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皮影老艺人精彩演绎“货郎哥”

发布时间: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


“底气深厚、嗓音洪亮,祝您健康长寿!”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81岁的王进法老人应邀于西安易俗社演出同朝皮影戏《卖杂货》。得知剧中生、旦、净、丑全由其一人弹唱完成时,与会嘉宾与王进法热情握手并予以高度赞扬。

王进法是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朝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

“卖—杂—货—来—”6月2日下午,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韦林镇西寨村的祖宅里,重现峰会“货郎哥”演出经历,老人心情依然非常激动。


20236141686704457826_0_689.png

弹奏月琴


王进法,活脱脱的“货郎哥”

“咿—咿—呀—呀—嗨—”

操着月琴,老人弹奏起了碗碗腔经典唱段《桃园卖水》的曲调。清丽典雅,委婉细腻的唱腔将人逐渐带入崔护与桃花女动人的爱情故事中。窗外,一丛石榴花开正艳。

2012年,由著名导演王全安拍摄的影片《白鹿原》中,王进法怀抱月琴演唱了这段唱腔。电影中,分别由段奕宏和张雨绮饰演的黑娃与田小娥的爱情就从这里开始。

《卖杂货》是同朝皮影传统的暖场戏,讲的是货郎暗中探看相亲对象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唱词幽默,情节诙谐。表演中,老人弹奏月琴同时演唱生、旦两角。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说着,王进法从沙发上站起来。全身每个关节灵动,不到20秒时间,至少30多个精准动作,皮影舞台上货郎哥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碗碗腔,才是真正的“阳春白雪”

《华县志》记载,皮影又称灯影,分为老腔皮影和碗碗腔皮影。

老腔又称“拍板调”“满台吼”,唱腔高昂奔放,演至高潮时甚至以木块猛击木板和之,号称中国戏曲活化石的华阴老腔就生动呈现了老腔的表演形态。

或许是清代著名剧作家李芳桂“十大本”提供了优秀剧本,适宜演绎才子佳人的碗碗腔逐渐成为皮影唱腔的主流。清乾隆年间,碗碗腔皮影逐渐从古同州朝邑一带盛行于关中地区。

2013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朝皮影戏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清(曲子戏)二簧(汉调二簧)三秦腔,细腻不过碗碗腔。”秦腔号称中国戏曲鼻祖,而碗碗腔不仅唱腔清丽典雅,委婉细腻,声律、格律及韵律都极其讲究。很多人眼中“土得掉渣”的碗碗腔皮影戏,在王进法看来,却是真正的“阳春白雪”。

王进法说,皮影戏由前声、签手、后槽、上档、下档五人配合演出,因此也叫作“五人忙”。五人配合默契,才有“异工同曲”之妙,而且这五人个顶个都要是高手,有一个废角,戏都演不好。

“前声”是皮影戏的灵魂,必须能够一人同时演唱生、旦、净、丑这些角色,并兼使月琴、手锣、堂鼓、尖板,另外还要能帮签。67年从艺生涯,王进法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接受和学习能力很强,20多岁的时候就成为戏班里的好“前声”。

“总是在找第一名,找和唱得最好的人的差距。”王进法说。

文人雅士清秀文静,武生将军英武雄悍,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服饰图案丰富多彩。在一间老房子里,王进法打开了皮影戏箱。

王进法说,除了精明强干的五人外,一个皮影班社最重要的是戏箱。演出分成时,五人各占一份,戏箱占一份。一般班主自然是箱主。

抚摸着一摞摞浸染着岁月痕迹的皮影,老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凑齐置办这个戏箱的资金,他用了将近十年时间。除了节衣缩食,还四处举债,甚至把家里的东西“偷”出去换钱。现在想想,在生活最困难的年代,能把戏箱置办完备,简直是个奇迹。

站在背光的大门口,舞动签子,伴随着悠扬的唱腔,王进法瞬间进入状态。


同朝皮影,不会是孤独的“幻舞者”

国家大剧院舞台一侧,追光灯下,王进法老人手操月琴,沉浸在极具关中风韵的碗碗腔中。舞台之上,女舞者翩翩起舞,而与他对舞的那名“男舞者”,则是一名全息投影技术下的光影人。

2017年5月,在《对话·寓言2047》中,著名导演张艺谋试图用家乡的碗碗腔,这种中国最古老传统文化实现人类与未来的时空对话。

每天进出大门,王进法都会看一眼门口的小黑板。黑板上用粉笔标记着至少四、五项这样的国内外大型演出活动邀约。瑞士、英国、美国,王进法老人的足迹不仅遍布国内大城市。但是,与国内外顶尖艺术殿堂的绚烂至极相比,连续一段时间,作为同朝皮影社的班主,王进法今年直到现在还没有接到一场像样的民间演出邀请。

很多时候,小院里的老人感觉自己更像舞台上那位孤独的“幻舞者”。

王进法自己也说不清,当年黄河西岸的大荔为什么有那么多皮影班子,也说不清为什么这里的人对皮影戏那么痴迷。儿时的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找皮影戏看。在旷野的土路上行走,突然听到戏班子的弦子,就会飞快地向演戏的地方跑去。

“弦子一响,整个人的心就乱了。”老人陷入回忆中。

虽然小学成绩很好,但挡不住对皮影戏的热爱,从15岁起,王进法师从大荔皮影世家出身,当时号称“东府二雄”之一的李存才先生,学习碗碗腔皮影演出。目前,与相隔不到十里地的沙底村70多岁的段满瓮老人一起,是仍在演出的两名同朝皮影艺人。

“弹奏时,师傅一扭头,我就知道肯定是自己哪个弦拉错了。”

除了3个外国人,王全仓是老人能招到的唯一中国徒弟。跟着王进法学习皮影戏演出已经十多年了,但在王全仓看来,自己的技艺还远远不能让师傅满意。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口手相传,师徒传授,“免费教,管吃住,倒贴都愿意。”老人兴奋而深情。

从中国—中亚峰会演出现场回来后,王进法老人这些天异常忙碌。大荔县文化局准备给老人拍摄演出影像资料,还和老人商量了很多振兴同朝皮影的计划。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伴随着悠扬的琴声,纯正关中东府碗碗腔再次吟唱起来……

不同于崔护《题城南庄》的凄美意境,琴声中多了一丝丝欢快。

“同朝皮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王进法说。


来源:“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


编辑:大风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