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阅读 > 文学天地 >

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学赋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翟孝章 时间:2021-08-31

文/翟孝章


滋水汤汤,渭河泱泱。关中平原,故园新筑。远眺骊山之巍峨,近观古镇之繁华。朝晖夕霞,浮光耀金。紧邻港务大道,直通奥体中心。占地75.6亩,师生两千有余。广厦雄踞,群楼拱卫;绿树挺拔,草木葳蕤。文脉承传,弦歌不绝;翰墨书香,古风雅韵。俯仰之间知天地沧桑,进退之际涵日月风烟。此读书之圣地,启智之乐园。

抚今追昔,推本溯源。穷乡僻壤,野坡荒原。建校一九五八,先后起名:曰“长安四中”,曰“新筑中学”,曰“西安六十四中学”。①白手起家,赤心报国。统一教材不易,开学授课殊难。黄土围墙,泥水操场。青堂瓦舍,衰草老杨。曾记否,放下书包,学炼钢铁?②到河滩插秧,田间施肥?③深挖洞,广积粮。学工学农,备战备荒。④文革动乱,十年荒废。恢复高考,百废待兴。心怀远志,情系桑梓。师者以校为家默默耕耘,学子以勤补拙孜孜求索。有慈母之心肠,无严父之冷面。泥屋里,呕心沥血传经解惑,不论阴晴;汽灯下,聚精会神攻书研学,只争朝夕。究化学物理之奥秘,通人文历史之教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部队子弟慕名而至,⑤农家后生奋起直追。有心人,天不负。捷报频传,金榜题名。这都从点点滴滴积累,此皆由日日月月做起。斯校也,其声名之显赫,覆压灞桥北三乡,冠盖城东数十里。 

欣逢盛世,六十四中,百尺竿头,层楼更上。市级重点,地区名校。校园几经修葺扩建,事业发展方兴未艾。“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校训,“教学相长和谐自然”是校风。谆谆教诲,昭昭师道。真知真情真实,立诚立德立信。全校上下审时度势,慎思明辨;笃行致远,秉毅守志。铸魂树人,大道无极。匡时弊,出机纾。摒窠臼,弃旧制。纳百川以成大海,通千古而显高才。承日月星光,接雨露风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名师荟萃,贤才云集。滋兰润蕙,哺桃育李。书声琅琅入耳,清风徐徐拂面。“五讲四美”传佳话,⑥“一训三风”写风流。教学同堂,师生相长。教坛夺冠,考场折桂。社团评比国家表彰,“校园建设”省市褒奖。“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培养人才堪称典范,追求知识蔚为新风。 

书山探宝,何惧艰险?学海扬帆,更当豪迈!看今日,新气象:埋头苦干不图虚名者有之,才艺展示且歌且舞者有之,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者有之,不耻下问好学上进者有之,奔腾跳跃生龙活虎者有之。其志高远,其心雄壮!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商界出巨子,文坛有大腕。北大清华开讲,省部机关从政。留洋海外,功成名就。至于其他领域,能人志士,奇才精英,良工巧匠,不可胜数也。 

噫!校以人名,人以校荣,斯校文明昌盛;人因诚立,诚以信传,斯人风神独秀。凤翔九天,鹏程万里。白云悠悠,清风浩浩。几代人艰苦奋斗始有今日,数十载风雨同舟终成正果。既歌且唱,赞之颂之。六十四中,全体师生,高唱春天故事,走进崭新时代。

是为赋。 

辛丑年七月廿四南窗台

 

注释

① 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学创建于1958年6月。由原长安县文教局批复定名为“长安四中”,为初级中学。之后学校所在地划归西安市,归西安市文教局直接领导。又改名为“西安市新筑镇中学”。1960年10月,由西安市教育局统一定名挂牌为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学。

② 1958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师生投入其中。

③ 当时,中央号召学工学农活动,师生去河滩种红薯,插稻秧,浇地,施肥,修电机,吊粉条。

④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全国掀起构筑防空工事的热潮,师生挖掘地道数百米。

⑤ 上世纪80年代初,窑村军事机场、二炮部队几十名男女学生在该校上学。

⑥ 1982年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学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


编辑:慕瑜

上一篇:文明的通道
下一篇:父爱难忘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