,全书显得史料详实。”评论有根有据,含义深远,语言生动准确,运用资料丰富翔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书评24篇,涉及范围很广,小说、散文、新闻、游记、书画、书词各个门类,事求是地、有见识地分析书的形式和内容,探求每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知识性,由此可见,作者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笔锋稳健具有说服力,并有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

我喜欢读长篇小说,曾长期订阅《长篇小说选刊》,读陈彦的《装台》就感觉真是写得好,但我知道,他原本一直写剧本,没想到小说也写得这么棒。没多久,他的《主角》得了“茅盾文学奖”, 让人有一种“出道即巅峰”的感觉。甚至困惑,那么多作家写长篇小说,写一辈子都得不了茅盾文学奖,他咋那么容易就拿到了中国文学最高奖啊?是不是他运气好啊?看到了作者在《书友情深》一辑中,娓娓而谈《陈彦的创作经验》,才恍然大悟,人家是厚积薄发,几十年如一日练功不止,咱们是井底之蛙,知道太少了。作者写他与文朋诗友的交往,贾平凹、武复兴、京夫、和谷、丁建元、陈彦、韩鲁华、孙见喜、朱鸿等诸多文化名人在他灵动的笔下呈现,个个生动饱满,感人至深。而且,他们都是君子之交,文化之交,而非酒肉之交,透着一股清正之气,令人感佩!

《书生自道》写了作者儿时读书的艰辛,求知的坚毅,表达了作者对书的热爱、渴望、梦想、感受,抒发着一个文人对书的钟爱情怀。

《书市见闻》再现了《<大闹天宫>大闹北京国际书博会》《最忆廊坊书博会》《最热西安书博会》《西大书亭》《听王蒙讲文化自信》《人间烟火皆是诗——听王立群教授讲宋诗》《书市也要名人扶》《这世界上还有最可爱的人吗——听何建明讲<废都><你在高原>的出版故事》,还有《让陕西民歌在丝绸之路上唱响——<陕北经典民歌>(汉俄对照)新书发布会纪实》《西迁精神传人开拓版权贸易新领域——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在第26届北京国际图博会上系列活动侧记》,作者从各个角度对“书生”“书市”,进行了不同凡响的表现和解读,耐人寻味,使人深思,感悟良多 。

全书篇篇文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读起来亲切可人,开卷有益。都说“书海无涯苦作舟”,那么,王老师这本“说书”的著作就是在茫茫书海为我们点燃了一盏灯,照亮读者们一路前行!

 

编辑:金苗           责编:慕瑜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