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芳香——梁生树与他的《乡村面孔》

发布时间:   作者:孙虎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孙虎


农村文化的纯洁、农业文化的质朴、农民文化的厚重,一直以来构成梁生树作品的主旋律。

《乡村面孔》是他对成长于农村的自我的升华,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如同我们乡邻中的兄弟姐妹,这是中国乡村的实情素描。作者梁生树,在秦岭深处一个名叫丰收的村子驻村采访,本书内容全部来源于作者在村庄的所见所闻。


微信图片_20230711092547.jpg

《乡村面孔》 


关注这本书源于梁生树是我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兵时的战友。梁生树,从陕西省子洲县入伍,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铁路管理处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中心政治部宣传处的新闻干事,多年在基层采访、蹲点、撰稿,在全国各大媒体上撰稿千余篇。转业后工作于《当代陕西》杂志社,撰写的内参和深度报道六次获得省级领导批示,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富裕一方人,总共得几步?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带着这些问题,他在寻找乡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的一个个答案,住进丰收村生活着、快乐着、思考着、采写着。这个村子体现着中国万千乡村的平凡,三秦大地农村的普通。平凡与普通让它代表着、刻画着秦地秦人秦风的农村秦文化。28位村民(包括驻村帮扶干部的“准村民”)的故事,是作者面对面、心贴心、手挽手在丰收村的口述式交流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少去了文学化的加工、少去了城市化的雕琢,如同山涧的潺潺溪流一般清澈、真实、鲜活,成为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出品中的“美人鱼”。

在分头记录28位村民的故事之后,一个村子的“面孔”就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点、线、面的立体感跃然纸上,一个有血有肉有力的丰收村立体呈现。

丰收村的美,在于绿水青山间的苍翠。秦岭的爱,在于对山里人慷慨的馈赠。这样俊俏、挺拔的大山,能养育出怎样俊美、不屈的人?汉子、褶皱、日子、婚事、青年、呵护、主角,一个个章节“非虚构写作”的纪实文学是作者梁生树对自己农村孩子、对有着军旅年华航天记者的真情告白。

记者梁生树对于丰收村的白描是一位党员党报党刊作者从政治角度、文化角度、社会角度对中国乡村的书写。近年来此种题材的书目还是比较少的。我们在农村长大,读起来感触颇深。夜读《乡村面孔》,乡情让我们对于家乡,有了更多的依恋。人,有着自然属性、历史属性、社会属性,梁生树较为深刻的、细致的、动情的笔触,让我们多了对中国乡村的认知、认可、认定,进而阅读和解析的价值高于一切。

作者梁生树常常谈起自己成长的家乡,正如书后的《后记》提到的,在农村生活了18载,也就省去了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的麻烦。农村生长的相对完整的经历,给了作者对农村更为亲近和关切的态度。在军队作为一名记者,他常常与基层官兵同吃同住,转业地方依然如此,与父老乡亲一起生活,用真情与村民沟通,把自己融入进去,进而和“被写作者”融为一体、成为“自家人”,从而获得村民的信任和配合,有了这样的写作态度,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就有了极其牢靠的地基。

我的乡亲、乡情和乡愁,作者梁生树用真情真心为乡村画像,激发出了许多人对于中国乡村的或早或晚,或长或短的思想存留,从而引发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喊。《乡村面孔》反映了中国乡村的实情实景,不只是记录,还有分析与思考。“三农”问题的纪实文学力作,或许封面的一个个“面孔”,如同你我的父母、兄弟姐妹,书中的采访写实就是我们的父老乡亲生活生存的现状,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深度“关注”的思考,一种对乡村振兴的渴望和憧憬。


编辑:大风           责编:姜琼           终审:吴汉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