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电影助力乡村文旅发展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   作者:鲁源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文/鲁源


西部电影和乡村文旅都是文化层面非常重要的要素。为啥西部电影要赋能乡村文旅,我从自己的认识层面和自己的研究角度出发,反复思考如何让西部电影赋能乡村文旅,然后又以乡村文旅带动和发展西部电影。

过去了许多年,我最喜欢的电影还是经典作品《人生》《白鹿原》《老井》《黄土地》《红高粱》。站在时代的高度,“西部电影+乡村文旅”的涌现,将发展文旅消费新模式,为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带来新可能。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后,思考和研究西部电影如何助力乡村文旅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党中央关于宣传文化思想精神,我认为非常必要和及时。

3.jpg

近年来,榆林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力推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文旅融合发展有利于形成充满活力的旅游经济空间,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要素,丰富数字电影和数字艺术的展示,还有文旅产品的消费模式和共享经济的建立和成长。优秀乡村文化的影视传承,旅游使乡村文化更有活力,乡村文化使旅游更有价值,为乡村文旅和乡村文化助力,为农民谋利益促电影发展。以西部电影之力量,提高乡村文化旅游业开发。这些年义务放映的公益电影,也在农村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榆林公益电影为广大群众和老百姓服务,就是让大家喜欢电影。

对我来说,我对西部电影的认识还很肤浅和表面,读了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原主席张阿利老师的好多专著以后,我才真正对西部电影产生深层次思考和认识。比如西部电影的类型和内容,西部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以及西部人的世态百相和心理特征。我们不仅谈论西部电影银幕呈现的风俗面貌和叙述策略,也谈论西部电影叙述体系的新思考和研究。在我的眼里,西部电影和乡村文旅就是诗和远方,就在我们心里面,还有我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和物质的需求。反映西部人的生活,讴歌西部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前几年我常到榆林市扶贫办,听刘利虹主任讲述许多扶贫干部的事迹,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忘我工作,让我常常热泪盈眶,非常希望创作出一些作品来。为了让贫困地区改天换地,扶贫干部奉献出他们的生命,党的好干部好领导,应该广泛宣传和报道。前几年我观看了反映乡村振兴的小戏小品,如果改编为影视化作品,我觉得是更好的一种形式。前年我写了一个剧本《牡丹村的故事》,反映时代精神和力量品格,发表以后受到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喜欢。我又深入采访了榆林当地的一位扶贫女干部严宝玉,她后来和贫困户马川结婚,我以她的事迹为原型写成《红柳村的爱情故事》,也成为重点扶持作品。

站在时代的角度,西部电影促进乡村文旅的发展,我认为非常必要;站在地域的层面,西部电影对我们榆林当地文旅的发展,我觉得越来越重要。从前我们总是小制作小成本,我以为我们未来要不断走向大制作大成本,不能只是自娱自乐。希望电影人能拍出更多更优秀的西部电影,比如像《平凡的世界》《人生之路》《我和我的家乡》等精品力作都是在榆林拍摄的,而这些拍摄地也都成了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度假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推动了榆林的文旅事业和乡村振兴,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重要的宣传作用。

这几年,榆林出产了好多反映乡村文旅和乡村振兴的影片,如《高高山上一头牛》,还有反映扶贫女干部严宝玉和贫困户爱情故事的《白于山之歌》,还有《那人那事》《孤山》,扶贫题材电影《大漠雄心》《双水村里枣花香》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映。还有我们榆林本土出品的作品《刮大风》,也是非常优秀的一部艺术电影。我们制作这些影片非常不容易,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功夫。希望我们能拓展更多的渠道,引入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不仅创造更多的乡村文旅和西部电影结合的宣传片,也产生更多有艺术价值的故事片。只有进行广泛的调研,深入研究西部电影和乡村文旅的融合构建方式,征询更为广泛的意见,利用当前文艺创作领域的好政策好方针,我们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和旅游产业。


作者鲁源,本名鲁永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电影家协会理事,担任多家报社专栏撰稿。 


编辑:金苗           责编:姜琼           终审:张建全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ICP备16011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