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朝大诗人杜牧在《山行》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诗句,自古为人们称道。但我真正领会这枫林晚景,领悟这比初春鲜花还要红艳的经霜枫叶之浓情、之震撼,却是在人到中年之后了。
爱在深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张雅 时间:2019-10-2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朝大诗人杜牧在《山行》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诗句,自古为人们称道。但我真正领会这枫林晚景,领悟这比初春鲜花还要红艳的经霜枫叶之浓情、之震撼,却是在人到中年之后了。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朝大诗人杜牧在《山行》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诗句,自古为人们称道。但我真正领会这枫林晚景,领悟这比初春鲜花还要红艳的经霜枫叶之浓情、之震撼,却是在人到中年之后了。 我生在陕西扶风,长在渭北旱塬上。儿时对秋天的印象,就是挂在房檐前一串串的红辣椒,或是晒在平房顶上一片片金黄金黄的玉米棒子。很多时候,智慧的乡民栽起一溜儿的木椽,将挎过叶子、绑在一起的玉米棒子,左一搭右一搭,搭成风信子的形状。一溜儿整齐、金黄的“风信子”,盛开在每家每户的院落里,这是农人们收获的荣耀奖章,是他们一个冬天乃至来年春天的希望。场院里晒着圆滚滚的黄豆,或者还有晒在席子上、彩条布上的洁白如云的棉花。院落前、坡堎上、沟渠边总会不经意地长出一树柿子,没有人精心培育,它们依旧不依不饶地为秋天带来火红的礼物——一树树红灯笼似的柿子,弹指可破。在树叶被秋风扫落之后,在湛蓝的天空和无瑕的白云映衬下,火红的柿子挂在灰褐色的枯枝上,让人无来由地心生爱慕和欢喜。总之,秋天的色彩,在孩童的眼睛里,是多彩的,是饱满的,是充满了快乐的。 青年时期求学,是在离家四十多里地的乡村中学。学校在北塬的坡根下,门口自西向东流淌着引渭渠,渠岸两边栽满了挺拔多姿、枝繁叶茂的白桦树,树下密密麻麻簇拥着护坡绿化两不误的冬青和黄杨。秋高气爽的时节,白桦树叶影婆娑,红褐色的小枝和白色斑驳的树干别具特色。金黄的树叶缀满枝头,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那白皮、红枝、金叶,映衬出一片华美、壮丽且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无不透出浓浓的北国风情。而树下的冬青、黄杨叶子依旧青绿,昭示着它们生命的花语。秋风肆虐的时候,白桦树的叶子打着旋儿纷纷飘落,把那金色的小花朵撒在河水里,撒在渠岸边,撒在依旧深绿的冬青和黄杨的叶冠上,像一只只蝴蝶,翻飞起舞。在这样美妙浪漫的时节,带着一颗朦胧的少女心,在夕阳余晖的操场上,看那个篮球场上投球动作最帅的男生,跑、跳、断球、灌篮……所以,秋天的色彩,在青年的眼睛里,是温馨的、多情的,是充满了爱意的。 工作后,一头扎进秦岭大山的怀抱,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小心翼翼地过着小日子。寒来暑往,忙忙碌碌,竟不曾留意身边的风景。曾经,为身处大山的封闭而自卑,为路远难行而恼怒,为山区落后而绝望,于是在工作的紧张里敷衍,在家庭的繁琐里煎熬,在业余的闲适里沉沦,从不曾关注到身边的风花雪月和山水美景。直到有一天,一位喜欢户外远足的朋友,发来一组照片,有大箭沟瑶池墨染的七彩石,有大岭子翻腾壮观的云海,有翠矶山仙界缥缈的楼阁,有伊甸园醉人心扉的花海,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蓝天白云映衬下层林尽染的斑斓山景。她还附来一段信息:好羡慕你呀!真不愧生活在神仙居住的地方!噢,这就是我生活工作的地方?它竟然如此摄人魂魄,美到极致!我居然没有用心观察过。 于是,我试着放下手头的杂务,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我在秋日的午后,去捡拾一直被我漠然冷落的美好。头顶,是蓝得清透的,宛若清水洗过的蓝宝石般的天空。远处的山顶上,有几朵白云,像淘气的孩子一样,跟你捉着迷藏,时而探出脑袋,时而隐没山背后去了。而最惹眼的,是山换上的多彩的秋装:那黄的一团,紫的一簇,绿的一片,居然都成了大山红色的纱衣上的点缀,山梁上的火红在秋阳照耀下艳得直刺你的眼,山洼处像滤过水的红色颜料的沉淀,一抹儿深红,又像是仙女儿纱衣的褶皱。因为光照的原因,又抑或是因为距离的原因,山间蒸腾着淡紫色的雾气,让你很自然地联想到“烟光凝而暮山紫”的诗句来。“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的痴情与爱恋,原来也是因此景而生啊! 沟坎上,坡堎上,野菊花正兀自盛开,有热烈绚烂的金黄色,有娇滴粉装的淡黄色,还有舒心可人的粉紫色,一簇儿一簇儿地从容开放,在秋风里摇摇曳曳,一波一波地荡漾着,那浓郁的花香也逗得人心旌摇荡。马路边,院落旁,银杏叶盛装出演,密密匝匝地将金黄泼洒,衬得蓝天更蓝,红枫更红。银杏叶子在秋风里撒落,像一把把精致的小团扇,像一只只凌空的小蝴蝶,撒满一地椭圆的花瓣的金地毯,踩上去,不仅软绵绵地舒服,更让你陡然生出女王般君临天下、大庇苍生的豪迈情怀…… 噢,秋的浓墨重彩,秋的壮阔无垠,秋的浓情蜜意,赏不够,看不尽的山中秋景!原来,秋的色彩如此壮丽,如此丰富,如此让人神往。今天也同样步入人生之秋的我,才懂得融入自然,懂得爱身边所拥有的,才读懂了秋的真正含义。“霜叶红于二月花”,我知道,不仅在色彩,更在积淀,在成熟,在收获! 编辑:张瑞琪 |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特别推荐
|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