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非遗 >

以童声为桥,接续黄河老腔文脉

讲述人:中国好人、潼关县城关北区幼儿园园长 姚妙荣
来源:渭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11


bc4707ce094b4e49ff3bd8618b6988b3_img_348_1252_281_193.png

 11月7日,孩子们在姚妙荣的指导下进行古战船表演。党骁 摄


“伙计们,啊?咥了么,么有。走,咥饭走!走,尔嘿!锄禾日当午,啊!汗滴禾下土,嘹!尔嘿……”这是我们专门为幼儿量身创编的黄河老腔《光盘行动你我他》。我叫姚妙荣,自小听着黄河老腔的呐喊长大,没想到如今我成了这门艺术的“摆渡人”。
  2016年9月,我调任潼关县秦东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琢磨如何让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恰巧,不久后我带孩子们去参观古渡坊,遇上了黄河老腔表演,演员浑厚的唱腔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不自觉地停下脚步,模仿演员的动作与神情。演出结束,他们迫不及待地跑上舞台,小心地触摸着钟铃、月琴等乐器,眼神里满是新奇与向往。那一刻,我豁然开朗,黄河老腔不正是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教材。
  我邀请老腔艺人为孩子们教授黄河老腔,却接连吃了闭门羹。他们认为老腔风格粗犷豪迈,孩子们嗓音稚嫩,学不了。家长也纷纷反对:“不识字学这个干啥?”“吼坏嗓子咋办?”面对质疑,我没有气馁,一遍遍沟通、劝说。老腔艺人被我的执着打动,答应试一试。试课当天,孩子们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跟着老腔艺人嘶吼、跺脚,学得有模有样。老腔艺人感慨:“后生可畏,教!”
  幼儿唱黄河老腔是秦东镇中心幼儿园首创,无经验可借鉴。如何让老腔教学既符合幼儿认知,又不丢文化本色?我们反复琢磨,将传统唱腔、地域特色和幼儿特点相融,编排了《两饼两汤真真嘹》《娃娃老腔唱交安》等曲目。
  黄河老腔唱腔技巧多、板式变化复杂,想要学到精髓,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但老腔艺人年事高、时间难固定,我和老师先当“学生”,逐字逐句学唱腔,一招一式练动作,学会后再教给孩子们。经过反复练习,孩子们从唱腔到身段都有了模样。
  2017年冬,孩子们首次被邀请登台表演,赢得一片喝彩声。此后,不断有节目组邀请孩子们去表演。为筹措演出服装、道具及化妆费用,我四处奔走求援,与商家讨价还价,并拿出自己的积蓄,凑齐一次次演出所需资金。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陆续站上了全国青少年春晚、陕西省戏曲春晚等舞台,成为潼关黄河老腔的小小“代言人”。
  随着老腔教学日渐成熟,我便将非遗文化纳入园里的德教体系,开设非遗文化传承特色课、非遗团史室和古潼展示厅,成立潼关县非遗传承艺术团。2020年至今,我轮岗潼关县城关南新幼儿园、潼关县城关北区幼儿园,始终将黄河老腔融入教学,还引入踩高跷、古战船、背芯子等本土非遗项目,邀请县文化馆、非遗老腔艺人指导孩子们演绎角色。如今,潼关县非遗传承艺术团已发展到第九团。
  前不久,我获评“中国好人”。这是荣誉更是责任。未来,我计划把非遗教学经验编辑成书,让每一页都化作养分,助力文化自信在童心深处扎根生长,代代相传。

(渭南日报记者 王小敏 采访整理)


编辑:佑怡           责编:小木           终审:慕瑜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单位: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涉企举报专区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25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