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第九届秦腔节 >

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原甘肃省秦剧团)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 作者:综合 时间:2022-06-07


1.jpg

甘肃省秦剧团的前身是陕甘宁边区陇东文工团秦剧二队,1950年6月与兰州民众社合并组建为兰州实验秦剧社,1953年8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命名为“甘肃省秦剧团”。2012年6月转企改制为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省秦剧团成立之初,执行“改人、改戏、改制”的戏改政策,上演了《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美人网》等新戏,配合土改及婚姻法等运动。此一时期,拥有一批颇具声誉的导演和演员如沈和中、范雨、薛再平、刘清华、高希中、沈爱莲、景乐民、王晓玲、王正端、黄新闽、黄致中等,同时,为补充新鲜血液,剧团开办了训练班,前后培养出两期毕业生共五十余人。

五十年代,演出了自创剧目《忠王李秀成》、《姑娘的心》、《陇渠开花》等,移植改编演出了《屈原》、《貂蝉》、《十五贯》、《将相和》、《春秋笔》等备受观众欢迎的剧目。1953年10月参加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演出,并多次赴北京等地演出,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58年,赴陇东巡回演出期间,挖掘整理陇东道情音乐。将其由皮影戏搬上舞台,创作演出了《六姑娘》、《细水长流》等剧,为创立甘肃的新剧种“陇剧”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演了自创剧目《山乡花红》、《善士亭》,并改编移植了《江姐》、《半把刀》、《赵氏孤儿》、《西厢记》、《满江红》、《鸳鸯谱》、《急子回国》等剧。其中尤以《江姐》一剧连续上演一百三十六场而上座不衰,在当时成为我省戏剧界一件盛事。

1970年被错误撤消。1980年6月恢复建团。为了迎接和庆祝剧团重建,同志们废寝忘食、日夜奋战,精心排练出《铡美案》、《战洪洲》、《花打朝》等剧目公演月余,座无虚席。 改革开放给剧团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十多年来,剧团坚持发展,创新的传统,致力于秦剧事业的振兴,先后创作排演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白花曲》、《央金卓玛》、《苍山劲松》、《飞将军李广》以及《思源》等一大批颇具影响、深受观众喜爱的秦腔优秀剧目,并恢复排演了《赵氏孤儿》、《窦娥冤》、《回荆州》、《周仁回府》、《赵飞搬兵》、《玉堂春》、《苍山劲松》、《央金卓玛》、《和平将军》、《白花曲》、《忠义千秋》等剧目。小戏《断桥》、《拷寇》、《跑城》、《临潼山》、《拾黄金》曾参加第一届中国艺术节西北荟萃演出。

小喜剧《挂圈圈》荣获1992年全国戏剧小品比赛一等奖。新编历史剧《白花曲》作为优秀剧目参加了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演出,1996年参加全国梆子戏调演获优秀剧目奖,主演窦凤琴获得第十四届梅花奖,《白花曲》在全国梆子戏调演中荣获7项奖励。

《飞将军李广》在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中荣获16项奖励。大型现代眉户剧《思源》参加了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荣获28项大奖,并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甘肃省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受到北京专家的高度赞誉和观众的好评。

2003年与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录制并出版发行了剧团主要剧目共计14部本戏、8部折子戏及专集一部,它们分别是:《窦娥冤》、《周仁回府》、《火焰驹》、《铡美案》、《赵氏孤儿》、《五典坡》、《玉蝉泪》、《梨花情》、《卷席筒》、《赵飞搬兵》、《回荆州》、《玉堂春》、《八件衣》、《三滴血》、《斩秦英》、《打镇台》、《古城会》、《廖化搬兵》、《放饭》、《火烧裴元庆》、《赶驾》、《逃国》及《王晓玲秦腔特辑》。

2005年6月由甘肃省文化厅投资立项、确定为全省重要剧目的《大河情》于2006年9月底正式和兰州观众见面,得到了省上领导、省内外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广泛好评、省内几十家媒体对该剧的首演进行了跟踪报道。2007年,《大河情》参加了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南北片)评比展演”,获得多项奖励。 2006年5月,甘肃省秦剧团被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荣誉称号。

2007年10月,《大河情》在国家民委、文化部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荣获最高奖——剧目金奖及“优秀编剧奖”、“优秀作曲奖”、“优秀舞美设计奖”、“优秀灯光设计奖”、“优秀服装设计奖”,主演谭建勋、左玉强、苏凤丽同时获得“优秀表演奖“。

2008年10月,《大河情》在中国戏剧家协会、甘肃省文化厅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获“优秀剧目奖”、“优秀主演”、“优秀灯光设计”、“优秀舞美设计”、“优秀服装设计奖”。

2008年6月,“甘肃秦腔”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团被设为保护单位。2010年6月,甘肃省秦剧团改编移植国粹名剧《锁麟囊》赴京参加“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2014年12月被人社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5月15日,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传统剧目《锁麟囊》和秦腔折子戏《清风亭》,先后亮相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

《锁麟囊》是由国家一级编剧符胜根据翁偶虹创作的程派同名京剧改编而来,国家一级导演李学忠,国家一级导演、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院长崔华功执导,吴复兴、吴志荣作曲,张森龄、徐光明、吴复兴、戚渝生配器,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马旭东设计,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副院长苏凤丽领衔主演。该剧以锁麟囊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登州富家女薛湘灵和贫家女赵守贞之间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与人为善、报恩报德、互帮互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此剧自2009年上演,先后在甘肃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创剧目、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和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中捧得多项大奖,已成为当代秦腔极具代表性的移植改编剧目,也是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的代表之作。剧目既保留了原作最经典、最出彩的"春秋亭""三让椅",又强调了地域特色,以"京剧的底蕴、秦腔的风采,让古老的剧目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神采。主演苏凤丽将剧目人物"薛湘灵"一角塑造得入木三分,表演得深沉婉约、韵味悠长。

传统剧目《清风亭》折子戏,由国家一级导演、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院长崔华功导演,国家二级演奏员邓幼奇作曲,甘肃知名音乐人王学诗配器,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马旭东进行舞美设计,甘肃演艺集团秦腔艺术剧院优秀演员李峰、郭峰、徐升、邹红艳主演 。该剧是弘扬正能量的一部经典之作,崔华功导演在对剧目的二度创作中将秦剧、豫剧、京剧糅为一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立意深刻,导演构思巧妙,经典新排、老戏新演,运用戏曲程式技巧将"情、理、技"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剧目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情节曲折动人。

剧团曾先后涌现出王晓玲、刘茂森、王定泰、温敬学、窦凤琴、谭建勋、苏凤丽等秦腔名家,以及马永红、陈永胜、郭凯杰、李峰、陈金芳、郭峰、徐升、张志倩、李晨、窦玮、张志倩、高鹏杰、邹红艳、张先利、黄鑫、赵水龙、王鹏亮、马旭东、刘愉、王焱、陈亮等一批优秀演员、演奏员及舞美人才,为甘肃秦腔的普及、传承、发展,为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秦腔艺术的大繁荣做出巨大贡献。 

剧团现有主要艺术家:窦凤琴(一级演员,代表作品《白花曲》)、苏凤丽(一级演员,敏腔传人,肖派弟子,代表作品秦腔《锁麟囊》)、司马俊博(二级演奏员,代表作品《挂圈圈》)、徐辉(二级演员,代表作品《白花曲》)、荣绵惠(二级演员,代表作品《打花朝》)、贺忠宏(二级演员,代表作品《挂圈圈》)、李琳(二级演员,代表作品《白花曲》)、成俊(主任舞台技师,代表作品《白花曲》)、杜玉堂((主任舞台技师,代表作品《尕辣子》)等。

近年来,剧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和批示精神,以建设一流文艺院团和传承、保护甘肃秦腔艺术为目标,本着“继承传统、激活传统”“以戏育人、以人促戏”的创作初衷,先后创作演出了《锁麟囊》《大河儿女》《敦煌恋》《八月十五月儿圆》《人往高处走》等经典剧目,培养出了以苏凤丽为代表的秦腔名家和众多后起之秀。剧院曾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多次荣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国秦腔艺术节、甘肃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创剧目调演、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等。戏曲电影《锁麟囊》获中国电影政府最高奖“华表奖”。


编辑:金苗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