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90004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 > 第九届秦腔节 >

为秦腔繁荣发展筑基石、树信心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时间:2022-06-08

中国文化报驻陕西记者  秦毅


“举办中国秦腔艺术节,为推动《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的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的契机,为推动秦腔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6月2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孙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恰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时隔12年,西安再次承办中国秦腔艺术节,西安各界倍感使命光荣。中国秦腔艺术节在陕西的举办,为我们打造秦腔艺术品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简称《条例》),共七章45条,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了规范。《条例》实施半年来,有力推动了秦腔振兴和发展,备受各界关注。

基层院团发展有底气

“《条例》是专门为秦腔艺术制定的,充分体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是促进陕西省戏曲事业繁荣发展的里程碑。陕西戏曲将迎来复兴繁荣的春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说。

目前,陕西省大部分基层戏曲院团是秦腔院团,这些院团是秦腔艺术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秦腔院团却面临市场萎缩、人才断档、活力不足等问题,发展并不顺畅。

有专家表示,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秦腔演出市场遭到严重挤压,如今基层秦腔艺术院团最活跃的舞台是城乡红白喜事、民间节庆和物资交流会。秦腔不仅面临观众老龄化,而且伴随城镇化的推进,农村这一秦腔最大的市场也在缩小。此外,财政支持仍有不足也是秦腔良性发展面临的难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包括秦腔在内的陕西地方戏曲面临着严峻挑战,保护传承发展刻不容缓。”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表示,陕西地方戏曲目前主要面临四个问题:一是市场萎缩、观众流失。二是从业人员急剧减少。三是原创剧目生产日渐乏力。四是戏曲赖以生存的土壤恶化。丁科民在不久前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陕西省内的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保护都将参照《条例》执行,这将有力突破陕西地方戏曲发展所面临的瓶颈。

此次立法,充分考虑了地方院团的实际情况。比如,《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自然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城乡规划,结合文化街区改造,合理布局、规划建设秦腔院团展演场所。鼓励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工人文化宫等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为秦腔院团免费或者低价提供排练演出场所。

为发展繁荣注入信心和决心

秦腔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被誉为“中国梆子戏鼻祖”,是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保护和传承项目。经过几百年的历史传承,秦腔已成为血脉当中难以抹去的陕西印记。作家贾平凹曾说:“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作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2022年,西安易俗社将迎来110周年华诞。西安易俗社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惠敏莉说:“《条例》的实施,为易俗社这座古老剧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面对秦腔保护传承发展的困境,《条例》的出台让陕西省秦腔院团的腰杆硬了起来。《条例》第二十八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秦腔艺术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发挥秦腔院团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第二十九条明确,鼓励秦腔院团开拓演出市场,加强优秀剧目宣传推广,开展驻场演出和巡演,创作、编排、演出适合年轻消费群体观演需求的优秀剧目。

此外,《条例》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据悉,《条例》针对秦腔院团、从业人员、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等群体急难愁盼的问题提供的具体保障措施,将为激发秦腔艺术内生动力、推动秦腔艺术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条例》的出台为陕西省秦腔艺术在新时代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极大地增强了从业人员的信心和决心。”作为保护秦腔的呼吁者和《条例》起草的参与者,惠敏莉表示,将做好秦腔艺术的传承者、守护者、传播者,积极创排、复排更多优秀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做强做大百年易俗社文化品牌。

为秦腔艺术带来生机活力

“作为率先在省级层面制定的戏曲类地方性法规,《条例》紧扣秦腔艺术传承发展的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立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保护传承上体现了新担当,在创新发展上展现了新作为,用秦腔艺术的新气象、新辉煌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2022年5月11日,《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金根表示,《条例》对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和保障措施等进行规范。

“秦腔艺术的传承不仅仅是通过舞台来传播戏曲、培养观众,更重要的是通过人才培养来实现戏曲的传承与赓续。随着《条例》的进一步贯彻实施,网络传播展示平台、数字博物馆、文创产品及动漫、影视行业与秦腔的融合发展,将给秦腔艺术带来更多生机和动力。”李梅说。

接下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从四个方面入手,抓好《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一是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让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深入人心,为《条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研究制定秦腔艺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陕西省秦腔艺术繁荣发展有时间表、路线图。三是健全和完善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剧种保护、剧目创作、院团发展、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宣传普及等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四是积极协调省级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督查组,对市、县(区)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把《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编辑:王俞

 
 
文化艺术报客户端下载
 
视频
 
特别推荐
 
图片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联系我们| 招聘启事|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主办:陕西人民出版社 版权所有:文化艺术报 联系:whysbbjb@126.com
电话:029-89370002 法律顾问: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晓云 刘昕雨
地址:西安市曲江新区登高路1388号陕西新华出版传媒大厦A座7层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015号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文化艺术网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029-8937000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4
陕ICP备16011134号-1
Copyright 2012-2019 文化艺术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