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陕西丹凤县竹林关镇:打造生态宜居特色名镇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1-06-21

原标题:打造生态宜居特色名镇——丹凤县竹林关镇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竹林关镇位于丹凤县东南部,是一个“一鸡鸣三县、两河注一关”的边贸重镇,这里曾是“水舟通荆襄,驼马入蓝关”的水旱码头,商贸活跃,因竹子多而得名。1932年11月,红三军过境丹凤县竹林关镇等地,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这里,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如今的竹林关镇,在革命精神的激励鼓舞下,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秦岭特色名镇,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力量。

农旅融合 群众日子越过越甜

5月16日,天蒙蒙亮。和往常一样,居住在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里的搬迁群众魏发治和妻子梅海绒早早起了床。魏发治负责在外采购食材,梅海绒在家里收拾卫生。

“每年3月,是我们一家人最忙碌最开心的时候,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里人流如织,我们家每天接待游客至少30桌。”魏发治高兴地说。

魏发治介绍,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以来,竹林关镇政府就出台了鼓励兴办农家乐的优惠政策。

“我的‘喜乐人家’是2014年开的,政府不仅免除了办理农家乐手续的全部费用,还免费给我们夫妻俩培训,赠送了冰柜、消毒柜等。”魏发治说,“靠农家乐一项,全家年纯收入在8万元以上。”

近年来,丹凤县竹林关镇围绕“提升桃花谷、挖掘竹文化、打造水景观、重塑古村镇”的思路,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和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相结合的农旅融合新模式,先后投资1.69亿元,流转竹林关村、雷家洞村土地1900亩,建设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如今,该示范园已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综合收入2亿余元。该示范园每年还向村集体支付土地流转金65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个。

与此同时,竹林关镇还以打造“水乡古镇、美丽村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及“秦岭特色小镇”为目标,对老城主街、墙面装饰进行整体包装,先后完成了古镇580户群众房屋改造,以及山郭路两侧人行道仿古砖铺设和绿化亮化工程。目前,竹林关古镇共吸引个体商户900余家,15户农户发展民宿。

社会治理 提升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的詹存芳,每天总是乐呵呵的。自从搬迁到丹水社区,她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婆婆看病、找不到稳定工作而发愁了。

“现在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既照顾了家,又有了稳定收入。社区各类设施配套齐全,要啥有啥,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詹存芳说。

詹存芳家有4口人。全家2018年仅掏了1万元就从竹林关镇长石练村3间土房住进丹水社区的楼房。让她更没有想到的是,丹水社区2019年初引进商洛鹤琴服装有限公司,她很快成为一名企业职工,月收入2000元左右,全家2019年就摆脱了贫困。

作为陕南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点之一——竹林关江北移民搬迁安置点,始建于2011年,目前共安置易地扶贫搬迁户850户3386人,配套建设有丹水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超市、幼儿园、小学、污水处理厂、公厕等。

为了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融入感,成立于2014年的丹水社区以打造“安在社区”“美在社区”“富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的“五在社区”为抓手,努力探索新型移民社区的基层治理模式。

截至目前,丹水社区已建成“党支部+社区干部+网格员”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将社区106栋楼划分为20个网格,配备20个网格长,建立“网格+微信群+居民户”服务模式。安装监控摄像头800个,配备治安巡查员40名;从搬迁的脱贫户中选聘52名保洁员,组建环境卫生保洁公司;发展个体商户198家,引进商洛万朋辉电子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帮助600余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成立红白理事会,开展“红黑榜”评选;举办文化进社区、纳凉晚会等活动,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

产业振兴 群众增收路越走越宽

“自从村上在产业示范园开发了主题采摘活动、游乐体验等项目,我们家又多了一条增收渠道。丈夫洪更新今年在园区修剪树枝、锄草仅1个月,净收入4000余元,我被园区聘为射击场管理员,月收入1200元。”洲河北村脱贫群众程梅英说。她们家3口人,过去除了土地流转金收入外,家庭收入主要靠丈夫和儿子外出务工。如今她在家门口也有了一份稳定工作,全家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9707元。

竹林关镇洲河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程李强介绍,洲河北产业示范园是去年5月经洲河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会提议,在原有示范园基础上,与赵家庵村、孤山坪村联合开发的。目前,在该示范园,村集体累计总投资370万元,流转土地1080亩,栽植各类苗木35万余株,基本形成了集现代农业观光园、亲子主题采摘园、蒙古包休闲体验区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休闲体验景区。该示范园每年为群众支付21.7万元土地流转金,惠及洲河北村363户1303人。园区还吸纳赵家庵村等3个村90余名群众务工,年人均可实现增收5000余元。

近年来,竹林关镇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省级龙头企业陕西李氏凯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魔芋种植2780亩;支持丹凤县宏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日光温室大棚33个,扶持村集体经济建设食用菌大棚65个,种植袋料香菇217万袋;栽植连翘、黄姜、山茱萸等中药材1.8万亩;发展茶园3000亩,良种核桃1600亩。全镇18个村(社区)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村集体收益总额为246.4万元,惠及脱贫户1606户6359人。全镇2020年人均纯收入10320元,较2016年增长36.1%。

竹林关镇镇长杨富滨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宜居优先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挖掘红三军军部旧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特色精品红色旅游项目,通过‘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开创新业态,培育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竹林关镇更美、让竹林关群众更富,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成绩单

竹林关镇总面积236平方公里,辖18个村(社区)133个村民小组3.2万人。“十三五”期间,竹林关镇以脱贫攻坚为总揽,精准施策,截至2020年底,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643户9925人顺利脱贫,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18个村通村硬化路全部达标,全镇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320元,较2016年增长36.1%。

近年来,竹林关镇先后获得国家卫生乡镇、省级重点示范镇、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省级生态镇等殊荣。竹林关江北移民搬迁安置点被列入省级陕南移民搬迁示范点。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20年12月,竹林关镇竹林关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文明村镇”称号。2021年3月,丹水社区被评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竹林关江北移民搬迁安置点始建于2011年,目前共建设安置楼106栋3115套,安置搬迁户2837户11168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850户3386人;建成便民服务中心1个、卫生室5所、大型超市1个、幼儿园1所、小学1所、活动广场5个、垃圾(污水)处理厂2个、公厕4座,安装路灯260盏,区域绿化率达32%。

(记者 程伟 整理)

位于竹林关镇的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一角。记者 程伟 摄


编辑: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