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 > 陕西资讯 >

“地黄金”撬动富民大产业——榆林市子洲县黄芪产业发展纪实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梁飞燕 刘青 时间:2023-07-03


产业大会开幕式现场

产业大会开幕式现场

曹发向记者展示收购回来的黄芪

黄芪切片

富发公司种植基地里的黄芪花


  六月,雄浑壮美的黄土高原正式进入了夏季。在榆林市南缘的子洲县,层层叠叠的梁峁被苍翠覆盖,山体上矗立的红色钢架结构大字“神芪子洲”格外醒目。驱车进城时,随车工作人员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子洲黄芪的药用价值。放眼窗外,偶见两三台旋耕机在半山腰作业,这是子洲特有的风景,也是黄土高原上的别样“画卷”。
  魑摹盎栖沃纭保又藁栖蔚闹种怖芬延星曛谩=昀矗又尴匕阎幸┎淖魑掏卣雇哑豆ゼ岢晒⒅ο绱逭裥撕痛俳蒙缁岱⒄沟闹鞯疾担Υ蛳臁吧褴巫又蕖泵H鼗栖沃种裁婊锏�15万亩,年产鲜黄芪1.2万吨,年产值达到2.4亿元。黄芪种植在为当地农业带来勃勃生机与希望的同时,也成了子洲富民强县的“金钥匙”。
  政府搭台 擦亮黄土地上的“金字招牌”
  6月16日晚,90后小伙子曹勇从榆林市区赶回家乡子洲,准备参加第二天县上举办的全国首届黄芪产业大会。听闻这次全国各地医药界专家、科研机构学者、知名药企负责人等将齐聚子洲,和众多本地黄芪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一样,曹勇特别珍惜这次在家门口取“真经”的机会。
  本届大会上,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构建中药材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道地药材特色产业、科技助力中药创新与发展等方面作主题报告,为子洲黄芪发展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子洲县分别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保健协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院校和企业,签约药食同源专家服务站建设项目、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建设合作项目、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子洲黄芪GAP基地建设技术服务项目等10个项目。正式启动央视17套《道地本草——子洲黄芪》纪录片的拍摄,不断扩大子洲黄芪的品牌影响力。
  产业发展离不开平台支撑。事实上,这并不是子洲县第一次举办“智囊大会”。2017年,首届中国·子洲黄芪高峰论坛在子洲县召开,受到中省市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清华大学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纷纷在子洲建立专家工作站。随后,该县抓住机遇,邀请业内专家、科研院所、高校等,先后成功举办了2018年中药材产业助力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2021年中国子洲黄芪产业发展大会等大型论坛和会议,极大地提升了子洲黄芪的知名度。
  近年来,子洲县委县政府把黄芪列为地方发展支柱性产业之一,成立中药材产业链工作专班,县长亲自担任链长,出台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组织制定子洲黄芪栽植加工规范和质量地方标准。推出“子洲黄芪”区域公共品牌,对符合标准的企业授权使用。发挥政府优势,广泛搭建产销平台,全力支持县内企业参加农高会、丝博会等大型展销会,积极引进同仁堂、丽珠集团等企业投资考察、洽谈合作,进一步推动黄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子洲县县长赵贵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后疫情时期,中医药事业迎来了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牢牢抓住‘窗口期’,着力做大做强做优子洲黄芪产业。今后,子洲县将依托科研资源优势,建设黄芪良种繁育基地;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在农副产品研发、设计、加工、仓储、物流、交易、营销、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通过政策引领、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全面提升各企业黄芪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提升特色产业集群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科研赋能 推进子洲黄芪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子洲县位于世界黄芪道地产区核心区域,与其他地方的黄芪不同的是,子洲黄芪仿野生种植,不用化肥、不喷农药,有机含量高,享有“东北参、子洲芪”的美誉。优质的子洲黄芪,于2008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8年入选“陕西十大秦药”名录,2019年为“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推介产品,随着2021年药食同源试点的获批,子洲黄芪迎来了精深加工时代。
  坐落于子洲县马蹄沟镇的陕西省天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子洲县政府与陕煤集团共同出资建设的黄芪深加工项目。6月17日,在天芪生物的生产线展示厅,讲解员为参观嘉宾介绍着黄芪提取物的加工流程,等比例缩小的生产线上,切片的黄芪在透明容器中上下翻腾。“这展示的是我公司年产500吨黄芪提取物生产线。它将黄芪通过清洗、粉碎预处理后,利用纯化水等溶剂,按一定的温度、料液比进行提取,提取液经过除杂浓缩后,利用喷雾干燥机喷雾成粉,形成黄芪深加工产品——黄芪提取物。”
  作为子洲黄芪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陕西省天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建有年产5000吨的高品质黄芪饮片生产线、年产500吨的黄芪提取物生产线及年产2000吨的黄芪大健康食品生产线。
  在该公司三楼展厅,记者看到代泡茶、牙膏、面膜、眼霜等各种不同形态的黄芪大健康产品。该公司董事长柳志刚介绍说:“截至目前,公司先后与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中药协会等知名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完成了《全国主要产地黄芪有效物含量检测》《子洲黄芪指纹图谱》《子洲黄茋种源分析》等多个实验课题。开发公司旗下两大类别十余种品牌80余类大健康功能性食品和个护日化类产品,在精深加工的同时,提升了子洲黄芪的附加值。”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研赋能。近年来,为进一步延伸子洲黄芪产业链,子洲县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水土保持等试验研究。
  子洲县黄芪研究院于今年2月1日正式注册成立,该研究院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清华大学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中药协会等科研资源优势组建而成。研究院聘请国内知名院士、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学术审议、评定和咨询提供智力支撑。与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成立质量标准规范中心、种植加工研究中心、大健康产品研发中心、品牌推广运营中心等,承担相关课题研究,共同推动子洲黄芪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高速通道。
  子洲黄芪研究院作为该县黄芪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子洲黄芪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库、新品储备库、科技文献库、产品标准库、产品检测站等,是子洲县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全新引擎。
  目前,依托子洲黄芪研究院已建成子洲县道地药材科研孵化基地,主要开展黄芪种植资源收集、品种展示、试验示范、良种选育等项目。下一步,该研究院还将启动黄芪技术规范研究、黄芪GAP体系建设、黄芪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黄芪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研究课题,实现科技助力黄芪产业发展,同时紧抓药食同源试点机遇,不断形成中药材产业前端基础性研究和终端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阵地。
  农民增收 “地黄金”奏响“富民曲”
  从子洲县城向西北15公里,便是子洲黄芪的核心基地——三川口镇。6月17日下午,在该镇阳湾村的子洲县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发为记者讲述他的黄芪创业史。曹发一家四代人从事黄芪种植,在他的记忆里,父辈刚开始种黄芪时,才有三五亩地。四十多年前,土生土长的曹发从父亲那里接过衣钵,开始独自在中药材事业版图中“征战”。从最开始的三五亩地,到成为千亩种植大户,曹发铢积寸累了二十多年。
  到2015年,曹发已经拥有黄芪种植基地6560亩。同年,子洲县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8年来,曹发凭借种植、加工、销售黄芪、黄芩等中药材,带领公司年产值突破2500万元。从散户种植到规模化生产加工,曹发的事业曲线成为子洲黄芪产业的发展缩影。
  走进富发公司的展示厅,台架上摆满了各种奖牌和荣誉证书。据曹发介绍,这些年公司与三川口镇周边的502户脱贫户签订了产业帮扶带动合同,发展种植黄芪5000余亩,不但免费为农户提供黄芪种子、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还以高出市场价0.5元的价格,包回收脱贫户的黄芪及种子,并优先雇用困难劳动力进厂务工。
  在富发公司的恒温仓库,数名工人正在对刚收购回来的黄芪做最初的剪须工序。陈艳芳和老伴是其中工龄最长的员工,只见他们一边闲聊,一边熟练地分拣黄芪、修剪旁枝、分类摆放,一气呵成,“前几年家里种洋芋,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们种了30多亩黄芪,不忙的时候还能在家门口打打工。来这里有半年时间了,我俩每月的收入加起来有6000多块钱,活不重又能把家里照管上,比出去打工强多了!”陈艳芳说。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村子也富裕了,陈艳芳村里外出打工的人也开始返乡创业。近年来,子洲县持续加大黄芪产业扶持力度,助力黄芪产业发展全面提速,特别是实行“三变”改革以来,原本撂荒的土地进行重新整合,当地农户及外出务工人员,在政策激励下纷纷加入黄芪种植队伍。
  截至目前,子洲县已建成黄芪万亩乡镇8个,千亩以上基地11个,百亩以上基地115个,天芪、天赐、富发等7家龙头企业和30多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年加工中药材5000吨,4000多户脱贫户和16000多户农民通过种植中药材逐渐走上致富之路。神奇黄芪在这片黄土地上,奏响了高亢的“富民曲”。
  子洲县委书记封杰表示,下一步,子洲县将积极推进建成全国优质黄芪标准化生产基地、陕西省中药材精深加工示范县、榆林市中药材交易集散地,并将与京东、天猫、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合作,拓展子洲黄芪品牌营销渠道。在规范种植、升华品质、引入龙头、夯实产业的发展思路引领下,子洲正在把黄芪产业做大、做强、做精,使其成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梁飞燕/文 刘青/图


编辑:晓佳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